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天下杂志三篇文章:「麦当劳的品牌再造工程」、「王品台塑牛排」、「85℃紧逼星巴克」,其中主要提到的四个品牌:麦当劳、王品、85℃及星巴克皆为市面上知名品牌,然而巧妙却各有不同。

第一篇文章提及:麦当劳的品牌再造,其实是不得不然的工程。无论是基于外在环境的分析,或者是业绩下滑的事实,在在表明麦当劳过往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吸引消费者,故而从新定义品牌形象。第二篇文章的主角王品,是由严谨亲切的服务带出品牌价值,第三篇的主角85℃,则是以平价提供五星餐点为诉求打开有别于星巴克的市场。

几个品牌的相同之处,在于先设立愿景,既而开展客层设定、形象设定、包装设计、产品规划、流程及服务标准化等等,由愿景以下层层架构、积极落实且不背离愿景。麦当劳的形象再造、餐点重组、延长服务时间、提供外送服务、改变餐厅空间设计等,皆是紧贴新愿景及形象而进行;而王品这篇文章可截取一句话作为精髓:王品牛排,做到服务标准化却不僵化。85℃将人聚焦回产品本身,提供平价却精致的西点。

将此三品牌放在一起作探讨,可以发现85℃的不足之处,在于内涵的养成。麦当劳品牌再造前的形象设定已证明相当成功,虽然重塑形象,但仍是基于一种由内在而外在、由愿景而落实的过程。王品亦是如此,虽然业界通晓顾客满意至上,但王品以此为目标进行有别于业界的深度落实,举凡文中的员工奖惩升迁、服务流程标准化、客诉处理等,皆做出比业界更贴进消费者信赖的设定。而85℃虽然成功,但重点仍摆在商品本身而非更形而上的内容服务,事实上亲身体验也可以发现85℃门市的服务确实较为松散,如此一来容易流于红海战争,一段时间后85℃也仅能以大者恒大的作法持续压低成本来获利。

此三品牌的发展时间,恰巧反应企业于不同阶段的成长历程。企业随著随著时代推进、外在环境变化,原本就会做出改变,麦当劳数十年企业,自然得求新求变;王品如日中天,集团内各品牌也不断创新;最年轻的85℃可说已取得初步的胜利,目前靠开发新市场做为成长手段(例如大陆展店),然若市场趋于饱和或有竞争对手出现时,要持续稳定成长则有待时间考验。

锁定客层为三品牌的共通点,麦当劳设定的客层由家庭(尤其是小朋友)改为年轻族群,王品专注经营本身客源,开发客源的部分交给集团内其它新品牌负责,85℃直接以产品C/P值区隔出与星巴客不同的客层,再自愿景以下设定执行方向进而落实。老板们皆主动落实走动管理,贴近顾客并亲赴第一线熟悉状况,且时时查阅最新报表以为决策。

然而换个角度,85℃却可能是此三个品牌中最适于新创事业成长的教材。新创事业若能开发出新产品,甚至申请专利等以为保障,当然能够对于开创蓝海有所帮助,然而创新产品毕竟不是每个新创市业都做得到的,与既有市场商品重叠应为大部分的状况,因此必须在某些特定时空条件下找出或开发特定客层,以为本身的利基市场,85℃即是一成功案例。设定客层后接著就是设定落实方针及发展方向,85℃直接诉求产品C/P值并于三角窗展店以吸引客群。而第三篇文章中如影随行的星巴克则代表新创企业至为关键的对手或者标竿,什么能学习?什么需严守分际?什么时间和条件可以竞争?在在都需要考虑清楚至于内涵够不够丰富理想够不够远大我想对于新创事业而言这些都不比先求稳定获利来得重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