谈起枞阳县怎么样?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是一个暂时地方经济发展还不是很乐观的地方。更是一个区位条件优良,大有前途的地方,本地人以务实,勤劳而著称。

枞阳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非常好的地方。境内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众多的湖泊,同时山川景色也十分秀美。

枞阳人的母亲湖——白荡湖千年文山——枞阳浮山枞阳浮山

山清水秀,环境优越是枞阳最大的财富。相对于周边的安庆(石化),铜陵(有色冶金),枞阳的环境是最好的一张名片,是一个非常适合定居的地方。

枞阳区位优越,长江黄金水道穿县而过,距离安庆、池州、铜陵三个地级市市区都很近,北部地区紧靠县级桐城市。

不过,由于长时间以来的交通相对落后,已经老安庆市财政压力的负担过重,区位条件优良的枞阳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并没有充分爆发出应有的能量。近些年来,随著区划调整,铜陵跨江蓄势待发,而池州长江大桥的修建,以及安庆经济的触底反弹,城区的东进北扩,引江济淮工程的发展,多条高速的规划与建设,过去交通不便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引江济淮的起点——枞阳

毋庸置疑,引江济淮会给枞阳县城的内河航运,港口建设带来很大的促进,也使安庆在区划调整之后依旧把很多精力放在了东部城区以及港口的建设上。这对于西部的县城,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而中东部的乡镇,则即将在池州和铜陵的拉动下,有新的发展。

所以,笔者看来,枞阳未来的机遇是很广阔的,但是前提是事在人为。

务实,是本地人最大的特色。表现各个方面都非常的典型,而且自古以来都非常的务实。举一个例子,教育方面,就表现的十分明显。科举制时代,这里兴文重教,是桐城派的故里,桐城派的发展中,枞阳籍的名人贡献是非常大的。桐城四祖

随著区划的调整,过去很多人担心的所谓的桐城派会被割裂的状况并没有发生,因为这些名人到底是那个地方的人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不产生太大的影响。浮山中学

到了当代,随著工业化的建设,社会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理工科录取人数也比较多,重理轻文又成了枞阳教育的特色,重理轻文对不对姑且不讲,但是确实对枞阳的基础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著枞阳的高考成绩确实长期在老安庆地区名列前茅,历年来培养出来的尖子生更是数不胜数。

勤劳,是枞阳民众的又一特点,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中国百姓都很勤劳,不过人口众多的枞阳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就更为明显了,大量的枞阳籍民众在各地打工,创业,经商。虽然不一定人人都混的很好,但是混得好的确实是很多的。这一点,每年春节期间,看看回家过年的枞阳人们开著什么小车子就看出来了。地域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当然了,人一多了,口舌也就多了,人一多了,和别的地方的人打交道的概率也就增加了,慢慢的也就产生了安徽「北有阜阳,南有枞阳」,「摸风之乡」,「假尼姑假和尚」,「假元宝」等地域黑的言论。这里笔者就不多评价了,每个地方都有奇葩,至于本地是不是奇葩比外面多,没法进行抽样调查。

最后,枞阳的方言是很有特色的,与安庆方言和铜陵方言都不一样,当然,铜陵和安庆都有大量的枞阳人,不过枞阳本地的方言东西南北差异也还是非常明显的,东边的乡镇和西边的县城明显不一样,南边的沿江地区与北边的乡镇也不一样,这个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网上也经常有桐城或者枞阳人用方言配音的搞笑视频,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笔者也不再总结。

一个曾经叫嚷自己委屈了很多年的地方,现在大好的机遇就在手中,希望能好好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路,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谢邀请!回答:

枞阳县大家都还觉得可以,长江边上,风景优美,人文地理都可以。近几年的浮山中学学子成绩遥遥领先成为市区学校的楷模。

枞阳的方言和铜陵的方言是二码事,枞阳我是勉强听得是懂非懂。铜陵市是个方言杂烩的地方,你会听到安徽各个地方的方言。周边我感觉各个乡镇说话都不一样。


枞阳方言与铜陵方言根本不一样,枞阳文化过去是属于桐城派文化体糸,方言与桐城也有些相似。而铜陵方言主要是分两个部分,一是铜陵县地方方言,另一是铜陵市区方言,由于人口来自各地,通过融合而逐步形成的。枞阳县不管是由那个市来管辖,经济要想有大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力量,自身发展。


不怎么样,就拿汤沟镇来涚,一个小小的厕所都解决不了,还讲什么。镇干部就知道拿钱,不为民办事,真是无用。


风景优美,人才倍出,官风恶臭,创业艰难。


枞阳区划调整到铜陵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枞阳的日新月异。我们有理由相信,随著铜陵市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枞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枞阳是一个欢度晚年地方,不是一个大鹏展翅的地方!


枞阳还可以吧!我就是枞阳人!这几年变化挺大的


枞阳县不好太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