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开记事本赫然发现转眼间已是十二月了,十一月过得飞也似的快,流逝的脚步更胜十月数倍,而我竟好长一阵子没有记录生活了。
还没真正开始叙述我想留住的记忆,就觉得有太多太多可以记录了,想必会是很长的一篇。这篇我最想记录下来的,是人。但在那之前,我还是先把十月底到十一月初的生活交代一下吧。

十一月是个繁忙的月份,同时进行著课外活动和课业报告(这方面我已经和一些台湾好朋友抱怨不下数次,关于组员雷到骨子里的种种事迹,在此不加赘述了,深深感谢你们愿意听我精神崩裂似的埋怨哈哈哈),先来说说这里的课程吧。兰卡的课程我修的是数位行销、广告学和电影研究分析,一学期下来能修这三门著实觉得非常值得。 
  

  • 兰卡的课程
在这里,一堂课一定会包含Lecture和Seminar。
Seminar有点类似台大的助教课或讨论课,但实质上的内容却远远大于讨论本身。在数位行销这堂课中,被独立出来的Seminar有著大大小小的Project,每一个都不是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要和组员沟通、要用资料分析软体、要真正与关系人联系谈合作,还有最基本的,要交出长篇报告和上台简报。电影分析的Seminar则是每周看特类型电影,细细分析每一个镜头、分析角色、分析剪辑等等细节,于是乎整整一个小时都是满满的讨论与发言,一学期下来自觉口说表达有显著的进步。

Lecture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由教授授课。这里的Lecture通常只会有一小时,但是非常扎实,老师的步调很快,如果不全神贯注很容易跟不上脚步。就某层面来说,这种形式是十分有效率的,在学生精神最佳的一小时灌输所有精华内容,以达到最高的学习成效。我很喜欢广告学的Lecture,教授是一位非常具有舞台魅力、总是精力充沛的轻熟女,他的教学新颖(例如我们会现场即刻在网路上一个云端共同空间同时发言)且有著莫大的热情,跳脱出既有的理论框架,每一堂课都有数十个实际范例。或许我太习惯于陈腔滥调的教科书,对于这样的授课模式感到非常著迷。一则则的影片、图片都是最新的,透过这堂课我才知道平时欧美朋友口中如基本常识般的各式酒精品牌、各家超市在广告上的布局,我也才见识到了欧美推陈出新的绝妙广告手法。当课堂的知识,能够真正顺应时下该产业不断蜕变的潮流,我想这才是行销学的真谛吧。  
  

  • 兰卡小镇的音乐季
这其实已经是好一阵子之前的事了。十月连续四天兰卡小镇有这样一个大型音乐季,我和上篇提及的三位义大利朋友(芭蕾女孩、吉他男孩、斯里兰卡裔男孩)一同参加。
那是一趟很棒的体验,这音乐季不像是台湾,或是柏林我参加的那类型,它的Venue是散布在镇上每一个传统酒吧和Livehouse,同时演出著。而音乐类型非常广泛,从流行摇滚乐到Indie、Alternative;爵士乐、蓝调到乡村民谣等种种,整整四天,小镇沈浸在乐声中。路上穿古著抑或成衣品牌的年轻人、头戴绅士帽身穿Covert Coat的老先生卷著烟草、羊毛衫顶著贝雷帽的中年女子牵著儿女,各式各样的人们在路上穿梭著,看著手上的音乐季时间表,到指定的酒吧等候表演开始。

在人声鼎沸的小酒馆里,人们或坐或站,老板捧著大罐啤酒出来给乐手一个拥抱。令我惊奇的是里面有许多中老年人,他们的精力丝毫不输年轻人,他们一群一群啜著啤酒享受音乐,时而大声叫好,我想起台湾许多中老年人是不喜欢这样吵杂的现场表演的,而在这里,我却能深深刻刻感受到,音乐,是属于每个年龄层的。  
  

  • 远超出我预料的,台湾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好的,我知道这个标题下得很冗长,但我想很精确的在标题表达这个惊人的事实——台湾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在海外华人的影响力,真的远超出了我的想像!无远弗届,我找不到更确切的形容了。在一个行销马拉松的活动里,我认识了一位澳门女孩。她告诉我她另一位朋友非常喜欢台湾,每年必要来个几次旅游。「最近听说康熙来了要停播了!」她面露失望跟我说。原来,在澳门,台湾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是非常深刻地影响著他们的生活。她会和妈妈看台湾乡土剧,我惊讶她竟然和我们这一代台湾人拥有共同的童年记忆,流星花园、王心凌、5566的时代,她们也曾疯狂似的热衷,我很确定她比我还要了解台湾演艺产业,为此我反而感到一丝羞愧。

这并不是个案。在语言交换社团里,我认识一位有著纯正台湾腔的香港女孩,原因是被台湾综艺节目、电视剧深深地影响著,甚至另一位华裔的义大利女孩,也是拥有这些共同记忆。而曾几何时,现在趋势渐渐转移成韩剧、中国综艺节目。台湾的电视娱乐产业的消逝,我从外地人的口中感受的好深刻。
  

  • 新创周的洗礼
十一月我参加最大的盛会应该就是为期三天的Startup Weekend了吧。第一天会先让想发表点子的人有Pitch的时间,莽撞的我也当天临时决定要把握住机会上台说说自己的想法,那情境实在是紧张,台下多双外国人的目光投射过来,但我想当初没上去,我现在也会很后悔吧。接下来就互相讨论、分组,我站在自己的海报前向别人说著自己的理念,回收著回馈。最后我们这组是由一群相似理念的人组成,核心是一个维也纳人的构想,参酌著其他人相似的以人为本价值而成。他的名字叫做Chris,如上篇所提及的那位社长飞利浦一样,他们都来自维也纳,有著神似的水蓝色双眼与精致的五官。
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我不用脸书的。」他拿出传统手机说,「你想想你已经有多少资讯掌握在一个社群软体中而浑然不知?我不喜欢这种感觉。」而我竟已经不会为此感到惊奇了,因为在前几周一次学校报社的定期会议中,有好几位作家也都不用脸书。他们说著脸书是如何地剥夺人生的流年,如何尴尬而半强迫式的和一些流于形式的朋友做牵强的联系,等等的诸多原因。
扯远了,回到这个克里斯。对我来说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大学读到一半休学去追求他的创业梦,他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一个广告媒体中介商,连结美国的影像工作者与欧洲企业。他接公司的案子,与影像工作者合作,指导广告内容的架构模式。他给我看了许多他过去的专案,除了这份工作之外,他也和那位飞利浦(创业家社社长)共同在维也纳办过大型音乐展演,作为涵盖几万人活动的核心统筹者。「我本来读法律,」他说「我想了很久,但实在觉得继续读书是在羁绊我的工作,索性就休学拉。」他认为当找到热情与能力所在,就专注朝这方向走,循规蹈矩的学校生活再也无法在他心中激起任何一道涟漪,他认为他太适合走这一条道路,他就放肆大胆的去做。而至今他并没有后悔这样的选择。
这三天和他合作的过程著实让我体认到许多。他脑中想法充沛,脑袋动得非常快,同时他说话也是那样地滔滔不绝。和他合作要完全的全神关注,因为跟著他的思维走,不但语言转换要迅速,逻辑推演也不能少,脑中运转的同时,努力插嘴才能加入话题。时常他有著偏执的自我主义,执著于自己的想法,想法源源不绝的他缺点是常常忽略基本分析的面向。如果找到漏洞想要提出质疑,必定推演出一套具备逻辑、完整的陈述内容,才能使他信服。三天结束后,我以为这个专案就到一个段落了,没想到隔了几天就收到他的讯息。
「Kittie,我认真想要继续这份专案,我希望你可以成为一员。」他以近乎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他两三年前已经有这样的创业理念了,而现在终于有机会付诸执行。而此同时,他已经用了几天的时间,透过各种人脉网和许多新创团队、企业家谈过他的想法。有趣的是,可能是因为他只身在社会打滚好一阵子了,他竟然已经开始考虑分润、投资金额这种问题。于是我这阵子我常常花许多时间在跟他Skype(第一次他突然打来是在芳芳的生日派对,我真的很对不起身为主办人竟然消失一两小时),而坦白说跟他讨论之前我都会先养精蓄锐一番哈哈,这样才会有足够的精力走进他的「思维殿堂」(福尔摩斯看太多了哈哈)。下周可能会是密集的与他到处与人会面,至于之后我回台湾如何进行?谁知道呢,We will see。

有一点在新创周让我很喜爱的是这边的Mentor。当我们在分组讨论遇到瓶颈时,Mentor就跑到各组去给予意见。他们干劲十足的样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种活力充沛的感觉真的会让你深深体认到,啊!我正在这股新创洪流里奋斗啊!其中一个是做全国水电修缮整合的平台,他就这样带著黄色钢帽,身穿新创公司的T-shirt,热血沸腾的和我们讨论起来,「I fucking love your ideas! 」类似这样的话时不时的就这样被大声叫出来,而我的感受被直接、澎湃的撞击。我好喜欢这样的感觉。
  

  • 芳的生日惊喜派对
那天我们在芳的厨房煮了一大锅珍珠奶茶,邀请约莫十五到二十位各国朋友来共同庆生。当天实在非常感动这么多人到,因为我私下一个一个约的时候其实也蛮担心他们只是说说而已。那天整体来说蛮开心的,但我是第一次办这样的派对真的没有什么经验,有时还是常常手忙脚乱。不过感谢香港的朋友、中国朋友、芳和艾瑞克的协助,一切也是这样顺遂的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剩下六个人玩纸牌,我们订定了输家要真心话大冒险的活动。「说说你内心最深层的恐惧」,像这样的问题将气氛带进了正经的自我探索过程。那晚听了好多每个人的故事,有好的坏的,家庭故事、求学背景、内心胶著等等。我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大概就像是那晚吧,赤裸裸地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我很喜欢这样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谈心的感觉。谚芳生日快乐,想说的都在卡片里拉,希望这次是让你难忘的一次。

不知不觉说了好多,就暂且这样吧。  
  

后记:
上次我们和另一群义大利人(不是上述的那三位)、一位美国人谈论到马桶,我也才第一次听到义大利有那种上完厕所专门用来洗屁屁的bidet,也就是说当你上完厕所要把屁股「移驾」到另一个马桶状的地方冲洗。而当我提到台湾有免治马桶,可以直接在原马桶冲洗,还可以调节温度和角度后,他们睁大眼睛非常惊奇。「我从没看过这种东西!我要为了这个去台湾一趟!」一位失控的义大利佬大声喊著。
上周和室友们去了曼彻斯特的耶诞市集,过节气氛我深刻感受到了,那天过得非常开心。最近心情起落非常剧烈,我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可能是潜意识里知道我真的快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吧,那种矛盾的感觉盘根错节,倒数,是真真实实在倒数了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