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华为5G基带芯片将打入苹果全球供应体系。缘由是英特尔卡不上2019年的节奏,至少2020年才能推出。同时,苹果跟高通诉讼中,后者不愿为它做嫁衣。

  或非空穴来风。不过,我觉得,即便如此,还是太乐观了。不止因卡在节骨眼上——华为很难绕过复杂政经考验,即便苹果有针对特定市场的产品策略,尤其与华为合作可平衡高通、英特尔合作风险,创造议价空间,但也会带来˙诸多变数。

  何况,华为这两年在手机领域不断刺激苹果,双方竞争正在深化。苹果虽然日益开放,在这个领域,跟采购三星屏、存储芯片等部件并不完全一样,5G基带芯片涉及到双方的深入合作,不是一个成品那么简单。

  于华为来说,还有“打脸”可能:2018年上半年,中兴遭美国打击、封锁的沉重时刻,华为在渲染自身芯片部分独立优势的同时,“及时”地强调了不会开放给第三者的信息。固然有内在技术制约,且侧重在CPU等层面,但海内外言论一进一出,已留下今日被动。

  我不认为事情会这么简单演进。

  而且,还有一个信号,让我感觉到,接下来的竞争与博弈,反而可能会更复杂。

  我们看到,高通前任CFO辞职加入英特尔,担任后者CFO。时间衔接只有一天。就是周二宣布,周三就加盟了。

  这是很罕见的信号。

  你知道,两家公司多年来在3G、4G乃至 5G等领域持续博弈。英特尔移动端被持续压制,博弈多多,整体没占到便宜。而且,去年英特尔基带打入苹果体系的信息,也一度让那本就遭遇苹果折磨的高通更加被动。那消息甚至还打击了高通的股价。

  有些人说这违反竞业精神。不过我认为,既然这么操作,背后应该有复杂的协调。除了英特尔新任CEO与新来的CFO之前共过事之外,这CFO非技术出身(口碑不错),或许能弱化许多敏感处。

  但我真正的预判是,英特尔与高通之间可能会有比较深入的合作。

  双方移动端确实一度厮杀,英特尔没占便宜。但5G时代,单纯的手机只是整个智能物联网、日常应用的一个方面。作为单品,可能没有哪种新的形态能真正超越它,但整体价值会被分流。我记得杨元庆说过,5G时代,手机或将不是流量大户。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这丝毫不妨碍5G手机的关键地位,它也会生成全新的服务模式。但未来的场景更丰富,各种2C、2B的智能终端会更多元。

  合作的空间还有:5G不是一个简单的终端问题,也不是笼统的应用。它的技术与产品实现、业务落地,需要范畴更广的产业链协同。举例说,5G时代,异构计算会是主流服务,多种技术路线会被兼容,这对后端的制造业——包括芯片与终端制造都会带来巨大考验。

  高通移动端方案是挺丰富,也开始渗透更广的品类与场景。但就技术路线来说,它略显单一,而且,后端更有深重的压力,它的2B转型急需更多的支撑体系。与苹果的诉讼根本不是最大的威胁,高通的问题是系统的危机:一是如何适应复杂的异构形态,二是如何快速、高效、稳定地形成价值链,尤其是涉及到2B 部分。此外,从设计到方案的实现,它无法绕过制造端的制约。虽有台积、三星们以及更多可选,但就产业协同来说,不要忽视美国企业内部的价值链。

  英特尔目前也很被动。尤其是10纳米仍未全面量产,但巨头的优势在于:依靠自研与收购整合,它有非常多元的技术、产品,AI要素非常完整,逻辑上,底层解决方案上,全球没有几家具有它的端到端服务能力的公司。华为算一家,但由于国际化博弈与政经压力,它短期无法完全走出半封闭路线,目前甚至还在强化中。英特尔另一种优势就在于它的晶圆制造能力,这个不是单一的环节,它涉及到设计与实现,目前英特尔正在强化智能化、开放的IDM模式,已经在封测环节开始重心布局,试图持续打破摩尔定律的限制,重塑异构计算,加上它的解决方案,成为一种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角色的。

  而高通之于英特尔的价值,一是在于后者5G底层的部分,以及移动端技术路线的现有市场图景。双方之间的博弈还在,但面向5G时代,双方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直白了了;二是在于英特尔开放的商业模式,虽能容纳与高通们的合作,但它急需更多元的边缘计算助益、关键场景。此外,它应该也觊觎更多基于数据驱动业务的模式。

  总之,两者之间的竞合变得比过去复杂而有趣了。

  有人说英特尔挖走高通CFO,可能会收购高通,这个肯定扯了。操作收购,会给两家带来较多麻烦,尤其垄断话题,全球正处于一个敏感周期。但就商业模式来说,两家已经度过过去两年的被动周期,其实缺的是开放的整合与协同,以及如何稳定可靠、富有效率的落地执行。当然,双方可能在关键场景方面有涉及资本的合作。

  需要声明一下,这更多出于我的直觉,不是精确的分析。但我仍然认为,2019年或往后两年,IC业乃至整个ICT工业,会出现深入的变革。它将驱动整个产业走出过去那种黑白分明的竞争,走向更具包容性的竞合周期。

  过去几年,每逢危机周期,大都会出现巨额并购案例。本质上,它不过是一种粗放的竞争。包括之前失败的博通收购高通、高通收购NXP等。未来,单纯的收购虽然有用,但它将让位于更高维度的竞争。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微观面依然会很深,但想借助单一技术打天下已经很难了。真正的博弈,会集中在各自如何适应这种复杂的局面,如何扮演一个超级协同者的角色上。它比拼的不是纯技术,而是基于用户与客户,结合市场、场景、开放精神、文化、价值观在内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竞争,也是视野的竞争。那种缺乏共享、开放、封闭、独乐乐的商业组织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于区域国家或地区来说,也是如此。

  你可能觉得整个逻辑除了对华为与苹果的合作表达不乐观,或有更多所指。不要漠视我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包括此刻的华为。我们只是觉得,遭受打压的华为,最近在渲染出自身强大竞争力的时刻,反而缺了全新的融合视野,最近的誓师大会,过度突出了一张血战的面孔,弱化了一种包容形象。而后来本来是它过去多年2B等业务的优势传统。中国企业压力之下,反而应该展现更多开放的气质。

  其实,本文视野也不在这里。华为与苹果之间、英特尔与高通之间,甚至眼下所谓热门的5G,也只是一个过渡性的话题,几年后,再看今日博弈局面,一定会觉得没多大意义,当技术与商业进一步融合,产业会朝着我们难以预想的空间演进。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