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ab在东大的两个实验室进行为期总共3个月左右的学术研究生活 。

虽然都是待实验室,却有著和台湾截然不同的实验室生态~ 深深觉得东大之所以为东大,不是没有原因的...

本来以为有时间可以偶尔来写写我难得的东大生活~

但研究生活实在是太忙了... 全然无理!!!!! 

*************************************************************************************************************************************

*********************************************************

 先来谈谈第一个N Lab好了~

N Lab 总结来说是一个很认真节俭有纪律的实验室,目前研究主题大致可以分成2大方向 

整个实验室总共有33个人。

(讲师、助理教授、博后和助理各1人,博班学生8人,硕班学生13人,及许多大四的专题生)

30几个人的实验室对日本来说是正常的大小 (台湾实验室老师有收到10个学生就要偷笑了吧!!!!)

N老师从1980年开始,已经累积发表了196篇papers,其中甚至还有一年里发表超过20篇papers的纪录!? 

(平均一个月发两篇papers会不会太强?两个礼拜就能生出一篇文章,真令人难以置信)

 

除了惊人的研究成果外~

N Lab 的作息是从早上9:30开始,一直到晚上9点都还没人离开,平常大家每天都会待到21:30~23:00左右 

实验室的学生甚至还常常"加班"到要赶末班电车的时间(12:17)才回去,每个研究生对实验的专注度都非常高。

另外,日本的实验室和研究室是分开的

每个研究室里都配有一个负责大家实验进度的小老板 (可以是讲师助理教授

在研究室里,大家除了和小老板讨论进度&问问题、学生之间讨论实验外 

大部分的时间都安静到只听得到打字、按滑鼠和印表机列印的声音。

学生间不太常在研究室里聊天,就连玩闹的时间也很短暂 

用餐时也是有空的人先一起去吃,实验多的人可能就买个超商的食物随便吃一下。

累的时候虽然也会趴著休息,也有人累到坐在椅子上就睡著了,但真的就只是瞇一下的程度而已...

一睡醒立刻又开始看paper或查资料,对研究的态度非常严谨,甚至可以说研究室的气氛相当有肃杀之气 

 

在N Lab主要指导我的是位很认真的讲师,实验的设计和问题解决都是和他讨论  

(日本的学术阶级是很严谨的:教授>准教授>讲师>助理教授>博士后研究员>博班生>硕班生>大学部学生。)

虽然我可以说一点日文,但在讲学术内容的时,我们几乎都还是用英文进行讨论。

负责带我的硕二生也是一个很认真的学生,长得有点像wii的人物,算是日系的书生型帅哥 可惜不是我的菜~哈哈XD

(不过同研究室的大四妹妹们都很喜欢他是真的)

实验需要知道的背景、步骤、原理他都可以讲得很清楚 (怎么问都问不倒,超强大!!! 

他的实验笔记也是一板一眼。某天甚至还发现他在做实验时,"每个步骤" 都有确实做时间纪录... 

除了研究生外,大四的学生也都很努力,来这个实验室才3个月就已经可以独立做实验了。

 

 N Lab 其他每周固定的schedules还有~

1. 星期一晚上19:30 开始的研究进度Colloquium (全实验室的人都必须参加):

    每周会轮2名研究生各进行1小时正式的Oral presentation。 

    感觉有点像是我们一学期一次的大型进度报告,但规模可比拟预口试

    不管是老师、小老板还是学生,大家总会踊跃的给讲者很多实验或研究上的意见。

    报告完大概都快10点了,也没有学生赶著回家...

   (第一个礼拜因为还搞不清楚状况,没吃晚餐就跑去参加了,结果肚子狂叫了整整两个多小时)

2. 星期六早上9:00Journal club (全实验室的人都必须参加):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大家轮流报papers&讨论 的周末早晨。

3. 星期六下午Progress Report (分组进行):

    大小老板们会和学生们依照两个不同的group分上下场进行小组进度报告一个group又再分一半,

    也就是说一个研究生平均两个礼拜就要整理出一份纸本的进度报告给大家。

    报告内容需包含Introduction, Previous work, Today’s report和Future work 

    除了data和结果是全日文的外,其他都有日英对照  (不然ab哪看的懂T^T)

    Data和结果的部分也都有详细的实验方法、过程和小结论,整理的非常清楚、有条理~

    虽然纸本报告很传统,但我觉得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科学逻辑训练 

4. 星期三下午小组meeting (分组进行):

    算是小组的进度报告,由小老板主持。

    进入实验室的大四学生除了要开始做实验写毕业专题外,每隔三个礼拜还要再整理一篇paper做成纸本报告,

    跟同group的学长姐&小老板进行paper和进度的报告,基础打得相当扎实。

 

至于实验室也很微妙,主要在使用的两间实验室看起来都 ”非常有历史”,门都还是用手动的日式拉门 

实验桌上斑驳不已,明显看得出岁月的痕迹 

仪器和设备很多也不知道是甚么年代的款式,虽然也有很新的仪器~

但我也是第一次见识到这么多这么古老的仪器 (听说现役最古老的还有昭和年代的)

 

我只能说台湾常常一昧追求著一流的设备和最新的硬体;人家东大注重的却是人严谨的纪律和扎实的学术实力。

我们往往拥有最新、最厉害的仪器,学术成就却大大不如别人,学术气息和真正的能力培养都远远落后东大 

真的蛮可惜的 

 

想到以前曾和一位日本的教授讨论过教育。

他非常不同意"有教无类"这个做法。那时候我总觉得他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傲慢了...

但经过这次的经历后,我却有了新的想法。

为什么人人想读好学校? 为什么会有学历主义? 甚至觉得东大/台大生好厉害!?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能做到大部分人不一定能达到的事 (像是成绩、自我要求、上进心等等) 

但我也觉得学历不过是最初的社会筛选,最后能成就多大的事业还是要看个人~

换句话说,学历只不过是一张进入社会的入场卷,好的学历起跑点自然比别人前面,也比较容易向上爬;

如果学历不好,还不如早点进社会磨练,累积社会历练。

毕竟这个社会是功利的,人都倾向喜欢较美的事物 

外表、学历、头衔一定是大家对你的第一印象,之后才会进一步了解你的内在、想法和能力 

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相同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相同的方式学习,也未必每个人最后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如果把学生看成一个一个的个体,帮他找到适合他的方向和他可以达到的目标,或许对学生来说更有帮助!?

就像是工作一样,有些人工作是为了自我实现、有些人是因为兴趣、也有些人纯粹是为了生活,

每个人的个性和目标不同,所以社会才会多元。

虽然人的大目标都是倾向往地位高、薪水高的地方爬,但要有多高?就要看每个人的定义了。

真是小小的有感而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