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秋行军虫防治文宣
▲在行政院长苏贞昌一声令下,组成跨部会小组,全面防堵秋行军虫入侵台湾。(图/翻摄自农委会脸书)

什么样的虫,会让行政院长苏贞昌在行政院会上,下达全国动员令防堵?又为什么说它比非洲猪瘟更恐怖?《NOWnews今日新闻网》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你秋行军虫(Fall armyworm)到底是什么,又要如何防治。

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秋行军虫,成虫称为草地贪夜蛾,为什么这么恐怖?理由很简单,秋行军虫会大量啃食禾本科植物,同时其发育的速度会随著气温的提升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再加上一只雌性成虫可产下1,000颗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秋行军虫灾情
▲秋行军虫已在非洲、印度、中南半岛及中国大陆造成灾情。(图/翻摄自农委会脸书)

2016年在非洲首度发现秋行军虫的踪迹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指统计,在非洲有部分地区高达70%的农作物被秋行军虫摧毁殆尽,造成高达60亿美元(约新台币1,860亿元)的损失。

秋行军虫的危害
▲只要是禾本科的作物,不管是稻米、玉米还是白菜,都可能有秋行军虫。(图/翻摄自防检局脸书)

根据农委会资料指出,目前台湾常见可能遭秋行军虫侵害的常见农作物,包括了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甘蔗、盘固拉草等;菊科( 31 个分类群),如莴苣、鬼针草、向日葵等;以及豆科( 31 个分类群),如花生、大豆、豇豆等。入侵管道研判是透过西南气流从中国华南区域吹来台湾。

秋行军虫的位置
▲民众可以检查禾本植物的这些地方,如有发现秋行军虫,要尽快通报。(图/翻摄自农委会脸书)

那么,秋行军虫长什么样子呢?依照防检局的资料显示,秋行军虫的卵呈蛋圆形,底部平整且卵壳顶端为中心点,呈放射状的纹路,卵直径约为0.4毫米,高度为0.3毫米。

幼虫,也就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幼虫具6个龄期,一龄虫之体色呈绿色,头壳为黑色,二龄体色逐渐转为橘色,三龄体呈褐色且有白色侧线,四至六龄期,头部为红棕色带有些许斑驳白色,体呈褐色并具有白色侧线,背部出现黑色斑点,其上著生刺毛,成熟幼虫之头壳可见一黄色倒Y状纹路。

如何鉴别秋行军虫
▲由于容易与本土的斜纹夜盗虫混淆,防检局特别制作文宣。(图/翻摄自防检局脸书)

自今年6月8日苗栗飞牛牧场通报首例开始,台湾各地不少地方都接到通报案例,农委会表示截至14日下午为止,已有39件确定案例,只剩下南投县、高雄市和屏东县还没有出现踪迹,马祖的福澳港则已经鉴定为秋行军虫成虫。

秋行军虫成虫
▲农委会表示,已在马祖与澎湖发现秋行军虫成虫。(图/农委会提供)

至于扑杀方法,目前农委会在官网公告9种成分共计11种农药可作为灭除秋行军虫使用,并启动各区改良场到现场勘察;若是有机田,则可用苏力菌、苦楝油扑杀。为了减轻农民的损失,若作物被销毁,由植物防疫检疫相关计价规定计算补偿金额。另一方面,发现秋行军虫封锁以后,还要管制三个月不得种植其他有利秋行军虫作物,农民的损失还可依休耕期间长短获得补偿金额。

防疫管道
▲目前国内对于秋行军虫的防疫管道。(图/翻摄自农委会脸书)

为鼓励民众积极通报,若判定通报属实,通报人可获得1万元奖金。

通报管道:
* 防检局防疫小尖兵脸书 https://www.facebook.com/baphiq.tw/
* 防检局line@ https://pse.is/HJ3V7
* 防检局防疫专线 0800-039-131
* 农作物天然灾害即时回报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