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友谊,友情,大笑。(图/pixabay)

▲人人都想知道快乐的秘诀,「心理学与美好生活」课程因而创下耶鲁大学3世纪来最受欢迎纪录。(示意图/Pixabay)

1月,美国大学一开学,校园恢复蓬勃朝气,堪称菁英大学中的翘楚「耶鲁大学」有一堂课「心理学与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原本只有300名学生选修,没想到3天之后,突然暴增快1200人报名,校务人员紧急从别的学院调派助教,并把教室换到可以容纳的地点。

从这几年名校纷纷开办幸福学主题课程,获得广大热烈回响,可以得知这些所谓「人生胜利组」意识到精神健康危机,想为注意力在学业中抽离回到生活最重要的事。虽不排除多数人选修这种通识课程原因,在于分数营养好拿,但上完课之后,能对人生追求的意义产生省思与改变,才是开这堂课真正价值与回馈。

主讲教授桑托斯(Laurie Santos)没想到这堂会成为耶鲁大学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课程,但乐见学生能投入作业练习,看见生活习惯与人际关系的改变,而不要专注高分等于好公司与好生活的目标上。

Laurie Santos不单提出方针,还鼓励学生从行为改变,参与自我改进的项目。预计3月她将在教育平台Coursera推出一系列名为「幸福学」(Science of Well-Being)的免费课程,提供更多人认识自我,发掘人生努力的价值。

快乐学的几个重点不外乎强调找到物质以外内心真正的需求,可说是与理性相抗衡的知性内涵,我们以为耶鲁大学生不就是菁英中菁英,充满自信与自律力,但这些天之骄子却有著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会有空虚、低潮、焦虑情绪,对人生产生茫然的时刻,才发现巨大竞争的背后,学生牺牲健康、人际关系与娱乐活动参与机会,只为交出一张漂亮成绩单。

如你早已脱离学生身份,在职场打滚,每日汲汲营营,是否只为更多财富与相对应的物质享受呢?出了校园,没有老师教我们该怎样解决各种生活议题,更没有准则可依循,看到书店一堆传授成功学的书,获取技能如投资理财、交友、把妹、聊天各种撇步,我们是否多一点专注与自己切身有关的事物,如怀抱对生命的热情之类的主题,找到活出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撷取快乐学几个准则与大家分享,不管你是还在学,或已在社会接受历练,当你意识到生活庸庸碌碌,没有感受到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就感,人际关系淡薄如水,转眼间成为宅宅一份子,感觉未来混沌不安,请静下心检视以下几个观心练习,重新找回自己的积极态度。

1.感恩

Laurie Santos给学生出的作业,其中有一项是每天花10分钟写出5件觉得感恩的事,不是单单写下对象与事件,而是回想感动的时刻,能让心底产生温暖的温度。

2.助人为快乐之本

Laurie Santos研究发现,捐助需要的人,内心会浮现温暖的光芒。这也是在地震频传的台日两国,人民透过金钱捐助,帮助灾区重建,人们心底永远记得这份温暖,感受施比受更有福。当你感觉徬徨无助,获得陌生人出手相助,是否心底会永远惦记这份美好。

我曾在国外碰到需要搭便车的紧急时刻,幸运得到老外的帮忙,心中发愿日后出国有机会自驾,看到有人路边比出大拇指要搭便车,一定要禀持助人为乐停靠让他上车,这也是为何我旅伴讶异我在纽西兰山区路边竟没多想就让背包客上车的缘故。

3.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对的地方

这一项在英文写的是「Spend time and energy in the right way」,我想正好符合时下「把事做对vs.做对的事」的讨论,一天之中,我们把时间是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还是不自觉挥霍殆尽,嘴巴还不停囔囔,「好忙」、「忙到没时间」呢?从去年开始,我克制不要赖在脸书或Google+社群网站,少花点时间滑手机看讯息,把时间用在生活感受,出去拍照,探索咖啡馆,逛书店,和家人相聚,接触人群反而让你更有活力。

4.充足睡眠+适度运动

我承认充足睡眠是我的罩门,必须改变当夜猫的习惯,睡不好或睡太少,身体产生疲态不说,情绪更会受影响,容易恶性循环,这是周末再怎样补眠都补不回来的。至于运动更不用说,在前面我加「适度」是有鉴于很多人平日都成了沙发马铃薯,假日卯起来去健身房,或长时间的跑步,反而对身体是一种负荷。我现在保持每日运动习惯,虽偶有一两天懒散不动,但会马上振作,运动的好处不胜枚举,自然而然我会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5.冥想练习

以刚接触冥想的我来说,会很自然把闭上眼睛在心中默想视为祷告,前一阵子透过瑜珈老师的提示,身体躺平,搭配深层呼吸,放松全身肌肉,但心中杂念并无法马上放下,总还会想著等会晚餐要吃什么,要不会想起白天还没做完的事等。经过几次练习后,我开始想像身处在大自然某个地方,有时是辽阔草原或幽静山谷,享受放松思绪遨翔的自由。

Santos教授的作法,每日用10分钟,以正念祝福的方式,放送给她身边在乎的亲朋好友,希望她们幸福快乐,感觉和祷告很像。大家有机会可以安排固定时间,从最基础的静心开始练习,有人会搭配背景音乐、引导式App帮助进入冥想,时间长短可依身体节奏来定,只要觉得差不多,就可停止,习惯建立后,慢慢会意识原力觉醒,看见超越情绪的自己变得更好更专注。

正因为我们活在一个想符合别人期待的社会,无形中把自己困在某个框架,要努力读书,要勤奋工作,好成就各种物质享受,却忽略自己的情绪,不断累积负面能量,才有现在流行语厌世的说法。没有觉察心理危机的人,持续累积不满,成为愤世嫉俗的一份子,否决改变的可能,对进步与成长没有自信。

这几年从哈佛幸福学到耶鲁快乐学,教授指导提升自我的方式大同小异,大家不是不懂,而是愿不愿意实践在生活里,Santos给学子最后一则忠告,提醒大家每天练习,锻炼身心灵的准则跟运动一样,坚持下去成为习惯,总有一天会看见改变。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Julia Lin,用文字与影像纪录网路、社群、设计、摄影、戏剧、音乐、旅行的部落客。本文转载自《Julia says》部落格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