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遵义估计中美谈判前景审慎乐观。

中美贸易战将进入关键的高层谈判阶段,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遵义接受《星岛日报》专访,对中美谈判前景审慎乐观,相信在3月2日「90天休战」限期前,两国可望达成「虽不完全满意,但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他认为,随着中国对农产品及能源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国扩大进口液化天然气等美国产品,其实并非单方面让步,至于知识产权、强逼技术转移争议,亦没有外界所说般棘手。但他强调,中美经济及科技竞争将长期存在,并会时有摩擦。

刘遵义对中美谈判前景审慎乐观。

中美上周在北京完成副部级磋商,为月底中国副总理刘鹤赴美做准备。根据美方声明,中方承诺采购更多美国商品和服务。刘遵义指出,中国有很大空间扩大进口美国商品,尤其是美国未曾对华出口的新产品,例如阿拉斯加的液化天然气。对美国而言,这对GDP及就业有直接及即时的帮助;对中国而言,多用天然气,减少烧煤也符合改善空气污染、防止气候变化的政策。农产品方面,中国近年对猪牛鸡等肉类的需求急速增加,但产能追不上需求。「那倒不如让美国去养,省却麻烦。」刘遵义说,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是在不减少国内原本供应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中国农民不会造成影响。因此,他认为中国承诺扩大进口美国产品,是满足中国自身需求增加的「双赢」方案,并不算是单方面让步。

中美下阶段谈判将触及「中国结构性改革」议题,外媒形容为「棘手难题」,双方分歧很大。但刘遵义并不悲观,认为双方其实「有得倾」、是「可以解决的」。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他坦言中国过去做得不完善,但「这需要个过程」,现在中国追求创新,在全球颁发的专利数目已超越美国,位占第一,「这意味着甚么?中国也想其他国家保护他的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不只是保护外企的利益,也是保护自己,应该一视同仁」。他强调,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中国政府是有意愿的,例如设立全国性知识产权法院已在2014年做到,「最初的罚款不高,只有1000元人民币,现在加到150万美元,数目不少,开始起到阻吓作用。」

AP图片

至于美方所谓「强逼技术转移」,刘遵义认为,这是指中国许多行业要求外资必须找本地合作伙伴,「我们合作每人一半,我的技术你没理由不能看,你也是一半老板」,因此出现所说的「强逼」,但现在内地已开始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例如美国特斯拉刚在上海成为中国首家独资外国汽车公司;德国宝马也提高与中国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至75%,等同控股。

刘遵义认为,中美最大纷争是涉及商业的「网络盗窃」,2015年中美领导人已达成「反网络盗窃」的共识,「但中国民间企业会不会做,很难说,商场如战场,不要说跨国之间,就算本国企业之间也可能有(网络盗窃)的行为」。他认为,这个问题也非无法解决,黑客是违法行为,美方若有证据就提出,用法律解决。

资料图片

近期眼见美国股市下挫,贸易战的始作俑者特朗普总统开始「放暖风」,称相信能和中国达成协议。刘遵义认为,贸易战始终会结束,因为贸易战是「双输」的。

刘遵义预计,3月2日前双方「怎样也会有个结果,未必双方都好满意,但双方都能接受」。不排除美方到时仍有很多抱怨和投诉,但「得些好意应收手」,美方应该会暂时妥协。

资料图片

尽管如此,刘遵义指出,中美在经济及科技上的竞争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一路强大,美国很多人的看法是,无论中国有没有意识同美国争霸,美国的影响力将相对降低。这个想法不只是特朗普政府,前任奥巴马提出的『重回亚洲」及「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也是针对中国,「可以说这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共识,右派和左派的共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