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在战斗中全军覆灭。1895年,当时的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去日本谈判,与日本签订了丧国辱权的《马关条约》,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谴责。清政府于是革去了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留了一个文华殿大学士的虚名头衔。

  1896年6月14日,李鸿章见到了德皇威廉二世,并递上颂词,里面写的大致就是对德国帮助中国训练军队、购械铸船的感激之语,15日参加了德国在行宫的国宴,之后就开始进入正题。威廉二世邀请李鸿章参观自己的军队,并前往汉堡拜访了前首相俾斯麦,这次与俾斯麦的谈话也被记录下来。

  俾斯麦在带领李鸿章参观完德国的军队、武器之后,年过7旬的李鸿章就仰天长叹一声:哎!李鸿章面对着德国的坚船利炮,他也梦想着能够买几百条枪、几十门炮回去,要是能够建造出一只这样兵强马壮的军队,列强怎么敢来犯我中华?这一点,刚刚代表清政府签署万空前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的李鸿章自然深有感触。

  李鸿章时日无多,而后起之秀的袁世凯却将俾斯麦的话全部学进去了。老李是愚忠,袁世凯可不一样,小站练兵成就自己的军事集团,教官全部来自普鲁士,训练也学习普鲁士,结局就如俾斯麦所说,兵不在多在精,在令行禁止,才有后来的推翻满清,建立民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