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旅行的纪录像是重温一次旅途的心情,把旅程重新想过一遍,为何而去、如何走过、要前往何处。

八天530公里长征这样的旅行方式一开始是为了拜访在日本工作生活的2位朋友顺道旅行,一位在名古屋、一位在东京,因为这样而有了想从日本西边一路向东的计划。但是在敲定假期、机票买定、房间订好出发前一周,两位都因为公事和家事无法相遇。于是,在起点终点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改变行程,也大幅度调整心情。

这阵子不少朋友们问我去日本都怎么规划行程、怎么选择移动方式、吃什么?
关于这些"技术性的问题",我往往无法有条理的整理好,像其他部落客一样有工具书般的功能。书写旅行对我来说的必要性是什么?

我能说的、想说的,其实是在旅途里我受到的感动和一个地方背后我想说的故事。所以,我无法教你如何前去,我相信就算我没说,你还是有足够的能力去你想去的地方。而我希望,在这些长长的文字里能够让一些地方成为你真正好奇而想去的地方。

 

Day6

赤羽站前看鸽子

这八天之旅,住了五间不同的地方,这天一早到最后一间先放行李(为了避免爆字数旅店得另外写),跟"中文"很流利的日本人聊的超开心,还拿了不少零食和暖暖包。带著被粉红色泡泡包围一般的幸福感走向赤羽站时看到一大群鸽子从地铁站上俯冲而下,降落在这棵树旁,气势不凡吸引了我的目光,于是我走向他们在一旁的长椅坐下。看他们在早晨的阳光下咚咚咚走著,争食、互斗、嬉闹。和其他人们走著、跑著、站著...

人生,能够自己决定何时停下脚步就是莫大的幸运。

11.jpg

品川

相信我,连日本人都不太来这个地方。这是,我跟日本人说我要去品川时他们超讶异神情告诉我的真相,附带一个问题:那里有什么?

还有,他们自己也没去过、那边都是高级住宅而以...之类的

但是在我踏出品川站后沿著铁道和两旁银杏树走的每一刻,都让我觉得这是不能错过的路途。偶然回头,看见高崎线黄色列车在蓝天下驶来和银杏树、汽车和行人呼应出一幕东京限定的生活美学。

12.jpg

原.美术馆

到品川来的目的,从品川站出来步行约15分钟,沿途都是美丽的银杏树和走上御殿山的小爬坡。坐落在豪宅独栋别墅区内的原美术馆,是私人的美术馆。屋主是企业家原邦造,一直做为家庭住宅的原.美术馆到1979年,原邦造的孙子原俊夫(现美术馆馆长)将住宅改为展览当代艺术的美术馆。

2010年在网路票选中成为东京排名第一最受欢迎的美术馆,小小的美术馆神奇的以压倒性票数超越规模大名声大的各个美术馆。究竟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13.jpg

1938年由渡边仁设计建造,相当有美式风格的水泥2层建筑,水泥造的旋转楼梯、百格窗、弧形外观和内部弧形廊道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尝试,到今天也成为日本境内美式建筑的典范。

建物外的庭园有数十件装置艺术,建物内部的展览多以摄影和平面画作为主。不同于一般美术馆在展品与人之间往往画下分隔的线,在这里完全没有线,与作品的距离因为空间而能够非常非常靠近。

33.jpg

除此之外,原美术馆的庭园造景让这弧形端景自成一幅随四季流动的画作。在这个空间里还有一幅照片,是台湾的摄影师拍摄台湾街道的照片,当下是相当奇异的感觉,像是拥有两个世界甚至因为这两个世界共同在同一个空间出现而产生第三个世界样貌的感觉。也是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让我真实感受到造景迷人之处。然后回台还想说民宿要造景啊~~~~

14.jpg

建物后方往外推建义式餐馆,让置身屋内的人透过玻璃帷幕拉近与自然的距离。

15.jpg

许多日本小家庭带著孩子到这草皮奔跑,蓝天、白云、红叶、绿树、草皮、奔跑的孩子,每一瞬都交织成即逝的艺术。尽管我拍下那一幕,却仍无法完整捕捉,那铃铛般的笑声依旧流逝在空气中,孩子跌倒再站起执傲的表情,风的声音。当这一幕穿透玻璃,便唤回我们品味生活的能力。

那一刻,我领悟到关于生活的美学,从来不再创造或取得不存在的事物,如何让原本就存在的一切有空间展现,并让他们重回自己眼里、心里,那么美感就会如影随形的浇灌自己。

我想,也是因为这样简单的感动,才让东京人对这座小巧的美术馆有深刻的情感吧!

16.jpg

美术馆里的义式餐馆,餐点品质非常好,既然来了,安静的用个午餐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浸染。

然后,我在用餐喝酒的时候,在记事本里写下"住在美术馆里"几个字,那会是多好的经验啊。希望有机会台湾能有一间值得住一晚的美术馆。

17.jpg

自由之丘

一直在日本票选最想居住社区的榜单上,光是"自由之丘"四个字本身就让人觉得身心舒畅啊!

原本不叫自由之丘的这里,在1929年教育家手冢岸卫以传播自由主义为理念成立"自由之丘学园"。1932年东京府版图扩大,设立目黑区时顺势改名为自由之丘。所以,自由之丘是真的跟自由有关,地形因为相较周围高,有一个个小山丘而得名。

冷知识ps:东京都是到1943年才废府废市设立为"都"

18-1.jpg

自由之丘因为住宅多建造成西式洋楼而营造出独特的气质,在山丘与山丘间轻松走著是很好感受这个地方的方式。

下午三点漫无目的散步中,会看见主妇们在才艺教室外面排队,等待接他们的小孩,主妇们通常两三个一起聊天。很真实的生活样貌。

18.jpg

山丘很多的地方骑脚踏车根本只能用牵的,这小妹妹独自牵上来,交错时听到她很喘的气息~~~~
觉得她应该有OS"爸妈说这是最棒的居住地,但不是骑脚踏车的好地方"

IMAG2345.jpg

12月接近月中的时候,随处都是浓浓的圣诞节气息。这扇窗倒映对街的洋房,窗上是雪花样的和纸,对和纸没有抵抗力的我被这些雪片吸引。

这些雪花只要沾湿就可以贴在玻璃上,干掉后只要轻轻从一角撕下又是完整一片,不残留痕迹还可以重复使用。和纸很强韧啊!!!!

店员示范时,我简直上演日本太太好吃惊,一直在那里 すごいですね  XD

很贵的雪花让我洒出不少日币才走出来....

IMAG2351.jpg

Mont St. Clair 

石川县的和果子店少爷十岁时首次尝到洋果子鲜奶油入口即化的口感而爱上西点,18岁初次到东京来拜师学艺的过口博启经过自由之丘时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开一间洋果子店。期间经历家族破产危机的考验在23岁成为最年轻的洋果子技艺冠军,30岁在那时还指是东京郊区人口不多商圈未成型的自由之丘开设过口博启的第一间甜点店。店面距离车站要走十多分钟长长的上坡,大家都觉得这不是个好地段,但他霸气的说:我相信自己的技术,也相信我的作品会带来客人。

19.jpg

于是17年过去,Mont St. Clair里满满的人证明过口博启的技术,也开启了自由之丘成为甜点一级战区的历史。Mont St. Clair之后过口博启仍持续参加比赛,几乎横扫了所有甜点相关的竞赛冠军。他说:我只是想挑战自己看怎样才能在每个细分领域都做到冠军。

如果要吃道地的洋果子,去法国吃才对,那在日本吃的洋果子有什么不同?

过口博启的作品以轻盈感著称,透过不同质地的西点取代较为厚重的糕点组合出吃到最后一口都不会腻的作品。在这个小到不行的水果塔里就表现出他将各种素材灵活运用的特长,底座是厚重扎实口感近糕状的蛋糕体,中间夹层是酸度足的莓果酱,上方一边是新鲜的五种水果另一半是绵密均匀撒上可可粉的慕斯。

19-1.jpg

新宿

其实在整里照片看到这公车上写涉谷时我忘记自己是到新宿还是涉谷了,后来才想到。应该是去新宿,目的是去纪伊国屋书店本店。1927年成立的纪伊国屋书店原本只卖日文书,在二战后因为日本境内有外籍书需求而引进。在1964年将新宿本店从30多坪扩充到200坪,现在世界各地的纪伊国屋分店成为当地采购书籍的窗口。

19-2.jpg

然后,在书店晃了很久以后,扛了2本重达2公斤的食谱回家。到现在都还没消化完的重量...

显示为丧失斗志的鲁蛇在地上打滚中...

19-3.jpg

赤羽中央街商店街

赤羽站出来往左手边走一分钟就是超好吃店家林立的商店街,晚上七八点特别多上班族在这里聚餐。因为是步行者天国,所以喝醉的走在马路中间都不怕被撞(误)。不过可以很惬意的走在路中间是真的。

21-1.jpg

某间炒拉面店

当拉面的面体和汤头跟中华炒面的料理方式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貌?

登登!!!!
口感一次到位,大量的葱更是让它香到极致,大量的豆芽菜让可能过咸的汤头变得刚刚好,还添加了脆口的滋味。

21.jpg

BAR

商店街的末端有很多BAR,每间都营业到28:00。

是的,28:00。也就是凌晨四点,都要天亮了。因为没朋友一起玩,自己进去显得有点凄凉,而且怕被搭讪~笑~

天气很冷,我去转角水果摊提两盒草莓早点回去洗洗睡比较实在。

21-2.jpg

这天的住宿从单人的背包房被升级到整层的阁楼房~~~~送~~~~~

 

八天七夜移动530公里

金泽-兼六园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合掌村

高山-高山阵屋、宫川朝市

松本-旧开智学校、松本城、松本美术馆

东京-筑地市场、东京铁塔、21-21设计美术馆、新美术馆

东京-品川、原美术馆、自由之丘

东京-东大、中野、浅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