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视的独立运作需要大家的关注

公视的公正公平需要大家的监督

以下文章引自有话好说官方部落格:

 

这一两个月来,公视有话好说同仁从许多不同管道获知,部份立委及政府官员对公视有话好说相当不满。原以为这只是空穴来风、以讹传讹,但上周五(12/13 日)部份社运团体与林益世委员见面时,林委员明确告知在场人士「有委员相当不满有话好说」,这才赫然发现,原来部份立委对有话好说误解如此之深,所以实在 有必要好好说明澄清。

本节目辗转得知,部分立委虽然没有提出具体批评,但其印象及感受对本节目有三大不满:1.有话好说有特定立场 2.有话好说与其它政论节目没有差异 3.有话好说已经偏离公视成立目的。然细问之下,批评者似乎均未曾看过本节目,为避免错误资讯持续发酵,以下谨就上述批评略为说明:

(一)有话好说有无特定立场?

任何人、团体、新闻、节目均有其立场,只是其立场是否经得起检验,有话好说当然也不例外。我们的立场是:1.中华民国全体国民最大利益 2.尽量让弱势团体以及地方意见发声 3.提供多元思考 4.不同观点对话以及 5.监督政府公共政策。

部 份立委质疑之处应为本节目是否有蓝绿立场?对此质疑,本节目整理出十月以来每一集主题以及来宾以供社会大众共同检验(详见连结)。先就节目邀请来宾而言, 我们真的认为,只问蓝绿不谈专业是台湾目前很大的问题,因此本节目邀请来宾的最高标准为是否专业,而非是蓝是绿。因此无论是台面上名嘴、蓝绿政治人物,相 对而言都很少出现在本节目。当然若硬要以蓝绿眼镜来检视每一个人,无论是学者、媒体人、官员、社运团体或是各行各业代表,每人心中恐怕也都有一定蓝绿偏 好,但就算如此,本节目在谈财经、税改、环境等议题,也尽可能做到形式以及实质的蓝绿平衡中立。但我们想说的是,台湾许多问题并非是蓝绿立场对立所造成, 而是人民与政府沟通不足、企业与劳方互动不够以及城乡贫富性别年龄等不同属性之间的人无法相互理解、理性对话所导致。我们想呼吁的是,台湾并非只有蓝绿两 种颜色,还包含了各式各样黯淡的、灰涩的、哀凄的、光彩的、明亮的、欢愉的各种颜色(套句魏德圣的话,这就是彩虹的颜色,也就是台湾的颜色)。

但若非得戴上蓝绿眼镜来看整个世界,检视本节目自三月开播至今,依照蓝绿光谱刻版印象,本节目至少八成以上来宾不会被贴上绿色标签。

另 外再就节目议题说明:有话好说从未为特定政党或团体服务,更不曾涉入空洞没营养之口水论战,亦从未讨论任何特定政府部会阁员之适任与否。这九个多月来,本 节目讨论议题均锁定在「公共政策」以及「重大议题」。以最具争议性的11月12日陈前总统遭收押为例,本节目深知此题目无论怎么谈都会陷入挺扁反扁的泥淖 中,但面对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卸任元首遭收押事件,不谈又摆明是鸵鸟心态,因此有话好说当天邀请的是前法官蔡玉玲律师、台北地检署主任检察官林丽莹以及司 改会执行长林峰正;有话好说当天试图从法官、检察官以及司法改革角度来理解当时所产生的两极争议。

然而狭义的政治议题仅占本节目相当少的比例,大部分本节目是锁定在财经、社福、民生消费等面向。以贴近民众的角度来讨论对大多数人民息息相关的议题,例如国民年金、失业、金融海啸、毒奶粉、消费券…。

平心而论,若把所有政论节目放在同一蓝绿光谱,有话好说的位置应该是在最中间。至于是否绝对公正中立?有话好说与所有公视节目一样,必须虚心接受各界严厉监督,但是批评者是否能就本节目明显具体所犯错误给予指正,本节目也才有继续进步的空间。


(二)有话好说跟其他政论节目有何差异?

此质疑与「公视为何要开政论节目?」相当类似,故一并说明。

国 父说,政治乃众人之事。我们实在很难理解讨论公共议题如何能不牵涉政治?文化(我们谈海角七号)、教育(我们谈繁星计划)、社会事件(我们谈分手暴力、洪 晓慧事件)、失业(金融海啸以及立即上工计划)、国际(美国大选跟印度泰国事件)、两岸关系、减税...,那一个议题不是政治?就连我们有一集谈节能减碳 骑自行车,都跟道路规划、环保政策等政治面向脱不了关系。

台湾现在的问题并不在讨论政治,也不在开辟政论节目;台湾的真正问题是政治视野被过度窄化,而政论节目又被过度僵化,结果陷入恶性循环:政治越肮脏丑陋,民众就越厌恶冷漠;民众越不关心,政治就越向下沉沦。

很 多人认为政治就是蓝绿斗争,就是贪污邪恶,就是利益分赃。结果就塑造出两种民众:一是蓝绿两端的狂热群众,另一是因厌恶而极度冷漠的群众。因此公视有话好 说的挑战是:能否跳脱现有的政论节目狭隘的视野,而以更理性、更专业、更就事论事而且更贴近民众的方式,来好好讨论各式各样的政治议题。

上 上礼拜(12月6日),我从内政部简政次手中接下了家庭暴力及性侵害优质新闻报导奖(我大概不会无聊到连奖都要分蓝绿),我心里真的很高兴,也很感激,这 是我们第二次获奖(上次是广电基金的优质节目),我心里的想法是,政论节目为何不能谈家暴问题?为何不能谈海角七号?为何不能谈社福团体濒临倒闭?为何不 能谈台湾在地的美丽与迷人之处?

我们是一个收视率不及2100跟大话新闻四分之一的政论节目,如果他们也可以关心更多更实际的议题,如果 那些拥有庞大媒体或政治资源的人可以多想著自己能否多作点对社会有益的事,如果真是这样,或许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就不会那么多,而不只是有话好说,似乎连 整个公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除了议题与其他政论节目南辕北辙外,包括本节目来宾的专业以及Call-In观众的理性与谈话内容,恐怕也是目前极少数的「异类」,此部份已经获得各界不少肯定。

另 一个有话好说与其他政论节目的差异是,我们恐怕是国内唯一能理性完整讨论政府政策的政论节目。无论是国民年金、劳保年金、立即上工计划、江陈四项协议、近 贫补贴、爱台12建设、消费券、毒奶粉检验标准…,政府不必花大钱去跟商业电视台作置入性行销,而且效果还非常有限,就可以有媒体愿意好好地,把枯燥乏味 但却与人民切身相关的法令政策完整解释清楚。有话好说虽然从未拿过政府一毛钱,但我们非常乐意提供一整个小时来让官员说明民众真正想了解的政策(相反地, 我们还会比照原本来宾费制度,给政府官员三千元出席费)。但这绝不代表有话好说就是政令宣导,因为我们仅提供足够正确的资讯,至于政策是否有效完美,则交 由民众自行判断。

至于资料搜集以及理性对话的讨论方式,这很难量化,但相较其他节目,本节目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名列前茅。


(三)有话好说是否背离公视成立目的?

因为每个人对公视的期待都不太一样,而对台湾现阶段,公视又该达成什么成果也有相当不同的认知。因此要讨论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回到公视法相关条文来聚焦讨论: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健全公共电视之发展,建立为公众服务之大众传播制度,弥补商业电视之不足;以多元之设计,维护国民表达自由及知之权利,提高文化及教育水准,促进民主社会发展,增进公共福祉,特制定本法。

第十一条 (公共电视应遵守之原则)
公共电视属于国民全体,其经营应独立自主,不受干涉,并遵守下列之原则:
一、完整提供资讯,公平服务公众,不以营利为目的。
二、提供公众适当用电台之机会,尤应保障弱势团体之权益。
三、提供或赞助各种类别之民俗、艺文创作及发表机会,以维护文化之均衡发展。
四、介绍新知及观念。
五、节目之制播,应维护人性尊严;符合自由、民主、法治之宪法基本精神;保持多元性、客观性、公平性及兼顾族群之均衡性。

第三十六条 (节目制播原则)
节目之制播,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致力提升国民之文化水准,并促进全民教育文化之发展。
二、保持多元性,并维持不同型态节目之均衡。
三、保持客观性及公平性,应提供社会大众及各群体公平参与及表达意见之机会。
四、尊重个人名誉并保护隐私权。
五、积极提供适合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观赏,有益其身心发展及健康之节目。
六、对于尚在侦查或审判中之诉讼事件,或承办该事件之司法人员或有关之诉讼关系人,不得评论;并不得报导禁止公开诉讼事件之辩论。
七、不得为任何政党或宗教团体作政治或宗教之宣传。
八、不得违反法律、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

依照前述条文,公视无论何时何地,理所当然要深耕文化、教育、族群、社福等等商业电视台不愿碰触的议题。

但必须先说明的是,有话好说只是公视众多节目新闻之一,因此恐无法达成上述所有目标,要讨论有话好说是否违反公视成立宗旨,必须以节目是否违反公视法上列规定来论断。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公视法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弥补商业电视台之不足」。

当台湾政论节目泛滥而且俨然成为社会对立根源之一的时候,公视还在这时候开政论节目,不但如此,而且还有Call-In(部份立委对Call-In特别有意见),公视这难道不是唯恐天下不乱?这难道不严重违反了「弥补商业电视台之不足」的规定?

问题是,什么叫作「弥补商业电视台之不足」?

当 台湾社会对媒体表现越来越不满的时候,以人民纳税钱成立的公共电视该如面对这样的问题?究竟是视而不见,任电视环境以及民众收视权益继续恶化才叫弥补商业 电视台之不足,还是作为台湾唯一不必直接面对收视率跟广告压力的电视台,或许可以试著做看看能否弄出不同的新闻样貌,试著能否提供不同的操作模式来作为观 众不同选择,这是否也是弥补商业电视之不足的更积极作法?

我们的解读是:「弥补商业电视之不足」有两个含意:1.商业电视台不做的,公视一定要好好发挥。 2.商业电视台作不好作不够的,公视更是责无旁贷。

因 此公视为何要开辟政论节目?开政论节目有无背离公视成立的目的?这当然是我们必须每天检视自己的重要课题,但关键在于有话好说是否也陷入了当前政论节目的 种种困境:「情绪宣泄大过相互对话」、「指责咒骂高过理性沟通」、「口水错误资讯淹过实际正确证据」…如果有话好说也犯下了类似的错误,那这节目的确严重 背离了公共电视成立的目的。


(四)有话好说的问题不在蓝绿,而是上下左右

我 摸著良心说,有话好说的问题真的不是出在蓝绿,而是在这个节目是不是能以更宏观的高度去理解结构层面的问题;是不是能深入挖掘事件核心而且避免以台北精英 观点来理解基层想法;是不是真能捍卫弱势底层而不是敷衍伪善的佯装自己是正义使者;是不是不自知的陷入反商情结以仇恨对立情绪来敌视企业资本家…。

我再度摸著良心问自己,得到的答案是,有话好说问题真的很多,但庆幸的是,我们还有些许反省能力跟再进步的渴望,也期待立委以及所有国民,继续监督公视有话好说,并持续给我们具体而严厉的指责。

我们始终相信,唯有暂时放下原本的成见,试图理解对方的想法,真正的沟通对话才有可能达成,而彼此也才能跳脱原本的僵局,双方也才会有进步的可能。


有话好说制作人陈信聪敬上

 


信聪加油!

有话好说加油!

公视加油!

 


Siteta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