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碟碟

  娃哈哈想要造机器人了。这一次,希望用“多元化”来扭转颓势的娃哈哈,步子迈的有点大。

  因为传统饮料领域业绩不佳,娃哈哈曾经多次尝试跨界,商场、童装、酒水……可惜的是,每一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家已经32岁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坠入了中年危机陷阱。而这个陷阱里,不光有业绩下滑的危险,还有“后继无人”的绝望。

  74岁的宗庆后很无奈,他的惯用手段已不管用,放下固执后的“创新”又完全踩不到新时代的鼓点,他曾经把女儿推到台前,但又不能完全放心。

  “拿得起,放不下。”成了中国整整一代企业家的苦闷。

  01

  无论是娃哈哈的成功,还是没落,都逃不开它的创始人宗庆后。

  成立32年,年销售额最高达到过782.8亿元,年纳税额超60亿,娃哈哈在那个渠道为王的年代,说是中国饮料界的帝王也不为过。

  在娃哈哈的整个成长历程中,每一步几乎都能看见宗庆后的“烙印”。

  那时候的中国市场,消费群体不成熟,市场不规范,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这样的状况下,必须要求着企业需要高度集权。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了,企业必须要快速响应市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迟疑。

  也正是在这种高度集权的要求下,宗庆后的行事作风日渐强势,也日渐固执。他不能犯错,所以,宗庆后才会每年花200多天的时间去跑市场,来保证对市场的活跃度和敏感度。

  引发了大规模经销商抗议的联销体制度,是宗庆后的一次独断专行,还好,他对了。这让娃哈哈成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从一个小工厂迅速变成了一个庞大的饮料帝国。

  娃哈哈2008年到2013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8.89%,纯净水、八宝粥、非常可乐、果汁饮料等等产品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单单营养快线这个单品销量就将近200亿。

  试问现在的80后、90后,谁没有喝过娃哈哈的产品?

  同时代的一些饮料厂商都被远远抛在身后了,这必须得感谢宗庆后的独断和固守。

  但最近几年,这种作风,正在毁掉娃哈哈。

  “单是娃哈哈这个牌子,就让人觉得土的掉渣,谁会拿着一瓶营养快线走在街上呢。”宗庆后不能理解,现在年轻人对于饮料的需求,早已经不是“好喝”,而是逼格和身份。

  在宗庆后的独断和庇护下,娃哈哈对于消费趋势的洞察日渐减弱。

  这个品牌失去了“蜕变”的能力,娃哈哈逐渐陷入窘境。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娃哈哈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36亿元,宗庆后在这年提出了千亿小目标,可其后几年娃哈哈都无法突破800亿——2013年783亿元;2014年728亿元;2015年677亿元;2016年529.10亿元;2017年464.5亿元,相比前一年还下滑了64.6亿元......

  AD钙奶、营养快线、瓶装水、八宝粥,过去10年,娃哈哈占领超市货架的是这些产品,现在还是。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挤到了角落。

  AD钙奶被养乐多打垮;营养快线成了网上段子里的存在;瓶装水有更多选择;八宝粥,还是算了吧,连方便面都被外卖打败了。

  宗庆后也急,但他完全找不到方向。

  他曾经试图推出各种“迎合”年轻人口味的饮品,但市场反响始终平平。他也想跨界发展,比如进军商业地产,奶粉业、白酒业,进军童装领域,甚至卖彩妆,却屡屡失败告终。

  宗庆后不明白,已经玩了这么多年的规则怎么就突然不管用了呢?

  02

  宗庆后的答案,曾是他的女儿宗馥莉。

  宗馥莉和父亲有很多相似之处,她同样强势,同样是个工作狂。但她也有很多不同。

  国外留学回来的宗馥莉更相信制度与规则,不认同“人情政治”。她曾经辞退过不符合岗位要求的老员工,也多次在内部会议上表示,任人唯才不唯亲才能让公司管理更为有序的成长。

  这本是娃哈哈权力交接的一条平稳道路,可惜,宗庆后还是放不下。

  他不是放不下权力,而是担心女儿出错。毕竟进入娃哈哈十多年的宗馥莉,并未能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她主导推出的一款完全不同于娃哈哈以往产品的定制果蔬汁,可以说是花费了很多的心血,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对外公开过果汁的销量,就连产品也仅仅只在杭州和上海有供应。

  她也试图进行资本运作,但宗馥莉现金要约失败的中国糖果收购也颗粒无收,这进一步削弱了她的声望。

  十多年努力后,人们对宗馥莉的评价,还是“宗庆后的女儿”,这种情况,着实尴尬。

  作为富二代,她可能比谁都希望成功。可是,父辈的成功如同山一样压在肩头,同父亲一起创业的叔叔伯伯也正在恋栈不去,想要改弦更张,还不如从头再来。

  问题是,父亲总是希望儿女能接班的。

  这是困扰着中国许多富二代的问题,也是中国诸多企业难以跨越的“中年陷阱”。

  03

  这种情况下,娃哈哈突然宣布下一步的计划,进军机器人产业。

  这多少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饮料到机器人,从消费端到科技产业,娃哈哈的步子迈的很大。而且,这招“无理手”,并非来自宗馥莉,看起来也是宗庆后的主意。

  娃哈哈2016年就有了制造机器人的想法,宗庆后在2017年也表示开发了装炸弹的机器人,娃哈哈并不是在打无准备之仗。宗庆后想将智能机器人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破釜沉舟。

  进军一个全新产业,没准这就是宗庆后的后招——既然女儿不愿意承载太多娃哈哈的光荣与压力,还不如给她一个全新的江山。

  继承人问题,现在成了中国一批企业面临的问题。40年前的改革开放塑造一批强人领军的中国企业,现在,它们和它们的领导者都老了。

  交给子女?且不论他们有没有能力接手,更大的问题是,他们压根不想接手。“我还不如自己从头再来。”不断有富二代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交给职业经理人?实在是不甘心。

  像宗庆后一样“老当益壮”?熟悉的规则已经完全变了。

  于是,宗庆后开始破釜沉舟,进军一个完全未知的新领域,帮女儿再找一条路,而王健林干脆放手,让王思聪自己闯荡。

  如何突破业绩下滑和继承人难题并存的“中年危机陷阱”,这将会成为未来几年影响中国企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的一大不确定问题。

  愿每一个宗庆后,都能找到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