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也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因此在各类型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作为考点出现。尤其是我国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为重要。下面将给大家呈现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例题。

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六条内容,分别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关于这六条师德我们可以用一个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来把他们记住,但是只是单单记住这六条师德是不够的,我们还需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才能让自己在各类型题中迅速找到答案。下面将对这六条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第一,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爱国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作为一名教师承担著培养下一代的使命,因此教师更是要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断强化自己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

第二,守法要求教师依法执教。守法是《宪法》所规定的所有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守法主体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教师职业的神圣性、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进而对受教育者的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全体国民法律素质的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感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对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责的核心,也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道德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下面给大家呈现例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