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在人生中童年最伟大。这句话的意义并没有被我们充分理解。成人甚至很多老师,很容易把童年看成是一个为长大做准备的过程,而不把童年看成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时期。童年学习,是为了长大找个好工作;童年的运动,是为了长大有个好身体,童年学跳舞,是为了长大有个好气质……岂不知,童年并不是为了长大作准备,童年就是童年。

  我是一个没有“原则”的父亲,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只有一个:宠。女儿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她的玩伴,也是她的辩论“对手”。从她会说话开始,我们出去旅行都带着她,有关她的事情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意见。

  1999年的春天,在女儿啾啾十个月的时候,我受邀到海德堡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把呀呀学语的她也带上了。

  那时候,我在国内的住房还很局促,四十多平米的房子里,塞进了几万册书,啾啾在屋里的时候,只能在床上玩儿。因此,初到德国,我们很满意租来的那间宽敞的卧室。房东太太个子高高,性格爽朗,很喜欢孩子,她有五个孩子呢。房东家的孩子每天下午早早就放学了,在花园里荡秋千、捉迷藏,不重样儿地玩着各种游戏,每天都在欢笑中度过。

  而啾啾一开始学会走路,就拉着妈妈的手,眼睛亮晶晶地去花园里找他们。哪个孩子会拒绝快乐的游戏呢?

  她从最简单的叠放开始,再一层层加高,每天乐此不疲。偶尔有小客人来,宝贝们就一起坐在那里盖房子,看着胖乎乎的小手灵巧地摆弄着积木,当时的我只觉得那景象很美。后来才知道简单的搭积木,对孩子其实有着更深远的价值。

  2016年,在一项脑成像研究中,研究者以两组孩子为对照实验,一组孩子在12天内玩5次建构类玩具,每次30分钟;另一组孩子则玩字母类游戏。结果发现,玩建构类玩具的孩子在心理旋转测试中表现更好,大脑中跟空间加工相关的区域也更加活跃。也就是说,建构类游戏能够促进空间能力的提升、数字能力的提升、使大脑中空间加工相关的区域更加活跃。

  我们知道,德国的人口只有8200万,但是他们获得超过50%的诺贝尔奖,他们还培养了全世界最多的设计师。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儿子叩叩出生以后,我也用同样的办法来陪伴他,没想到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对孩子一直是放养的。从小都是陪他玩儿,既不报课外班,也不对他的学习成绩做过高的要求。希望他能够在大自然中,在陪伴与爱中健康成长。

  但他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已经与二十年前不同了。电子设备随手可得,手机成了须臾不可离手的“第三只手”,他二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可玩游戏的pad,与游戏的强刺激相比,阅读、学习实在是太枯燥了。

  他很自然地就迷恋上了游戏。

  去年,有一天,他说刚刚找到了一个好玩儿的,就是“我的世界”。我问他这个游戏是什么?他说是盖房子的。他很快就造出了一栋房子给我看。我觉得这个游戏就是搭积木的游戏,嗯,可以玩儿。

  然后听他在说,要设计一个小镇,这等于是规划一个城市了。他一直在那里反复研究医院、学校、警察局、公交车站怎么布局等等。

  他妈妈看了觉得很有意思,也加入了意见,建议他建造一个美术馆,没想到他很快设计出了一栋很有特点的建筑,看上去很高大上。他还常常问妈妈,我给你盖个房子,你想要什么样的花园,什么样的泳池等等。

  等妈妈开始玩儿的时候,他成了指导老师。告诉她怎么做矿车、怎么使用红石电路,仅仅半个小时,一向对游戏不屑一顾的妈妈,才知道这个游戏也太烧脑了,盖房子之前是要先砍树的,不同的动物需要不同的作物来投喂,知识需求很大。如果认真计较起来,天文地理无所不需!这哪里是游戏,这分明是“疯狂原始人”。她可怜巴巴地对儿子说:我可不可以不玩儿这个了?

  在儿子宽容的笑容前,她败下阵来。

  于是,现在在我家,“Minecraft”(我的世界)这个游戏是唯一一个可以公开玩儿的游戏,不过只有周末可以每天半小时。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游戏对于孩子的成才意义影响非常重大。

  我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观察到,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而是生活的单调、刻板、无趣。几乎每个孩子都热衷于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制造有趣,并报以欢笑,这是生长中智力的嬉戏和狂欢。

  与成人相比,孩子固然缺乏知识。然而,他们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正是最宝贵的智力品质。而在孩子们智力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果能有一款益智游戏做出适度的引导,那么游戏不仅会成为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外情绪的出口,大脑也会在这款游戏中得到充分的开发,一举两得。

  在叩叩玩《我的世界》这款游戏之后,我在他身上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惊喜变化,从前叩叩喜欢依赖妈妈,凡事总不喜欢自己动手,遇到困难总让我或是妈妈帮他解决,同时也对需要动手的事情缺乏兴趣,现在他像一个小小思考家,对身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例如叩叩不喜欢语文,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经常有抵触情绪,我经常用《我的世界》这个游戏鼓励他,让他要有在游戏里一点点搭建城堡那样的耐心去寻找最优的解决办法,而神奇是,他不再觉得我唠叨,而是真正开始动起自己的小脑瓜,写出的作文也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

  此外我一再发现,孩子对于荣誉极其敏感,那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可是,由于尚未建立起内心的尺度,他们就只能根据外部的标志来判断荣誉。而什么事情能让孩子感到荣誉,发自内心的自信与骄傲,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能让孩子充分的体会到智力生长的乐趣的事物则会让他们产生成就感。我不是古板的父母,一味夺走他的电子游戏,相反,如果一款游戏能够激发他对于生活的乐趣,遇到困难时,不是第一时间求助,而是通过开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我是支持他玩的。

  杜威关于“教育即生长”的教育理念我非常赞同,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而现实中,很多孩子们除了被学校的学业压的喘不过气,课余时间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非常辛苦,这其实是压抑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孩子的专注力其实非常有限且短暂,如果他们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并且受益于这件事,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看来,既然每个孩子都能够沉浸到游戏中,那么用心地为孩子选择一项合适的益智类游戏非常重要,家长需要做的是适度的引导,那么游戏中孩子所学到的东西是他在课堂中无法体验的,当然了,游戏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家长在把控孩子的游戏时间上要占据主动权。

  我平时很少关注电视节目,但是叩叩喜欢看一档名叫《最强大脑》的科学节目,我经常陪他一起看,在近期播出的《最强大脑》的节目里,叩叩惊喜地发现里面居然用到了《我的世界》的建筑地图。优秀的选手们在《我的世界》寻宝迷宫里进行脑力对决,比赛非常精彩。而这些选手年纪大一点的不过17岁,小的更是才12岁,我自己连节目中的规则都难以理解,很难想象一个个中学生是怎么完成这样一个挑战的,可见这款游戏对于孩子脑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惊异于优秀选手们比赛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应该了解到,我们的大脑的开发程度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小。我们不一定让孩子的大脑发展到什么程度,但是让孩子的大脑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得到开发,一定是每个家长都愿意看到的。

  如果说,让孩子填鸭式的上各种课外班、学习各种知识就能够不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我宁愿他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卢梭曾说过,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浪费时间。我希望孩子能够在游戏里自由的探索,并享受创造学习的乐趣,健康的成长,坦然的输在填鸭式教育的起跑线上。

  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他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我们会因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而对更多平常不感兴趣的东西产生兴趣。现在的学生对于游戏尤为热衷,为何我们不能把游戏与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到额外的知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