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9点,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人类拍出第一张黑洞照片的时候,这些奔走相告的自媒体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公众号发出的黑洞图片,可能已经构成了「侵权」。

在视觉中国的网站,这张图片上面清楚地用红色字体标明了「此图片是编辑图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400-818-2525或咨询客服代表。」

但事实上,根据12日每日经济新闻的独家报道,欧洲南方天文台称:

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m.nbd.com.cn/articles/2

消息还远不止于此,昨日下午,共青团中央发微博,斥责国旗和国徽都属于视觉中国的:

接下来还有更多企业过来申诉,其中包括海尔、凤凰传媒、联想、360等,发现其LOGO均纳入视觉中国的版权:

甚至还包括韩国国旗也是他们的版权:

一时之间,网上风生水起,到处都是讨伐视觉中国的声音。目前为止,视觉中国官方网站已经打不开。

看过我公众号的朋友都知道,跟风谩骂并不是我的调性,要骂一个人太容易,要挖掘有意思的观点难。我更感兴趣的是,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所发生的事情,这才是最有趣的。经过我长达两天的挖掘,果然我发现,视觉中国这件事也不例外,背后的故事,比我们看到的要有趣得多。

1.

图片,从来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事实上,靠积累版权、贩卖版权为生的模式,全世界并非视觉中国先起头,而是要追溯到世界在线图片库第一巨头——Getty Images。这家公司于1995年在美国西雅图成立,虽然稳坐图库龙头老大的位置,但其盈利并不乐观。

Getty Images 从1988年于纽交所上市,2008年退市,20年期间,公司总市值仅仅翻了3倍,从7亿美金变成了20亿。而且净利润波动巨大,以下是彭博,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给出的数据: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在净利润方面,尤其是2000-2001年亏损巨大,主要是由于其收购的子品牌业绩未达目标造成商誉减值所致。

讲到收购,Getty Images之所以有目前这么庞大,和其不停地收购不无关系,我们追溯其时间轴,发现其共计收购了超过100家图片社。其中还包括电影电视相关领域:

2000年,在《中国青年报》担任5年图片编辑的柴继军,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图片。但是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用不到的,而其他媒体很多又缺乏图片。

李学凌(著名电脑软体YY创始人)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提议:「把这么多照片聚在一起,应该可以搞个赚钱的生意。」

于是,一个月之后,视觉中国的前身:photocome.com 成立了。

有了Getty Images 的美国模式在前面当灯塔,视觉中国的模式几乎是照搬,通过不停地收购来达到一家独大的地位:

尤其是2014年A股借壳上市,当有了钱以后,更是一口气花了8083万美元(约5.2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Getty Images 的老对手:Corbis Images。

Corbis Images,由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于1989年成立,曾经是全球第三大高级视觉内容版权服务供应商。在Corbis Images 的图库里,有著爱因斯坦、梦露等一系列的珍贵历史图片(在此由于版权问题,我就不放图片了)。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视觉中国将这个第三大图片版权商收购过来,并不是用于其海外拓展业务的。

柴继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的采访时强调:「我们只收购了Corbis的资产。」

我们百度一下,就会看到这样的一行关于Corbis Images 的介绍:

服务网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baike.baidu.com/item/Co

然而,视觉中国收购他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其网站关闭。

最有意思的是:现在,如果你身在国外,再去打开 corbisimages.com 这个网站,你会发现,他并不是空的,而是指向他的老对手 Getty Images 的主页:

然而,Corbis名下其实有262个有效域名、158个商标权,这是一项极为宝贵的重要资产,视觉中国却完全弃之而不顾。上游不再接新的图片,下游也不再向下推广其图片业务。

众所周知的是:身为图库,需要的是上游不断更新图片,下游不断开拓用户,然而现在,一切停止了,曾经的第三大图片版权商成了一个封存不动的档案库。

Corbis的旗下,本有15000多名签约供稿人,这是一个图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视觉中国却将其拱手让给了他曾经的对手 Getty Images。就在收购后的3个月,所有与Corbis签约的创作者均收到一封信件,只要签署Getty Images 的合同,所有的作品迁移到Getty Images 直接代理:

2018年3月,同样的手法再次上演,视觉中国花了1700万美金(相当于人民币1.079亿元)完成对500px的收购,同样,关闭其网站,国际销售业务全部交给Getty Images 代理。

这很可能是视觉中国的一次知恩图报。当初2014年借壳远东股份上市A股,其中有一项重要的资质就是:Getty Images 的图片代理商——最开始的时候,Getty Images的代理商并不是华盖创意,而是深圳的一家名为超景的公司。

当然,视觉中国在与Getty Images 的合作中也尝到了甜头。2011年至2013年,视觉中国代理Getty Images 销售素材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55.06%、43.79%、32.77%。可以说,当初视觉中国能借壳上市,Getty Images 功不可没。而上市后收购这些Getty Images 竞争对手的钱,又是源自于A股,用来反哺Getty Images,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空手套白狼的案例。

但即便如此,图库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即使强如Getty Images ,通过收购干掉了这么多对手。我看了一下数据:2007年,公司图片销售额8.57亿美元,而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12个月,Getty总收入预估为8.368亿美元。10年间,总体营收并没有增加多少。

尤其是面对Shutterstock这种世界最大的微利图库,Getty的生存更是难上加难。所谓微利图库,就是靠价低量大取胜的图片公司,相比单张图片轻松卖到几百美金的中高端图库,Shutterstock这种微利图库,单次单张图片下载的平均费用仅为3.41美元。

视觉中国在中国的老对手,创意类图片市场的老二:全景网,根据其2018年报快报摘要,去年利润总额为亏损4700多万,同比下降2184.87%。

收购海外图片库,但是完全没有心思出海。耕耘国内市场,滋味并不好受,所以不难想像,视觉中国开始出昏招。

2.

铤而走险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11日当天,视觉中国的创始人,柴继军在对话鞭牛士的时候,说出了一番非常大义凛然的话:

图片内容产业在国内还是太初级,离国外的成熟产业差太远。大部分人还是没有意识到版权的重要性,以为到网上随便找一个图片就可以使用。

实际上,要去网上找一张好的图片是比较困难的,而我们这里有大量优质高质量的图片,为你提供服务,降低你的制作成本、帮你解决版权问题,你为何要去盗版呢?toutiao.com/i6678548228

然而我发现,当他自己在侵犯别人权利时,他又说得非常轻描淡写:

鞭牛士:也有媒体挖出你们把国旗、国徽等图片声明版权。

柴继军:这些照片很多都是供稿人上传上来的,我们已经进行了撤销版权声明。toutiao.com/i6678548228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别人侵权,那么对不起,视觉中国是要找你算账的。我侵权,那是供稿人上传上来的,对不起,我进行撤销版权不就行了吗?

这不是典型的钱我来赚,责任你来背的混账逻辑吗?

在这次视觉中国将近百篇文章的调查中间,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觉得幸亏有视觉中国,摄影师才避免被「白嫖」。在一篇名为《都说「苦视觉中国久矣」,但谁来拯救被「白嫖」的摄影师?》的文章中,作者深情地说道:

从摄影师的角度来说,他们也的确能通过这种维权行为得到一部分补偿,在视觉中国提供给其签约摄影师的付费账单中,专门有「维权赔偿稿酬」一项,会将追索回的费用跟其原作者进行一定比例的分成。

这笔钱不多,被一位我熟识的业内大咖调侃为「不够电钱」,但因为平均每张图能够索赔回来的金额本就不高,目前又无从了解视觉中国和摄影师对这笔钱具体的分成比例,也不便再做过多评论。不过对于大批被「白嫖」已久的摄影师来说,多少算个心理安慰。晓爷,公众号:有点逼格都说「苦视觉中国久矣」,但谁来拯救被「白嫖」的摄影师?

视觉中国是否有作者说的这么好?拯救了被「白嫖」的摄影师?我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下:一个是上游,即摄影师。一个是下游,也就是图片的购买方企业。

从宏观上来看,我专门上视觉中国的官网去查了一下,根据视觉中国2017年年报(2018财年年报尚未公布)分析,签约供稿人所占的版权服务费用成本为2.08亿元:

这里还不算下属机构扣除稿费,我们满打满算,视觉中国30万的摄影师,人均拿到的版权费用不足700元。

而他作为一个中间商,利润却惊人,达到了2.908亿元:

根据相关报道,视觉中国卖一张图片,创作者大概能从中获得十几块钱的分成:

据一位已经很少向视觉中国传图的签约摄影师表示,他此前预计每张图片每次落地,能够从视觉中国获得十几元到二十元不等的版权销售分成,但是作品定价权和分成比例,包括销售落地情况,由于摄影师的弱势地位,摄影师并不能掌控真实情况,「给多少我们拿多少。」互联网京日记,公众号:互联网京日记三十万签约供稿人,从视觉中国拿到人均版权费不足千元

在知乎问题「业余摄影师如何通过像 Getty Images 这样的图库赚钱?」下(刚刚我说了,视觉中国旗下的华盖创意,是Getty Images 的中国代理商),我看到更多的是「销售惨淡」几个字。仅有一位答主非常兴奋地回答,自己有一次收到了19000元,不过他是当作意外之财处理的,而且这种情况仅有一次。

给创作者十几二十块,视觉中国自己卖多少钱呢?根据一张客服截图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大多数图片的价格,大概在1500-2000之间:

成本大概是其售价的100倍。事实上,这还不是视觉中国最主要的业务,他的主要业务是靠起诉别人获得报酬。

第二,我想说的是他的盈利模式。作为一家图片版权公司,你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别人购买-你获利-分给摄影师相应报酬这种模式,这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但视觉中国不是,从我看到的案例来看,通过「维权」来获利的案件不少。在这些「维权」中,又有许多的猫腻。

据强韵数据统计,2013年以来,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案件涉及主体主要是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和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案由均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或网路传播权纠纷。进入诉讼阶段,则多为视觉中国依赖Getty提供版权证据的案例,案件共涉赔偿约624万元。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视觉中国在商业模式上的垄断,「勒索」下游用户索取高额的赔偿费或要求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的「流氓」行为比比皆是。

2016年12月起,视觉中国旗下公司汉华易美平均每天涉诉4.7起,且旗下兢兢业业的公司远不止这一家:

我能查到的这些案件,仅仅是视觉中国申诉中的沧海一粟。

在一份深度的来自于上海证券的调查中,我看到更加惊人的数字:

在上海视觉中国表示,大多客户会在诉讼判决前与其达成和解,成为长期合作客户,最终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0.1%。夏子航 王雪青,公众号:上海证券报深度调查│「视觉中国」,王者还是贡臣

与私了的情况比起来,「平均每天涉诉4.7起」只是冰山一角,可能两者数据相差100倍。

当你被视觉中国盯上以后,那价格就是上天了,能达到1万到5万不等:

多位与视觉中国打过交道的互联网从业者告诉PingWest品玩,视觉中国惯用的维权方式是:在发现某个账号使用侵权图片时不一定会马上告知,而是累积收集多张图之后才联系对方,要求对方赔偿单张几千到几万不等的价格,并要求长期合作。「从他们保留证据的标准流程来看,就是盯了你很久了」,林梦告诉品玩,2016年视觉中国曾联系他,表示需付费的侵权图一共有1000多张,每张开价1万到5万不等,且必须签第二年的年框。然而,最终双方协调的结果是,其中只有20多张符合正规程序需要赔偿——其中有很多图片,视觉中国并不能提供作者授权。巫冬,公众号:PingWest品玩深度丨要版权保护,不要视觉中国

并且这个里面有很多图片视觉中国并不能提供版权证明。最要命的是,即使你买了,过了一年,你的授权过期了,而文章忘记了删,视觉中国又会再次找上门来:

但即使用户出资购买图片了,也不一定能规避侵权风险。另一位曾使用过购图服务的公关从业者表示,视觉中国的图片使用授权是按时间年限售卖的,也就是说过了这个时间之后没续费的话,视觉中国依然可以拿著几年前的记录来索赔。在知乎上搜索「视觉中国」,还可以看到更多类似案例,其中不乏在发布图片三四年之后才遭索赔的。有用户表示,很多不带水印的原图就是视觉中国自己所散布在网路上的,目的就是为了误导其他公司将其误认为免费图片,等待使用后再高价索赔。还有知乎用户分享,自己之前与大连分公司和解之后,不久上海分公司又继续上门索要赔偿了。巫冬,公众号:PingWest品玩深度丨要版权保护,不要视觉中国

没有版权,却招摇过来要钱,这里不止一个案例了。在去年的一家汽车媒体案例中,更是遇到了「自己拍的照片被视觉中国索赔」的奇葩案例。首先,他们收到视觉中国的沟通函:

比较搞笑的是,对方要求视觉中国出示原片证据,视觉中国出示的却是一张电脑屏幕的翻拍照片:

最后没办法,视觉中国自认理亏,将责任推到摄影师身上:

首先索要赔偿,索要不成推脱到摄影师身上,索要成功了,钱就掏兜里了,这个套路是不是很熟悉?跟我们前面看到的鞭牛士的采访是不是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案例写在了《单纯的摄影师朋友们:视觉中国不是你们想的那么无辜》这篇文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看一看。

另外一个十分严重的现象是:视觉中国中有大量的人物肖像的照片,在没有取得本人许可的情况下,标注其有版权。比如微博里的演员莫小奇,直到视觉中国向她索要赔偿的时候,她才知道自己被侵权了:

还有微信大V六神磊磊,也是昨天事情给闹大,才知道自己被侵权:

《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

未经公民同意,禁止以营利为目的利用其肖像。

视觉中国作为一家善用法律工具的企业,在未获得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还谎称自己有版权,到处索要赔偿,这是揣著明白装糊涂。

从大量的案例中我们看到,视觉中国口口声声说自己保护版权,但其实自己又同时是版权的侵害者。他们上游压榨创作者,下游欺骗企业。他们只是一个中间商,不做任何创作活动,却从中攫取了最大的利润。

难怪经纬中国的张颖这样吐槽他:

3.

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这里我们有一个问题:没有版权假装有版权、没版权和有版权图片混合收费、侵犯他人肖像权,这些应该是视觉中国都知道的问题。但凡一家以长远利益为重的企业,都不会如此般刀尖上舔血。可是他为什么要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呢?

我们从下一段金融界的报道,或许能得出答案:

根据计划,视觉中国4月12日将有3.88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约合解禁市值103.30亿元,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5.39%。

此次解禁是五年前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所定向增发的股份,当时定增发行价为5.28元/股,五年期间未实施过股份送转。公司最新股价26.62元较定增价格已有超过400%的收益。

结合上面一系列的事实,我们能看到一个老掉牙的故事:本来是一个沉闷乏味且艰难的老旧行业,通过包装摇身一遍,成为新潮的互联网企业。再通过和国外公司合作使其借壳上市,上市之后用股市里的钱帮国外公司干掉对手,下出一盘「空手套白狼」的绝妙好棋。上市后继续铤而走险,通过假装有版权、到处勒索企业获得超额收益,装饰好利润表,坚持5年,最后套现走人的故事。

但千算万算没算到,就在解禁的前一天,东窗事发了,将近20年的努力功亏一篑。正所谓: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如果不是这次黑洞照片的事件发酵,我想这个故事将会照著他的剧本演下去。而网路上有些摄影师,还在傻傻地以为,这是一家保护他们版权利益的公司。而我们一旦起底下来,会发现不过又是一个「创业-圈钱-上市-套现走人」的老掉牙的故事。

纵观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创业史,每个CEO都知道,站在台上大喊自己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其实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却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上不忘初心的人,真的挺少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