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说到酒心巧克力

大家对那种口感都不陌生

一口咬碎

酒香四溢

尤其是冰箱里冷藏过的那种

嘎嘣脆的巧克力一口嚼碎

慢慢把酒喝下去之后

再嚼着硬硬的混合着酒和巧克力的结晶

富有层次的味觉体验和舌尖的触感

完美超越单独吃巧克力或者喝酒的单一感觉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百度搜索“酒心巧克力”

你会看到一行标准的工业化制作方式

将1.5~3.0%(重)的酒精

和0.5~5.0%(重)的大豆磷脂

混入巧克力原料中

通过高速搅拌

使之均匀分布在巧克力原料内

然后注模固化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然而在工业化的大潮中

还是有一些店铺

坚持手作巧克力

那种温度和安心

就比如这家位于皮卡迪利的小店

从制作到包装

都是匠人们手工完成的

说这些巧克力

是食物中的艺术品也不为过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就像老外忍不住会问

饺子馅是怎么进到饺子皮里面

看完他们制作酒心巧克力的步骤

你也会有“啊原来是这样”的表情

先做一锅浓度超高

几乎可以结晶了的糖浆

然后加一些酒进去

给酒心部分打好基础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用凸模在玉米淀粉上压出小洞来

准备一会往小洞里面倒酒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酒心注入后

再盖上一层淀粉

吸收一些刚刚混合在酒里面的糖浆

当外层的糖浆失去水分凝固后

内侧的酒心还是液体的

就像是一颗颗吹弹可破的「酒心小胶囊」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小心地取出脆弱的小酒珠

扫掉多余的玉米淀粉

现在的「酒心」里面还是液体

最外层则是薄薄的固体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把这些酒心小胶囊裹上巧克力

再用工具做一些造型

冷却之后包装一下就好了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如果想要做成其他形状的巧克力

只需要在制作玉米淀粉凹模的时候改变造型

酒心胶囊就会变成什么形状

谁说手作的巧克力就会样式简单呢

这家手作小厂做的巧克力

照样被人疯抢

还有很多做成了精致的礼盒

吸引了很多人购买作为礼品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如今机器大量地代替了人力

但是这样精细的制作方法也并没有过时

甚至有好多流水线作业的工厂

也在模仿这些手艺人的做法

却还是没有手作带来的那种温度

就好像是吃过了很多制作精美的零食

你却还是惦记着母亲做的小饼干一样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如今手作巧克力除了外型更加多样化

手法更加细腻之外

也有了越来越多种类的酒被添加进来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实际上,凡是你能想到的酒

比如粮食和水果酿造的啤酒或葡萄酒

苦艾酒、金巴利等利口酒

或者有着浓郁香气的烈性蒸馏酒

比如朗姆酒、伏特加

或是中国白酒

如今都能做酒心了

听说有人已经在用泸州老窖来做酒心巧克力了

还有茅台、汾酒巧克力

感兴趣的话

你也可以买来尝尝鲜

60年代手作酒心巧克力工艺

不变的工艺

不变的口味

流淌的只是记忆中的年月

“古法”说起来简单

但是传承下来的坚持

最是不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