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一定對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印象深刻,而當年阻礙蜀國大軍更進一步的往往是糧草供給不足,結果導致蜀國儘管在戰場上不落下風,但是最終卻總是無功而返,當年郝昭一人攔下北伐大軍,也是因爲蜀軍糧草不濟。蜀國當時連年的征戰的確會導致國力的空虛,不過在戰國年間,當時各國之間的征伐更加密集,爲什麼他們卻不缺糧草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因爲在三國年間和戰國時期,雖然征戰的規模相似,但是征戰時的兵制卻有很大的差距。在戰國時期各國都是全民兵役制,也就是說如果出現戰事,那麼全國的適齡男丁都可以徵召入伍走上戰場,這也是爲什麼戰國時期動輒就有幾十萬士兵參戰。不過到了三國年間,當時戰場作戰對於士兵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全民兵役制已經不再適用,當時的士兵都是職業士兵,而他們除了戰鬥力更強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徵,那就是他們不用參加農業生產。

  所以說戰國七雄當年雖然也經常進行大規模的戰爭,但是一旦戰事停歇,這些大軍中的大部分人都會迴歸農業生產,所以糧食的產出並不會受到征戰的影響。但是在三國時期,因爲職業士兵不參與農業生產,所以糧食的產量也會受到影響,他們常年戰備所產生的消耗也會更大。尤其是當時蜀國只有不到一百萬的人口,卻要供給十萬大軍的糧草,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大背景下,難度實在是太大,這也是爲什麼諸葛亮總要爲糧草頭疼。

  而蜀國對立面的魏國之所以不會有這個問題,是因爲曹操早早就推行了屯田制,屯田制也讓士兵在空閒時間可以迴歸農業生產,所以魏國才從來都沒有糧草帶來的後顧之憂,這也不得不佩服曹操的高瞻遠矚。後來蜀國雖然也開始嘗試屯田但爲時已晚,所以說戰爭其實並不只是沙場上的交鋒,後勤供給往往更加關鍵,不知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