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牙,是春秋时一位名厨,极善于制作美食。他是齐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我国有四大菜系,鲁菜是其中之一,咸鲜脆嫩,风味独特,“葱烧海参”“德州扒鸡”都是鲁菜中的名品,而易牙在鲁菜的形成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传春秋时并没有“鲜”这个字,是易牙创造的。易牙有一次将羊肉放在了鲤鱼的鱼腹中,加以调味烹饪。菜做成以后,人们大呼太美味了,太鲜了!于是人们就取鲤鱼的“鱼”和“羊”字共同构成了“鲜”这个字。

  《吕氏春秋》中记载“孔子曰: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淄水和渑水是山东的两条河,传说把两条河的水放在一起,就很难分辨出来。但是唯有易牙很轻易地能加以分辨。可见他有着非常敏锐的味觉,天生是当厨师的料。

  易牙当时在齐桓公手下做厨师,很受主公重视,但是易牙并不满足。他觉得自己再受重用,依然是个厨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要的不是天下第一厨的虚名,要的是手握滔天的权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是易牙想尽一切办法讨好献媚齐桓公。

  一次,齐桓公说“易牙啊,因为有你,我吃遍了天下的美味,只是有一样东西,我没尝过。”易牙忙问何物,齐桓公说:“我没吃过人肉,不知道是否也像你做的其他食物一样鲜美。”易牙听了放在心上,他回到家,一直在思考如何得到人肉的问题。这时,院中传来了儿童的嬉闹声,原来是易牙的小儿子,年方四岁,正是活泼可爱的年纪。于是,易牙做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决定,将自己的亲儿子杀死,做成了肉汤……

  第二天,用膳时间到了,易牙为齐桓公奉上了一罐肉汤。齐桓公一尝,是从未有过的滋味,不禁奇道:“此为何物?”易牙哭道:“大王昨天说没有吃过人肉,我将自己的儿子做成了肉汤。”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也不知道易牙此刻的哭泣中可有半分的真心。齐桓公觉得易牙此人真是忠心啊!为了自己连儿子都杀。于是,易牙更受重用,齐桓公一天不见他,顿觉食之无味。

  齐桓公的的力助手管仲将死,他去探望,和管仲说希望易牙接替他为相。管仲说:“易牙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爱,能爱你这个外人国君吗?他唯利是图,有一天会为权势背叛你的。”

  易牙得知是管仲阻碍了自己的升官发财之路,非常气愤,就跑到管仲的好友鲍叔牙那里去说管仲的坏话,妄图挑拨二人的关系,可见他就是个小人。幸亏鲍叔牙知管仲甚深,没有中计。

  齐桓公当时答应了管仲,将易牙逐出宫外,没过多久就想起了易牙的种种好处,又找了回来。

  易牙始终没忘记他取得权势的心思,第二年,齐桓公得了重病,易牙就拥立了公子无亏,使得太子外逃。易牙还堵住了宫门,不许任何人进宫。

  齐桓公被困宫内,饿得发慌,还不知道是自己宠幸的易牙作乱呢。他得知真相后,掩面长叹:“悔不听仲父的话,无颜面对啊!”此时此刻,他才想起了管仲让他远离易牙的劝告。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起那碗易牙用自己儿子做的肉汤。

  齐桓公最终饿死在了自己的寝宫,易牙的阴谋却始终没得逞,他拥立的无亏被齐人所杀,太子得位。易牙干政失败后逃到彭城,继续做厨师。姑且不论他的厨艺多高,他的小人行径终将被世人唾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