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華爲5G基帶芯片將打入蘋果全球供應體系。緣由是英特爾卡不上2019年的節奏,至少2020年才能推出。同時,蘋果跟高通訴訟中,後者不願爲它做嫁衣。

  或非空穴來風。不過,我覺得,即便如此,還是太樂觀了。不止因卡在節骨眼上——華爲很難繞過複雜政經考驗,即便蘋果有針對特定市場的產品策略,尤其與華爲合作可平衡高通、英特爾合作風險,創造議價空間,但也會帶來˙諸多變數。

  何況,華爲這兩年在手機領域不斷刺激蘋果,雙方競爭正在深化。蘋果雖然日益開放,在這個領域,跟採購三星屏、存儲芯片等部件並不完全一樣,5G基帶芯片涉及到雙方的深入合作,不是一個成品那麼簡單。

  於華爲來說,還有“打臉”可能:2018年上半年,中興遭美國打擊、封鎖的沉重時刻,華爲在渲染自身芯片部分獨立優勢的同時,“及時”地強調了不會開放給第三者的信息。固然有內在技術制約,且側重在CPU等層面,但海內外言論一進一出,已留下今日被動。

  我不認爲事情會這麼簡單演進。

  而且,還有一個信號,讓我感覺到,接下來的競爭與博弈,反而可能會更復雜。

  我們看到,高通前任CFO辭職加入英特爾,擔任後者CFO。時間銜接只有一天。就是週二宣佈,週三就加盟了。

  這是很罕見的信號。

  你知道,兩家公司多年來在3G、4G乃至 5G等領域持續博弈。英特爾移動端被持續壓制,博弈多多,整體沒佔到便宜。而且,去年英特爾基帶打入蘋果體系的信息,也一度讓那本就遭遇蘋果折磨的高通更加被動。那消息甚至還打擊了高通的股價。

  有些人說這違反競業精神。不過我認爲,既然這麼操作,背後應該有複雜的協調。除了英特爾新任CEO與新來的CFO之前共過事之外,這CFO非技術出身(口碑不錯),或許能弱化許多敏感處。

  但我真正的預判是,英特爾與高通之間可能會有比較深入的合作。

  雙方移動端確實一度廝殺,英特爾沒佔便宜。但5G時代,單純的手機只是整個智能物聯網、日常應用的一個方面。作爲單品,可能沒有哪種新的形態能真正超越它,但整體價值會被分流。我記得楊元慶說過,5G時代,手機或將不是流量大戶。我非常認同他的觀點。這絲毫不妨礙5G手機的關鍵地位,它也會生成全新的服務模式。但未來的場景更豐富,各種2C、2B的智能終端會更多元。

  合作的空間還有:5G不是一個簡單的終端問題,也不是籠統的應用。它的技術與產品實現、業務落地,需要範疇更廣的產業鏈協同。舉例說,5G時代,異構計算會是主流服務,多種技術路線會被兼容,這對後端的製造業——包括芯片與終端製造都會帶來巨大考驗。

  高通移動端方案是挺豐富,也開始滲透更廣的品類與場景。但就技術路線來說,它略顯單一,而且,後端更有深重的壓力,它的2B轉型急需更多的支撐體系。與蘋果的訴訟根本不是最大的威脅,高通的問題是系統的危機:一是如何適應複雜的異構形態,二是如何快速、高效、穩定地形成價值鏈,尤其是涉及到2B 部分。此外,從設計到方案的實現,它無法繞過製造端的制約。雖有臺積、三星們以及更多可選,但就產業協同來說,不要忽視美國企業內部的價值鏈。

  英特爾目前也很被動。尤其是10納米仍未全面量產,但巨頭的優勢在於:依靠自研與收購整合,它有非常多元的技術、產品,AI要素非常完整,邏輯上,底層解決方案上,全球沒有幾傢俱有它的端到端服務能力的公司。華爲算一家,但由於國際化博弈與政經壓力,它短期無法完全走出半封閉路線,目前甚至還在強化中。英特爾另一種優勢就在於它的晶圓製造能力,這個不是單一的環節,它涉及到設計與實現,目前英特爾正在強化智能化、開放的IDM模式,已經在封測環節開始重心佈局,試圖持續打破摩爾定律的限制,重塑異構計算,加上它的解決方案,成爲一種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角色的。

  而高通之於英特爾的價值,一是在於後者5G底層的部分,以及移動端技術路線的現有市場圖景。雙方之間的博弈還在,但面向5G時代,雙方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直白了了;二是在於英特爾開放的商業模式,雖能容納與高通們的合作,但它急需更多元的邊緣計算助益、關鍵場景。此外,它應該也覬覦更多基於數據驅動業務的模式。

  總之,兩者之間的競合變得比過去複雜而有趣了。

  有人說英特爾挖走高通CFO,可能會收購高通,這個肯定扯了。操作收購,會給兩家帶來較多麻煩,尤其壟斷話題,全球正處於一個敏感週期。但就商業模式來說,兩家已經度過過去兩年的被動週期,其實缺的是開放的整合與協同,以及如何穩定可靠、富有效率的落地執行。當然,雙方可能在關鍵場景方面有涉及資本的合作。

  需要聲明一下,這更多出於我的直覺,不是精確的分析。但我仍然認爲,2019年或往後兩年,IC業乃至整個ICT工業,會出現深入的變革。它將驅動整個產業走出過去那種黑白分明的競爭,走向更具包容性的競合週期。

  過去幾年,每逢危機週期,大都會出現鉅額併購案例。本質上,它不過是一種粗放的競爭。包括之前失敗的博通收購高通、高通收購NXP等。未來,單純的收購雖然有用,但它將讓位於更高維度的競爭。

  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微觀面依然會很深,但想借助單一技術打天下已經很難了。真正的博弈,會集中在各自如何適應這種複雜的局面,如何扮演一個超級協同者的角色上。它比拼的不是純技術,而是基於用戶與客戶,結合市場、場景、開放精神、文化、價值觀在內的組織與管理能力的競爭,也是視野的競爭。那種缺乏共享、開放、封閉、獨樂樂的商業組織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於區域國家或地區來說,也是如此。

  你可能覺得整個邏輯除了對華爲與蘋果的合作表達不樂觀,或有更多所指。不要漠視我對本地企業的支持,包括此刻的華爲。我們只是覺得,遭受打壓的華爲,最近在渲染出自身強大競爭力的時刻,反而缺了全新的融合視野,最近的誓師大會,過度突出了一張血戰的面孔,弱化了一種包容形象。而後來本來是它過去多年2B等業務的優勢傳統。中國企業壓力之下,反而應該展現更多開放的氣質。

  其實,本文視野也不在這裏。華爲與蘋果之間、英特爾與高通之間,甚至眼下所謂熱門的5G,也只是一個過渡性的話題,幾年後,再看今日博弈局面,一定會覺得沒多大意義,當技術與商業進一步融合,產業會朝着我們難以預想的空間演進。

  夸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