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00021.jpg

「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 蒋勋《孤独六讲》

不知道为何,在书籍的类型里,我对于谈工作术一类的书有种偏好,虽然看久了你会发现,大家写的法则大致上大同小异,但有时物极必反的现象也十分明显,譬如日本工作术前些年谈回复E-mail这件事时,总是说越快回越好,代表你这个人给人的印象是有效率与迅速的。但近来开始有书驳斥这种作法,认为那只会让自己完全被临时事项牵著走,是完全没有自己工作步调的人,才会这样立马回复邮件。又或者,商业书籍一般都教人企业愿景、整体计划的重要性,LINE前CEO森川亮,在他的最新著作《简单思考》,却提出「不规划愿景」、「不需要计划」的经营理念。

总结到底,工作术其实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有些人有些企业体适用A,有些则适用B,依著企业随著时代的改变,每个时间也都会有所不同吧!不正经的比喻,其实就像流行风潮一样,迷你裙在流行到一个短度后,就会慢慢变长裙,长到一个极致后,人们又再慢慢追求短裙的风潮。风潮,来来去去,物极必反,总要自己穿在身上、适应过,淘汰过,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吧!工作术,亦然。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工作术的书有种痴迷,因为,还在一边吸收、一边内化,希望能找出自己的工作术吧!

有些天,我成功了,有些天,我失败的一蹋糊涂,突然觉得,在这过程中,想要好好地记下自己觉得重要的观念和方法。那么,就从「职涯方向」这个大哉问开始吧!

从A点到B点到C点,在逃避也要强迫自己想的事

我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很迷惘,不知道自己到底下一步要去哪,将来想要做甚么。老实说,就算是不久前,若突然被人家问起,也是会一惊然后微微语塞。是说,有比较笃定和有想法了,但因为从来没有好好坐下来花时间整理,所以其实是不清不楚,也不会有急迫性的,说真的,你在工作上也比较不知道要更加速专注累积的skill是甚么。

《世界顶尖人士如何实践这样的基本功》一书中,提到了一个目标管理用的「个人简历检视与累积法则」:

简单的说,就是强迫自己好好坐下来问自己以下这几个问题,并且把答案用写的写下来(我还依照自身需求,修改&新增了问题):

1. 进入公司的动机与目的

2. 在这家公司的中期、长期目标是甚么?

3. 目前自己已有的Skill? 还缺乏(或想学习)的Skill?

4. 缺乏的Skill中,在这家公司能学到哪些? 怎么学到?

5. 若缺乏的Skill中,在这家公司不能学到,要去哪种规模的公司才可以?

除非你对于现在做的产业没兴趣,有想要整个大换跑道,要不然在同一个产业要累积的Skill,工作了几年的人应该都会知道。这样盘点下来,会能比较冷静思考这份工作在我目前能想到的职涯规划中,是处于那一个阶段,甚至,我还要在这里留多久? 要赶快加强哪个技能,很多事情会突然清晰明了,也会突然开始有个自己期许的deadline,要在甚么时间点前培养好、或累积更多自己想要的Skill和经验。工作上也会更有方向更积极。

当然职涯规划不是恒久不变的,甚至,它会一直变动,但至少固定一段时间,回头盘点自己当初写下的答案,在对焦修正,我觉得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参考书籍:《世界顶尖人士如何实践这样的基本功》/ 作者户冢隆降。天下文化出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4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