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 00:05

〔记者杨心慧、沈佩瑶/台北报导〕台北市长柯文哲去年9月在节目《少康战情室》表示,称「扁一开始是装的,后来变成真的病」,台北市卫生局却未依权责主动调查,直到民众检举才有所行动,且在给卫生福利部的公文中,身为医师主管机关的台北市卫生局,甚至疑似找理由想替柯文哲脱罪,在今年6月开罚最低的2万元;对此,北市府回应,市府各机关依法行政,绝无「找理由脱罪」,市长也依规定缴交罚锾。

柯文哲谈论前总统陈水扁病情后,各界质疑柯违反《医师法》第23条、25条无故泄漏病人病情,违反医师伦理。但台北市卫生局未依权责主动调查,直到民众检举后,在去年12月25日才向卫福部发函提出适法性疑义。

台北市卫生局的公文指出「本局函请该医师(指柯)说明表示确实亲自诊治该病患,于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述病情,亦皆透过亲自审查且亲自详阅病历得知」,但公文又指「该医师担任该名病患民间医疗小组召集人,非职业登记医院指派,无诊治纪录,经查卫福部系医事管理系统,该医师于电视媒体公开讨论病人病情时之执业状态为歇业」。

换言之,台北市卫生局虽称柯有亲自诊治扁,却又强调当时非执业状态,且担任扁医疗小组召集人时是以个人名义担任,非医院指派,意图为柯卸责。

卫福部于今年3月23日回函指出,依据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2155号判决理由释疑,认定医师应遵守医师伦理规范,要求卫生局依个案事实本于权责认定办理。

然而依照《医师法》,此案应由「医师公会」或「主管机关」移付惩戒,但身为医师主管机关的卫生局竟未利益回避,且也未将柯文哲移付惩戒,仅以最低的2万元开罚,成为少见的下属轻罚长官之荒谬案。

针对北市卫生局未将柯送惩戒,民间监督健保联盟发言人滕西华表示,卫生局罚2万而未送医师惩戒委员会或相关公会审议,可能想避免衍生或扩大社会争论,才依法规中选择对柯相对较轻微的2万元行政处罚结案。

对此,台北市政府发言人刘奕霆表示,市府各机关依法行政,绝无「找理由脱罪」之情况,市长也依规定缴交罚锾。

北市卫生局副局长陈正诚则回应,过去案件只要有疑虑就会请卫福部解释,并非此案才特别询问;另外,调查过程中都有咨询专家,认定柯并未在「执行业务」时违反医学伦理,因此未送惩戒。针对下级机关罚长官的问题,陈强调:「我们是罚柯文哲而非罚市长」。

  • 台北市长柯文哲去年9月在节目中表示,称「扁一开始是装的,后来变成真的病」,被检举违反《医师法》第23条、25条无故泄漏病人病情,违反医师伦理,台北市卫生局事后开罚最低的2万元。(资料照,记者简荣丰摄)

    台北市长柯文哲去年9月在节目中表示,称「扁一开始是装的,后来变成真的病」,被检举违反《医师法》第23条、25条无故泄漏病人病情,违反医师伦理,台北市卫生局事后开罚最低的2万元。(资料照,记者简荣丰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