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放前面:《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中的“大抵”和鲁迅在文章中经常用的“大抵”,是大概、大都、大略、大致的意思,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详细解释请见“牴”字解说黑体字段落。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38课,讲六个汉字,这六个汉字全部是《说文解字》“牛”部汉字,也大都是现代汉语不常用的生僻字,因为课程的连续性,这些字不能略过,所以要忍住枯燥,耐住性子。六个字分别如图:

  (今天所要讲的六个汉字)

  1、?。读作fèi。《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两壁耕也。从牛,非声。一曰覆耕种也。读若匪。”《说文解字》给了这个字两个本义:(1)两牛相向而耕。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得比较清楚:“两辟耕,谓一田中两牛耕,一从东往,一从西来”(2)复耕之后再种植。王筠的《说文句读》称:盖谓再耕之而后种植也。“也说得很清楚。不多做解释了。

  (雕塑:牛耕田)

  ?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注意,字型跟“辈”字很像,不要写错。

  2、?(左边一个“牛”,右边一个“寿”)。读tā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牛羊无子也。从牛从寿声。读若糗粮之糗。”形声字,这个字本来右边更复杂,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说:“今字作?”,基本确定右边为“寿”。【猜想】寿的本义是长寿,也有老的意思,牛长寿,老了,不能生子了。徐灏的《说文注笺》称:“岂谓牛羊不复生子欤。”简单说:?的本义就是牛羊不生子(并不管牛是不是够老)。

  ?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3、牴。这个字有三个读音。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dǐ。给的解释是:“牴,触也。从牛,氐声。”形声字。本义就是用角互相抵撞。这个字也写作抵、觝。桂馥的《说文解字义征》称:“《汉书.扬雄传》:‘犀兕之抵触。’”李学勤先生编《字源》称:“觝是更换义符牛为角,觝、牴同字异体。抵本义为推挤,引申为抵触,与牴同义,二字为同义词,汉字简化之后,牴并入抵,牴便作为抵之异体存在。”这是抵、觝、牴三个字的辨析。我们经常看到的牛、羊等有角的动物打架,就是用角互相碰触,就是这个“牴”。如图:

  (牛牴架)

  本义之外,牴还有两个意思:(1)略,大致。《玉篇.牛部》:“牴,略也。大牴,言大略也。”这个词通常写作“大抵”。

  比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句话很有名,大意是:《诗经》三百篇,大多都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大抵”这个词,鲁迅的作品里经常出现,比如《故乡》有一段说闰土的样貌:“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再比如《孔乙己》中也有这么一段文字:“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以上两例中的“大抵”,就是大概、大都、大略、大致的意思,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

  (绘画:《鲁迅与闰土》局部)

  (2)会合。《方言》卷一:“牴,会也。雍、梁之间曰牴,秦、晋亦曰牴。”这是方言对会合的说法。

  (二)牴的第二个读音读作dī。同“羝”。意思是公羊。在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里,牛、羊经常不分,有时合并,有时单指。

  (三)牴的第三个读音读作zhāi。专用于一个词“牴”兽名。出自《集韵.皆韵》,称“性忠直”,据这个解释,当类似传说中的獬豸,如图:

  (獬豸)

  牴的小篆写法如图:

  (牴的小篆写法)

  4、(GBK字库无此字,有些设备无法显示,下面用拼音代替。字形是上面一个“衞”字,下面一个“牛”),具体楷书样子如图:

  读音有两个:(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wèi。给的解释是:“牛踶wèi也。从牛衞声。”许慎以本字解释本字。它的本义是牛践踏(是个动作过程,所以不好描述)。在“足”部“踶”字字条下,许慎释为:"躛也",基本上是两字互训。

  本义之外,wèi字又指牛蹄。《玉篇.牛部》称:“wèi,牛蹄也。”《广韵.祭韵》也说:“wèi,牛蹄”。名词,不多做解释。

  (二)第二个读音是guì。读音出自《广韵.废韵》:“guì,牛触人。”就是牛用角牴人。

  这个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小篆写法)

  5、?。读qiǎn。形声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牛很不从引也。从牛从臤,臤亦声。一曰大貌。”给了两个本义:(1)牛不驯服,不服牵引。“牛很不从引也。”许慎表述得很清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臤者,坚也,故从牛、臤会意。”“臤”是坚固的意思,牛臤会意指牛坚持自己的态度,因此,他认为有会意的可能。(2)大貌。也有引申的意思,牛不听话,拉不走,它应当是一头体形非常大的牛。

  有经验的朋友会知道,有时,牛会非常犟,怎么也拉不走,就用这个字表示。

  (犟牛)

  ?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6、牼。读kē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牛厀下骨也。从牛巠声。《春秋传》曰:“宋司马牼字牛。”形声字,从牛巠声,本义是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胫骨。在金文中用作人名。牛身上的某个部位,当然是名词,也不做过多做解释。

  牼的小篆写法如图:

  (牼的小篆写法)

  本课的六个汉字,大部是生僻字,有两个现在的GBK字库已经没有,未来也会渐成死字,了解就可以了。

  (【说文解字】之138,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