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股改以來,一共三次熊市。

第一次是2008年,沒有技術含量,任何。如果做量化,一根線的事,最簡單移動平均,不論60、120、240日均線,只要有根線,順利逃頂,還能抄到底。投資沒有這麼簡單,當年我順利出奔,然後,回去了。1929,巴菲特的成長價值老師費雪,預見到了大頂,然而,破產了。1929,巴菲特的絕對價值老師格雷厄姆,充分認識到了市場已經瘋狂,離破產只差一步。只有巴菲特,1969年預見到了瘋狂,清算合夥投資,2000年網絡泡沫,坐懷不亂。

第二次是2010~2014。小市值可以,不但可以,還能爆賺一筆。但是,這是以IPO停止爲背景,不可複製。後來,熊市做小市值的朋友交付了足夠的學費。現金流充沛的價值型股票可以,在此後的熊市中得到了復現。

第三次是2015~2018。股災1.0~4.0的歷程中,各種作死,比如貴州茅臺史無前例地跌停,然而優質資產取得了強勁上漲,恆瑞醫藥、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長江電力、寧滬高速、四大國有銀行,全世界參照MSCI搶購。

三次熊市,第一次必須迴避,無需技巧,但是需要超人的毅力。第二、第三次不需要回避,需要持有優質資產,尤其是現金流充沛的資產,有風險,有波動,那是必須承擔的風險,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我們再看回測結果,兩個10%加4%,剔除2008股災之後,很多指數可以輕鬆做到。計算很簡單,2004年12月31日以來,滬深300的價格收益年化10%,2008年大盤從6000點到1700點,我們保守按三倍估算,3倍的14年攤平是8%年化,滬深300的價格收益已經10% + 8%了,再加上股息,妥妥20%。如果有一些中級熊市迴避倉位調整,動態再平衡,以及價值加強、紅利加強、smartbeta添加劑什麼的,4%的alpha不難吧?

投資不需要複雜,簡單的滬深300ETF都可以做到20%,需要正確的關鍵決策。或者說,手段不是問題,自己組合,藉助基金組合,都可以,決策和風險不可讓渡,風險也讓不出去

作者:上善山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