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2-09.jpg

2017漂流木艺术节在桃园的风禾公园,援引此蕴意丰富的概念,以「园中之园」作为命题,开展交会自然与人文的探索与想像。此次邀请自俄国、匈牙利、日本、韩国和台湾共八组的艺术家们,将利用出自森林、随水而来的漂流木,进行对话自然的装置艺术。

 

风禾公园,小桥流水,傍晚溜狗散步运动者多,

漂流木装置艺术不只白天可欣赏,入夜打光之后呈现另一种美

这次无法等到点灯,也许下次再来拍

20171102-01.jpg

20171102-02.jpg

20171102-03.jpg

我沿著公园里的流水散步

风起,垂柳飘摇

20171102-04.jpg

鱼儿逍遥游

20171102-05.jpg

顺著流水走到底,广场中有三件装置艺术

20171102-06.jpg

我很喜欢这件作品--象牙塔

20171102-07.jpg

俄罗斯艺术家  波利斯基创作。作品--象牙塔

波利斯基,现居莫斯科近郊的尼古拉莱尼维茨,2008年曾代表俄国参加第十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他的作品常是量体惊人、规模宏伟,每每震撼人们的视觉印象,更冲击人们的身体感官。

20171102-08.jpg

20171102-09.jpg

 

20171102-10.jpg

20171102-11.jpg

日本艺术家 伊东敏光
作品--漂流木飞机--飞行森林

1959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的艺术家伊东敏光,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科雕塑系研究所。
伊东敏光特别专注于风景的构筑,飞机、山岩、有时也涵盖建物,为其中常见的组成元素;而贴近于自然风景的木头与石头等自然材料,是他最主要的创作用材。

20171102-12.jpg

飞机机翼上有建筑物,还有停机坪,像是桃园机场

创作理念:
本来,树木是朝天空伸展,而它们的根则长在土里。然而,漂流木却是由一棵落在水中的树木开始,在水中漂流,它的旅程决定了它最终的形状。
为了桃园国际漂流木艺术节,我将使用漂流木制作一架要飞上青天的飞机。机身和机翼的上部将呈现在桃园可以见到的森林、树木和河流。在这个计划中,漂流木的旅程将持续地从森林到河流、从河流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

 

20171102-13.jpg

这作品远观像蜗牛,也像恐龙-长颈龙

20171102-14.jpg

韩国艺术家 朴奉伎
1965年生于南韩庆尚南道的朴奉伎,先是于韩国国立昌原大学美术系学习雕塑,后于中安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他屡次受邀参加国际艺术活动,阳光、土壤、水滴……,这类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经常是他所关注并思考的对象,他的创作往往存在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的怀想。

作品--呼吸
创作理念:
呼吸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呼吸也牵涉到循环与和谐。
我计划创造一个儿童的游乐空间。我认为孩子们充满喜悦的好奇心和健康的想像力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土地上生长的树木到了海里。来自海洋的树木。被海推动的漂流木。接连的漂流木形成地面上大量的有机体。
人们可以想像和感受作品的内部及外部。
我期盼孩子的心灵和想像力能成为秘境中的水流,带著和谐友好流向世界。

 

20171102-15.jpg

树林里漫步,散发著木头香,

这个"人"原始的可爱

20171102-16.jpg

这只鸟顶著一位妇女....

20171102-17.jpg

这一系列森林漫步的作品是台湾艺术家 「眼虫计划」:吕沐芢(拉马默提司)+焦圣伟 的创作

作品--森林漫游记事
创作理念:
从自然而来又漫游回到自然
 眼虫计划是由两位创作者组成,在共同创作中保持即兴的精神。这件作品使用漂流木作为材料,而漂流木的生命周期──从自然中诞生,被大地滋养,成长为材,然后遭遇戏剧性的转变,经过漫长的漂流,再回到土地上,是一部漫长的故事。我们将自然反映在我们的作品中,将动物和人像的造型堆叠成柱状,让自我与动植物作为一体的造型,而人在这些动植物造型中,是支撑的一环。
漫步在树林之间,错落于树与树之间,发掘这些堆叠累积的生命之柱,这是漂流木的漫游记事,也是我们在恒常自然里的漫游记事。

 

20171102-18.jpg

巨大的碗,以木头编织

20171102-19.jpg

可以进去体验

台湾艺术家 王文志
王文志,出生于嘉义,曾代表台湾参加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并多次受邀参加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祭」、新泻「水土艺术祭」,创作大型装置艺术,备受国际艺坛瞩目。

作品--天皿
创作理念:
此作以树根盘据大地为创作发想,探讨山川大地庇护的原始情形。
利用树枝编织手法,构成一个巨型镂空的大树底盘。它仰望上空,既像是一个巨大的器皿,承接老天爷所有赐赠恩泽,又犹似一个大型的载物,象征某种祭典仪式,感谢天地宇宙的所有赐予!同时,也传达警讯:当观众踏入原本应是泥土包覆而滋养树木生长的树根底盘,得见的却是仿佛被掏空的山林地景!
以「庇护所」的概念,此作用漂流木织起对家园土地的念思。借此和自然同在的创作,传达珍惜山川树木、重视人类生态环境、重返自然的讯息,呈现美好生活的理想!

 

20171102-20.jpg

远看像是作品穿著毛绒绒的外衣

20171102-21.jpg

其实那是竹筷子

艺术家 艾若斯‧伊斯特凡
匈牙利艺术家伊斯特凡2009年获博士学位,现为艾斯提哈伊‧克罗伊大学视觉艺术系教授,活跃于国际艺坛,曾受邀参加许多重要的国际大展与创作营活动。近年专注于「自然艺术」(nature art),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他的创作特别关注与探讨的核心。

作品--树
创作理念:
我计划以漂流木和筷子打造一件树木造型的雕塑。这件大约七、八公尺高的作品,将设置在具有自然景观的公园绿地上。
 

 

20171102-22.jpg

20171102-23.jpg

艺术家 何恒雄
何恒雄,出生于桃园县新屋乡,在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完成艺术养成教育,后曾负笈美国芳邦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所深造。他亦曾获邀至重要的展馆机构,像是国立台湾美术馆、国父纪念馆等处,举办个展。他创作的作品除了雕塑/装置,还跨及油画、景观设计、公共艺术、科技艺术等。

20171102-24.jpg

20171102-25.jpg

这是入口处的作品,相当吸引目光

20171102-26.jpg

艺术家 刘柏村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雕塑系科班出身的刘柏村,作品和展历丰富,不仅个展不断,亦常获邀参加国内外重要特展。他的艺术成就曾获中山文艺奖与吴三连文艺奖两项殊荣。
他大多以人物与植物为题,借此提出对自然生态、空间环境或当代社会的感受与观察。

作品--生命的意象
作品借由漂流木生成的过程所创造的独特形式与材质语汇为依据,利用工业机具所熔切成形的人形钢板为基础骨架,以雕塑建模一般的方式,将表皮斑剥的漂流木肢干,交互堆砌于其上,以构成一股凝聚性的造形张力。而此人体意象之「英雄化」的形象、「肉身化」的表现,既揭示大自然的脆弱又展现其宏伟,犹如大自然的某种缩影或象征。

20171102-27.jpg

整件作品有许多大小不一的人

20171102-28.jpg

20171102-29.jpg

20171102-30.jpg

我找了这个人形艺术品和这个角落

我与他一起欣赏漂流木艺术品,也看著人来人往......

 

※文中简介撷取自官方网站

 

「园中之园」-2017桃园国际漂流木艺术节

时间:2017.10.26-11.12
地点:风禾公园(桃园市桃园区慈文路688号)

详细资讯请上官方网站>>http://www.tidwaf.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