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达创办人暨基金会董事长郑崇华先生透过影像在线上发布会表示,善用微气候资讯,将能为建筑带来极高的节能濳力。(图/台达电子提供)

台达创办人暨基金会董事长郑崇华先生透过影像在线上发布会表示,善用微气候资讯,将能为建筑带来极高的节能濳力。(图/台达电子提供)

由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台湾建筑中心三方合作发起,委由国际气候发展智库(ICDI)自2017年开始建置的「Green BIM建筑微气候资料库」,8日线上发布新的版本,扩大了测站范围,将气象资料测站数由上线之初的13个测站拓展至26个涵盖台湾本岛各县市,让建筑师得以利用更精确的资讯打造节能建筑。此外,还以海科馆运用其微气候资讯在空调控制上的案例分享节能成效,夏季尖峰用电时刻可下降10%,春、秋两季节最佳状况甚至可能达到30%。台达创办人暨基金会董事长郑崇华、气象局代理局长郑明典及副局长程家平、台湾建筑中心董事长周光宙、气象学会会士暨台大大气系终身特聘教授陈泰然等建筑与气象两大领域的专家,均透过影像分享资料库应用和节能实绩。线上发布会也特别邀请到验证场域海科馆馆长陈素芬,以影像分享实际使用心得。

台达创办人暨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郑崇华表示:「建筑占目前全球用电的51%,如果依照各地的微气候资讯事先做好节能设计,便具有极高的节能濳力;在旧建筑的改造或管理上,甚至可以导入气象预报资料于建筑的耗能设备运作,不仅有助于减少电费成本,也降低了尖峰时刻的能源使用。」

主导计划案的台湾大学大气系陈泰然特聘教授表示:「建筑微气候资料库被建立之后,许多大学教授、建设及建筑公司皆反应资料库非常好用;去年更扩大气候服务的应用,与基隆海科馆合作,利用气象局短期气象预报做到调适工作。」

 (左起) 台达基金会执行长张杨干、气象局代理局长郑明典、气象学会会士暨台大大气系终身特聘教授陈泰然、气象局副局长程家平、国际气候发展智库执行长赵恭岳等建筑与气象两大领域的专家,均透过影像分享资料库应用和节能实绩。(图/台达电子提供)
(左起) 台达基金会执行长张杨干、气象局代理局长郑明典、气象学会会士暨台大大气系终身特聘教授陈泰然、气象局副局长程家平、国际气候发展智库执行长赵恭岳等建筑与气象两大领域的专家,均透过影像分享资料库应用和节能实绩。(图/台达电子提供)

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过去一年与基隆海科馆合作,进一步将气候资讯运用于空调设备管理上,透过掌握当日不同时段的温湿度,决定开启空调冰水主机的时间和机型,帮助海科馆在夏季尖峰用电时刻减少10%的用电量,春、秋季节的整体节能效果甚至能够高达30%,大量削减电费支出。

台湾2020年的减碳目标为依2005年的排放基准减碳2%,并于2025年挑战减碳10%的目标。为协助建筑减碳,台达基金会四年前与气象及建筑专业单位携手,将人口密集区气象测站历史资讯,转化为符合建筑资讯模型使用的气象参数,涵盖建筑基地的日照、风速、温度、湿度、雨量等数十项资料,让建筑师所能掌握的资讯比过往还来的精确,更能打造出因地制宜的节能绿建筑,至今已有多个建筑师事务所受惠;测站亦由上线之初的13个测站,倍增至26个,让台湾本岛各县市至少有一个测站,资料解析度也持续精进。

「Green BIM建筑微气候资料库」下一步计划整合多方环境资讯,拓展运用气候资料至更多县市的公有或商业建筑大楼,以建立多个测试点;并透过自动控制的方式,连结气候资讯与建筑耗能设备及再生能源的运作,让气候资讯实际成为节能、创能产业的辅助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