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233047_b.jpg  

《千言万语》我一开始以为是专讲爱情的片子,毕竟邓丽君的《千言万语》,很难让人忘记,当然依我的年纪,应该常听的版本是王菲。

这跟年纪无关,也跟时代无关。

跟殖民地属性有关。

又回到平行剪接的范畴了,由说书人(莫昭如的独白剧)带出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直至六四天安门的的香港社会运动脉络,DNA螺旋的编辑方式中,观众看到一组绝无仅有的演员组合。

李丽珍、鲍起静、李康生、黄秋生以及谢君豪。

通常大家会提起《千言万语》往往都会说这是一部让李丽珍转型的电影,不过让台湾观众印象深刻的人恐怕还是李康生吧!那个压抑忧郁的台籍少年伪装成香港人,出现在一部如此重要的香港电影,而且难得地并非蔡明亮的李康生,或是蔡明亮的李康生的李康生。

而是许鞍华的李康生(虽然看来看去还是很蔡明亮的李康生。)

李康生非常适合演出《千言万语》的角色,我所想到的场景,是他所饰演的李绍东将烟拿给苏凤娣的镜头,那场戏好,因为李康生就像是会选择这种方式离开的人。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最重要的是记忆,最不重要的也是记忆。前几天看到有人歇斯底里地大喊警察打人的镜头与声音,看了实在很烦。而且在镜头上鬼叫的人可能跟我差不多年纪,别闹了!对于台湾而言现在已经不是用社会运动谋求政治利益的时刻,你们是一群走错场次的演员。

目前台湾要去执行的社会运动是针对国家本身并非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现象,也就是第三部门帮了台湾政府最大的忙-在各项不足之处所提供的协助。

许鞍华的《千言万语》比起岩井俊二的《青春电幻物语》更多了公领域时序以及私领域,藤井的写实迷幻固然有魅力,许鞍华处理时代脉动和私人情感更是高招。

我认为,处理影像最重要的部分是节奏,这跟身体的欲望一样,当下不会骗人。

苏凤娣的失忆扣住了香港社会的失忆,因为人民是健忘的,而个人的记忆却怎么丢也丢不掉,不同的记忆身处在不同的时序,不同的记忆有不同的爱情,不同的记忆让人置身于不同的时代。

先前看过的陈果的香港三部曲,现在又看了《千言万语》,跟亲爱的香港同事聊起的类似电影时,他提了万仁的台湾三部曲(《超级市民》、《超级大国民》以及《超级公民》),我希望能有一部电影是可以描绘关于台湾时代记忆的电影,我个人也对这样的题材很有兴趣。

想想看,我们如果把所谓的牵手护台湾、红衫军(我想办法挑了两个)以及其他烂透的政治戏码,放进电影里,警察打人啊的歇斯底里叫声,真是令人感到厌烦。

我不懂,跟我一起经历疏离的电影、政治冷漠以及媒介变化的同世代人类,为什么还会相信那样的政治利益下的社会运动,两党都是啊!

看了《千言万语》,你想到什么?我想到在第三部门之外的社会运动究竟应该是什么?

绝对不是明天(应是指2009年的高雄大游行)的那种,也不是为了政治酬佣而聚集的活动。

黄秋生饰演的甘神父以禁食表达自己的信念,在电影里有句台词说:「现在做的很多事情不是明天就看得出来,说不定到死都看不出成果。」

最后引用王凡西(流亡英国的中国托洛斯基主义者,写有《双山回忆录》,我跟他不熟是资料)说过的一句话:「知识初恋对一个人影响最深。即使日后产生怀疑,影响还是一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