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神科医生,你有什么想像?可能是陪你「谈天聊心」、呵护备至,采访这天,终于看到大家口中的「杨曼巴」,不像一般医生会穿著医师白袍,穿著简单素雅衬衫,黝黑皮肤带著眼镜,走进演讲会场。大部分会认识他的人,都是从网路上听到「他与塔须的故事」。杨重源医生说:「一年我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喜马拉雅山,一年我有十一个月的时间在后山台东。人生,一切都是刚刚好,与大家分享我,刚刚好的幸福」。

开始演讲前,台下早已经坐满听众,他们知道这位医生「很不一样」,连续十六年,到藏区5千多米高山里行医,毫不间断。「塔须村」是在遥远的四千五百公尺高山的喜马拉雅山脊线上,有五百多户人家,但95%都是文盲,每年有八个月的时间处于摄氏零下四十度,生活艰苦可以说没有医疗资源。

明明可以年薪百万的医生,却每到了春夏之际,行李收一收又要踏上高山义诊。杨重源医生笑著回想,当初他的上师堪祖仁波切询问他:「你可以跟我上山吗?」那时候的他,连塔须这个地方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光想到高山症,杨医生当然一口回绝,笑著说当时的自己:「我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但也许因为同样出生贫困,杨医生第二年又再被询问时,「不」在嘴边却说不出口,在旅游网站上看到别人推荐「这一生,一定要去藏区一回!」他就这样踏上了不归路,成为塔须村第一位「杨曼巴」。(藏语-医生意思)

杨曼巴赴塔须 图片来源:杨重源脸书

「草绿了、花开了 杨曼巴就回来了」

西藏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天空好蓝、浮云好白。但在这没有台湾常见的三高疾病,老人家关节退化严重,小孩多营养不良。八十斤的药物和物资下子就没了,还得在极为阳春的环境下治疗病患。曾有一位母亲抱著烫伤的小女孩求诊,背部已经红肿甚至发黑,在台湾就得赶紧以无菌纱布等器材治疗,还得进行清创,注射抗生素。但在无医的塔须村,什么都没有!只能用沸水煮个干净的毛巾,清理女孩伤口,拿下坏死皮肤,服下口服抗生素,一星期后,女孩的伤口大幅改善。就这样杨曼巴与塔须牵起缘分,勇敢确定了,自己还会回塔须的心意。

杨医生将年薪三分之二拿来买药,每年年假都用在塔须山上,多年来孤身上山,做了一些就还想做更多,在他心中,教育和医疗一样重要,就这样塔须希望小学就开始了,因此塔须居民说:「山上的雪融了、花开了,就是杨曼巴又回来的时候」。一个一个医疗站盖了起来,目前已经四个医疗站,分别在西藏、不丹、尼泊尔。

塔须希望小学 图片来源:杨重源脸书

我与我的「精神病友」 十年如ㄧ居家关怀

只是剩下十一个月在台东的杨医生,同样没有闲著,对他而言他的精神「病友」,一天高达70名患者,每个人的痛苦都差不多,但因为社会污名化,病友不愿意与人互动、不愿意出门。为了能帮助病友,杨医生自掏腰包带他们去看电影、吃牛排、包游览车出游,还与护理师开车进偏乡进行居家关怀。

最近冬天来了,又是杨说开始忙著和米商议价的时候,能少一块是一块,坚持买米、买新衣服回赠病友,让他们也有「尊严」,当然如果病友收了还要学会说「谢谢」,长年累月下来,经常在诊间收到病患的回馈,可能是一个月前就摘下来的玉米,或是存好久才买一箱铝箔包咖啡。

冬季送暖 图片来源:杨重源脸书

不少脸书读者听闻他来到台北,涌进信义诚品内,一定要来一睹他的风采,别人笑他傻,傻到把自己的钱全投入别人身上,对于许多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只笑笑地回答:「人生总要做一些别人觉得没意义,但自己很有成就感的事」。

不管塔须、不管台东,看在杨医生眼力,看到别人痛苦就无法克制自己,「下山后依旧牵挂山上,上山后牵挂山下」。杨医生笑笑说不喜欢人家叫他仁医,比较喜欢侠医称号,因为爱所以感动,因为爱所以分享,因为爱所以实现,杨医生的故事也还会持续下去。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识不错过!

延伸阅读:

爸妈卖房子筹900万救他 8岁癌童:不要担心我,我不痛了

台湾医师要走了…断交吉里巴斯 12年跨国医病情无奈终止

她被蜂蜇后心脏停跳50天 深情夫不放弃等来了器捐续命

文/王芊凌 图/何宜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