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說,在人生中童年最偉大。這句話的意義並沒有被我們充分理解。成人甚至很多老師,很容易把童年看成是一個爲長大做準備的過程,而不把童年看成一個具有獨立價值的時期。童年學習,是爲了長大找個好工作;童年的運動,是爲了長大有個好身體,童年學跳舞,是爲了長大有個好氣質……豈不知,童年並不是爲了長大作準備,童年就是童年。

  我是一個沒有“原則”的父親,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實只有一個:寵。女兒從小到大,我一直是她的玩伴,也是她的辯論“對手”。從她會說話開始,我們出去旅行都帶着她,有關她的事情我們都會徵求她的意見。

  1999年的春天,在女兒啾啾十個月的時候,我受邀到海德堡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把呀呀學語的她也帶上了。

  那時候,我在國內的住房還很侷促,四十多平米的房子裏,塞進了幾萬冊書,啾啾在屋裏的時候,只能在牀上玩兒。因此,初到德國,我們很滿意租來的那間寬敞的臥室。房東太太個子高高,性格爽朗,很喜歡孩子,她有五個孩子呢。房東家的孩子每天下午早早就放學了,在花園裏盪鞦韆、捉迷藏,不重樣兒地玩着各種遊戲,每天都在歡笑中度過。

  而啾啾一開始學會走路,就拉着媽媽的手,眼睛亮晶晶地去花園裏找他們。哪個孩子會拒絕快樂的遊戲呢?

  她從最簡單的疊放開始,再一層層加高,每天樂此不疲。偶爾有小客人來,寶貝們就一起坐在那裏蓋房子,看着胖乎乎的小手靈巧地擺弄着積木,當時的我只覺得那景象很美。後來才知道簡單的搭積木,對孩子其實有着更深遠的價值。

  2016年,在一項腦成像研究中,研究者以兩組孩子爲對照實驗,一組孩子在12天內玩5次建構類玩具,每次30分鐘;另一組孩子則玩字母類遊戲。結果發現,玩建構類玩具的孩子在心理旋轉測試中表現更好,大腦中跟空間加工相關的區域也更加活躍。也就是說,建構類遊戲能夠促進空間能力的提升、數字能力的提升、使大腦中空間加工相關的區域更加活躍。

  我們知道,德國的人口只有8200萬,但是他們獲得超過50%的諾貝爾獎,他們還培養了全世界最多的設計師。爲什麼呢?答案很簡單: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兒子叩叩出生以後,我也用同樣的辦法來陪伴他,沒想到遇到了一些問題。

  我對孩子一直是放養的。從小都是陪他玩兒,既不報課外班,也不對他的學習成績做過高的要求。希望他能夠在大自然中,在陪伴與愛中健康成長。

  但他生活和成長的環境已經與二十年前不同了。電子設備隨手可得,手機成了須臾不可離手的“第三隻手”,他二歲的時候就得到了可玩遊戲的pad,與遊戲的強刺激相比,閱讀、學習實在是太枯燥了。

  他很自然地就迷戀上了遊戲。

  去年,有一天,他說剛剛找到了一個好玩兒的,就是“我的世界”。我問他這個遊戲是什麼?他說是蓋房子的。他很快就造出了一棟房子給我看。我覺得這個遊戲就是搭積木的遊戲,嗯,可以玩兒。

  然後聽他在說,要設計一個小鎮,這等於是規劃一個城市了。他一直在那裏反覆研究醫院、學校、警察局、公交車站怎麼佈局等等。

  他媽媽看了覺得很有意思,也加入了意見,建議他建造一個美術館,沒想到他很快設計出了一棟很有特點的建築,看上去很高大上。他還常常問媽媽,我給你蓋個房子,你想要什麼樣的花園,什麼樣的泳池等等。

  等媽媽開始玩兒的時候,他成了指導老師。告訴她怎麼做礦車、怎麼使用紅石電路,僅僅半個小時,一向對遊戲不屑一顧的媽媽,才知道這個遊戲也太燒腦了,蓋房子之前是要先砍樹的,不同的動物需要不同的作物來投餵,知識需求很大。如果認真計較起來,天文地理無所不需!這哪裏是遊戲,這分明是“瘋狂原始人”。她可憐巴巴地對兒子說:我可不可以不玩兒這個了?

  在兒子寬容的笑容前,她敗下陣來。

  於是,現在在我家,“Minecraft”(我的世界)這個遊戲是唯一一個可以公開玩兒的遊戲,不過只有週末可以每天半小時。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遊戲對於孩子的成才意義影響非常重大。

  我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觀察到,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而是生活的單調、刻板、無趣。幾乎每個孩子都熱衷於在生活中尋找、發現、製造有趣,並報以歡笑,這是生長中智力的嬉戲和狂歡。

  與成人相比,孩子固然缺乏知識。然而,他們富於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這些正是最寶貴的智力品質。而在孩子們智力生長的關鍵時期,如果能有一款益智遊戲做出適度的引導,那麼遊戲不僅會成爲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外情緒的出口,大腦也會在這款遊戲中得到充分的開發,一舉兩得。

  在叩叩玩《我的世界》這款遊戲之後,我在他身上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驚喜變化,從前叩叩喜歡依賴媽媽,凡事總不喜歡自己動手,遇到困難總讓我或是媽媽幫他解決,同時也對需要動手的事情缺乏興趣,現在他像一個小小思考家,對身邊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例如叩叩不喜歡語文,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文題目,經常有抵觸情緒,我經常用《我的世界》這個遊戲鼓勵他,讓他要有在遊戲裏一點點搭建城堡那樣的耐心去尋找最優的解決辦法,而神奇是,他不再覺得我嘮叨,而是真正開始動起自己的小腦瓜,寫出的作文也常常得到老師的誇獎。

  此外我一再發現,孩子對於榮譽極其敏感,那是他們最看重的東西。可是,由於尚未建立起內心的尺度,他們就只能根據外部的標誌來判斷榮譽。而什麼事情能讓孩子感到榮譽,發自內心的自信與驕傲,這就顯得尤爲重要。在我看來,能讓孩子充分的體會到智力生長的樂趣的事物則會讓他們產生成就感。我不是古板的父母,一味奪走他的電子遊戲,相反,如果一款遊戲能夠激發他對於生活的樂趣,遇到困難時,不是第一時間求助,而是通過開動自己的大腦去解決,我是支持他玩的。

  杜威關於“教育即生長”的教育理念我非常贊同,他提出“教育即生長”的根本目的在於,將兒童從被動的、被壓抑的狀態下解放出來。生長論要求尊重兒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學合於兒童的心理髮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要求。

  而現實中,很多孩子們除了被學校的學業壓的喘不過氣,課餘時間還要參加各種課外補習班,非常辛苦,這其實是壓抑孩子的天性,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孩子的專注力其實非常有限且短暫,如果他們能夠專注於一件事情,並且受益於這件事,將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我看來,既然每個孩子都能夠沉浸到遊戲中,那麼用心地爲孩子選擇一項合適的益智類遊戲非常重要,家長需要做的是適度的引導,那麼遊戲中孩子所學到的東西是他在課堂中無法體驗的,當然了,遊戲畢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家長在把控孩子的遊戲時間上要佔據主動權。

  我平時很少關注電視節目,但是叩叩喜歡看一檔名叫《最強大腦》的科學節目,我經常陪他一起看,在近期播出的《最強大腦》的節目裏,叩叩驚喜地發現裏面居然用到了《我的世界》的建築地圖。優秀的選手們在《我的世界》尋寶迷宮裏進行腦力對決,比賽非常精彩。而這些選手年紀大一點的不過17歲,小的更是才12歲,我自己連節目中的規則都難以理解,很難想象一個個中學生是怎麼完成這樣一個挑戰的,可見這款遊戲對於孩子腦力的開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驚異於優秀選手們比賽帶來衝擊的同時,也應該瞭解到,我們的大腦的開發程度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小。我們不一定讓孩子的大腦發展到什麼程度,但是讓孩子的大腦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得到開發,一定是每個家長都願意看到的。

  如果說,讓孩子填鴨式的上各種課外班、學習各種知識就能夠不輸在起跑線上,那麼我寧願他從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盧梭曾說過,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浪費時間。我希望孩子能夠在遊戲裏自由的探索,並享受創造學習的樂趣,健康的成長,坦然的輸在填鴨式教育的起跑線上。

  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東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讓孩子得到的東西。進一個名牌學校,謀一個賺錢職業,這種東西怎麼有資格成爲人生的目標,所以也不能成爲教育的目標。我的期望比這高得多,就是願他成爲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我們會因爲對某一事物感興趣而對更多平常不感興趣的東西產生興趣。現在的學生對於遊戲尤爲熱衷,爲何我們不能把遊戲與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學習到額外的知識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