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股改以来,一共三次熊市。

第一次是2008年,没有技术含量,任何。如果做量化,一根线的事,最简单移动平均,不论60、120、240日均线,只要有根线,顺利逃顶,还能抄到底。投资没有这么简单,当年我顺利出奔,然后,回去了。1929,巴菲特的成长价值老师费雪,预见到了大顶,然而,破产了。1929,巴菲特的绝对价值老师格雷厄姆,充分认识到了市场已经疯狂,离破产只差一步。只有巴菲特,1969年预见到了疯狂,清算合伙投资,2000年网络泡沫,坐怀不乱。

第二次是2010~2014。小市值可以,不但可以,还能爆赚一笔。但是,这是以IPO停止为背景,不可复制。后来,熊市做小市值的朋友交付了足够的学费。现金流充沛的价值型股票可以,在此后的熊市中得到了复现。

第三次是2015~2018。股灾1.0~4.0的历程中,各种作死,比如贵州茅台史无前例地跌停,然而优质资产取得了强劲上涨,恒瑞医药、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长江电力、宁沪高速、四大国有银行,全世界参照MSCI抢购。

三次熊市,第一次必须回避,无需技巧,但是需要超人的毅力。第二、第三次不需要回避,需要持有优质资产,尤其是现金流充沛的资产,有风险,有波动,那是必须承担的风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们再看回测结果,两个10%加4%,剔除2008股灾之后,很多指数可以轻松做到。计算很简单,2004年12月31日以来,沪深300的价格收益年化10%,2008年大盘从6000点到1700点,我们保守按三倍估算,3倍的14年摊平是8%年化,沪深300的价格收益已经10% + 8%了,再加上股息,妥妥20%。如果有一些中级熊市回避仓位调整,动态再平衡,以及价值加强、红利加强、smartbeta添加剂什么的,4%的alpha不难吧?

投资不需要复杂,简单的沪深300ETF都可以做到20%,需要正确的关键决策。或者说,手段不是问题,自己组合,借助基金组合,都可以,决策和风险不可让渡,风险也让不出去

作者:上善山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