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開記事本赫然發現轉眼間已是十二月了,十一月過得飛也似的快,流逝的腳步更勝十月數倍,而我竟好長一陣子沒有記錄生活了。
還沒真正開始敘述我想留住的記憶,就覺得有太多太多可以記錄了,想必會是很長的一篇。這篇我最想記錄下來的,是人。但在那之前,我還是先把十月底到十一月初的生活交代一下吧。

十一月是個繁忙的月份,同時進行著課外活動和課業報告(這方面我已經和一些臺灣好朋友抱怨不下數次,關於組員雷到骨子裡的種種事蹟,在此不加贅述了,深深感謝你們願意聽我精神崩裂似的埋怨哈哈哈),先來說說這裡的課程吧。蘭卡的課程我修的是數位行銷、廣告學和電影研究分析,一學期下來能修這三門著實覺得非常值得。 
  

  • 蘭卡的課程
在這裏,一堂課一定會包含Lecture和Seminar。
Seminar有點類似臺大的助教課或討論課,但實質上的內容卻遠遠大於討論本身。在數位行銷這堂課中,被獨立出來的Seminar有著大大小小的Project,每一個都不是一夕之間可以完成的,要和組員溝通、要用資料分析軟體、要真正與關係人聯繫談合作,還有最基本的,要交出長篇報告和上臺簡報。電影分析的Seminar則是每週看特類型電影,細細分析每一個鏡頭、分析角色、分析剪輯等等細節,於是乎整整一個小時都是滿滿的討論與發言,一學期下來自覺口說表達有顯著的進步。

Lecture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由教授授課。這裡的Lecture通常只會有一小時,但是非常紮實,老師的步調很快,如果不全神貫注很容易跟不上腳步。就某層面來說,這種形式是十分有效率的,在學生精神最佳的一小時灌輸所有精華內容,以達到最高的學習成效。我很喜歡廣告學的Lecture,教授是一位非常具有舞臺魅力、總是精力充沛的輕熟女,他的教學新穎(例如我們會現場即刻在網路上一個雲端共同空間同時發言)且有著莫大的熱情,跳脫出既有的理論框架,每一堂課都有數十個實際範例。或許我太習慣於陳腔濫調的教科書,對於這樣的授課模式感到非常著迷。一則則的影片、圖片都是最新的,透過這堂課我才知道平時歐美朋友口中如基本常識般的各式酒精品牌、各家超市在廣告上的佈局,我也才見識到了歐美推陳出新的絕妙廣告手法。當課堂的知識,能夠真正順應時下該產業不斷蛻變的潮流,我想這纔是行銷學的真諦吧。  
  

  • 蘭卡小鎮的音樂季
這其實已經是好一陣子之前的事了。十月連續四天蘭卡小鎮有這樣一個大型音樂季,我和上篇提及的三位義大利朋友(芭蕾女孩、吉他男孩、斯里蘭卡裔男孩)一同參加。
那是一趟很棒的體驗,這音樂季不像是臺灣,或是柏林我參加的那類型,它的Venue是散佈在鎮上每一個傳統酒吧和Livehouse,同時演出著。而音樂類型非常廣泛,從流行搖滾樂到Indie、Alternative;爵士樂、藍調到鄉村民謠等種種,整整四天,小鎮沈浸在樂聲中。路上穿古著抑或成衣品牌的年輕人、頭戴紳士帽身穿Covert Coat的老先生捲著菸草、羊毛衫頂著貝雷帽的中年女子牽著兒女,各式各樣的人們在路上穿梭著,看著手上的音樂季時間表,到指定的酒吧等候表演開始。

在人聲鼎沸的小酒館裡,人們或坐或站,老闆捧著大罐啤酒出來給樂手一個擁抱。令我驚奇的是裡面有許多中老年人,他們的精力絲毫不輸年輕人,他們一羣一羣啜著啤酒享受音樂,時而大聲叫好,我想起臺灣許多中老年人是不喜歡這樣吵雜的現場表演的,而在這裡,我卻能深深刻刻感受到,音樂,是屬於每個年齡層的。  
  

  • 遠超出我預料的,臺灣電視節目的影響力
好的,我知道這個標題下得很冗長,但我想很精確的在標題表達這個驚人的事實——臺灣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在海外華人的影響力,真的遠超出了我的想像!無遠弗屆,我找不到更確切的形容了。在一個行銷馬拉松的活動裡,我認識了一位澳門女孩。她告訴我她另一位朋友非常喜歡臺灣,每年必要來個幾次旅遊。「最近聽說康熙來了要停播了!」她面露失望跟我說。原來,在澳門,臺灣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是非常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她會和媽媽看臺灣鄉土劇,我驚訝她竟然和我們這一代臺灣人擁有共同的童年記憶,流星花園、王心凌、5566的時代,她們也曾瘋狂似的熱衷,我很確定她比我還要了解臺灣演藝產業,為此我反而感到一絲羞愧。

這並不是個案。在語言交換社團裡,我認識一位有著純正臺灣腔的香港女孩,原因是被臺灣綜藝節目、電視劇深深地影響著,甚至另一位華裔的義大利女孩,也是擁有這些共同記憶。而曾幾何時,現在趨勢漸漸轉移成韓劇、中國綜藝節目。臺灣的電視娛樂產業的消逝,我從外地人的口中感受的好深刻。
  

  • 新創週的洗禮
十一月我參加最大的盛會應該就是為期三天的Startup Weekend了吧。第一天會先讓想發表點子的人有Pitch的時間,莽撞的我也當天臨時決定要把握住機會上臺說說自己的想法,那情境實在是緊張,臺下多雙外國人的目光投射過來,但我想當初沒上去,我現在也會很後悔吧。接下來就互相討論、分組,我站在自己的海報前向別人說著自己的理念,回收著回饋。最後我們這組是由一羣相似理念的人組成,核心是一個維也納人的構想,參酌著其他人相似的以人為本價值而成。他的名字叫做Chris,如上篇所提及的那位社長飛利浦一樣,他們都來自維也納,有著神似的水藍色雙眼與精緻的五官。
他是一個很特別的人。「我不用臉書的。」他拿出傳統手機說,「你想想你已經有多少資訊掌握在一個社羣軟體中而渾然不知?我不喜歡這種感覺。」而我竟已經不會為此感到驚奇了,因為在前幾週一次學校報社的定期會議中,有好幾位作家也都不用臉書。他們說著臉書是如何地剝奪人生的流年,如何尷尬而半強迫式的和一些流於形式的朋友做牽強的聯繫,等等的諸多原因。
扯遠了,回到這個克里斯。對我來說他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大學讀到一半休學去追求他的創業夢,他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一個廣告媒體中介商,連結美國的影像工作者與歐洲企業。他接公司的案子,與影像工作者合作,指導廣告內容的架構模式。他給我看了許多他過去的專案,除了這份工作之外,他也和那位飛利浦(創業家社社長)共同在維也納辦過大型音樂展演,作為涵蓋幾萬人活動的核心統籌者。「我本來讀法律,」他說「我想了很久,但實在覺得繼續讀書是在羈絆我的工作,索性就休學拉。」他認為當找到熱情與能力所在,就專注朝這方向走,循規蹈矩的學校生活再也無法在他心中激起任何一道漣漪,他認為他太適合走這一條道路,他就放肆大膽的去做。而至今他並沒有後悔這樣的選擇。
這三天和他合作的過程著實讓我體認到許多。他腦中想法充沛,腦袋動得非常快,同時他說話也是那樣地滔滔不絕。和他合作要完全的全神關注,因為跟著他的思維走,不但語言轉換要迅速,邏輯推演也不能少,腦中運轉的同時,努力插嘴才能加入話題。時常他有著偏執的自我主義,執著於自己的想法,想法源源不絕的他缺點是常常忽略基本分析的面向。如果找到漏洞想要提出質疑,必定推演出一套具備邏輯、完整的陳述內容,才能使他信服。三天結束後,我以為這個專案就到一個段落了,沒想到隔了幾天就收到他的訊息。
「Kittie,我認真想要繼續這份專案,我希望你可以成為一員。」他以近乎肯定的語氣告訴我他兩三年前已經有這樣的創業理念了,而現在終於有機會付諸執行。而此同時,他已經用了幾天的時間,透過各種人脈網和許多新創團隊、企業家談過他的想法。有趣的是,可能是因為他隻身在社會打滾好一陣子了,他竟然已經開始考慮分潤、投資金額這種問題。於是我這陣子我常常花許多時間在跟他Skype(第一次他突然打來是在芳芳的生日派對,我真的很對不起身為主辦人竟然消失一兩小時),而坦白說跟他討論之前我都會先養精蓄銳一番哈哈,這樣才會有足夠的精力走進他的「思維殿堂」(福爾摩斯看太多了哈哈)。下週可能會是密集的與他到處與人會面,至於之後我回臺灣如何進行?誰知道呢,We will see。

有一點在新創週讓我很喜愛的是這邊的Mentor。當我們在分組討論遇到瓶頸時,Mentor就跑到各組去給予意見。他們幹勁十足的樣子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種活力充沛的感覺真的會讓你深深體認到,啊!我正在這股新創洪流裡奮鬥啊!其中一個是做全國水電修繕整合的平臺,他就這樣帶著黃色鋼帽,身穿新創公司的T-shirt,熱血沸騰的和我們討論起來,「I fucking love your ideas! 」類似這樣的話時不時的就這樣被大聲叫出來,而我的感受被直接、澎湃的撞擊。我好喜歡這樣的感覺。
  

  • 芳的生日驚喜派對
那天我們在芳的廚房煮了一大鍋珍珠奶茶,邀請約莫十五到二十位各國朋友來共同慶生。當天實在非常感動這麼多人到,因為我私下一個一個約的時候其實也蠻擔心他們只是說說而已。那天整體來說蠻開心的,但我是第一次辦這樣的派對真的沒有什麼經驗,有時還是常常手忙腳亂。不過感謝香港的朋友、中國朋友、芳和艾瑞克的協助,一切也是這樣順遂的過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剩下六個人玩紙牌,我們訂定了輸家要真心話大冒險的活動。「說說你內心最深層的恐懼」,像這樣的問題將氣氛帶進了正經的自我探索過程。那晚聽了好多每個人的故事,有好的壞的,家庭故事、求學背景、內心膠著等等。我想真正瞭解一個人大概就像是那晚吧,赤裸裸地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我很喜歡這樣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談心的感覺。諺芳生日快樂,想說的都在卡片裡拉,希望這次是讓你難忘的一次。

不知不覺說了好多,就暫且這樣吧。  
  

後記:
上次我們和另一羣義大利人(不是上述的那三位)、一位美國人談論到馬桶,我也才第一次聽到義大利有那種上完廁所專門用來洗屁屁的bidet,也就是說當你上完廁所要把屁股「移駕」到另一個馬桶狀的地方沖洗。而當我提到臺灣有免治馬桶,可以直接在原馬桶沖洗,還可以調節溫度和角度後,他們睜大眼睛非常驚奇。「我從沒看過這種東西!我要為了這個去臺灣一趟!」一位失控的義大利佬大聲喊著。
上週和室友們去了曼徹斯特的耶誕市集,過節氣氛我深刻感受到了,那天過得非常開心。最近心情起落非常劇烈,我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可能是潛意識裡知道我真的快要離開這個地方了吧,那種矛盾的感覺盤根錯節,倒數,是真真實實在倒數了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