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记者赖韵如摄)

▲会发光的「仿生蘑菇」(图/翻摄自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官网)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美国科学家7日发表在《奈米快报》(Nano Letters)的研究指出,他们将杂货店购买的普通双孢蘑菇转化为「仿生蘑菇」,在其表面结合弯曲的石墨烯与3D列印技术打造的蓝绿藻,让蓝绿藻代替无叶绿素的蘑菇进行光合作用,进而产生微小电流。目前团队正在研究增加电流输出的方法。

双孢蘑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是最常见的食用菇之一。这个「仿生蘑菇」研究由美国纽泽西州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曼努(Manu Mannoor)与乔西(Sudeep Joshi)共同完成。研究中发现,蓝绿藻无法在人造的物体表面上长时间存活,但双孢蘑菇提供了水分和养分,让蓝绿藻能够在此理想环境中栽培;而3D打印的蓝绿藻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透过这种「互利共生」方式产生电力。

据报导,覆盖著蘑菇的卷曲石墨烯是一种基于碳的导电材料,作用是收集产生出来的电量。虽然一朵蘑菇所产生的电量不多,但若是一系列的「仿生蘑菇」就能够使LED发光。研究团队证实透过3D打印出的蓝绿藻,可以根据密度和排列方式改变产生的电量,密集程度就越高,生产的电量越多。

曼努和乔西表示,他们首次证明了这种仿生共生的存在,「透过能产生电量的蓝绿藻与能够收集电量的石墨烯,我们已经成功增加其性能,未来我们可以为环境、医疗保健或许多其他领域带来更多令人惊叹的生物混合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