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篱花香(东篱把酒黄昏后,心若兰芷醉花香),感谢悟空邀请!欢迎大家垂阅和关注。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而荣启期却是公元前五百多年的春秋时期的人物,早于「竹林七贤」七八百年光景。历史总是不期而遇,有著不解的渊源。这得要从陈列在南京博物院的一幅国宝级文物——-《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说起。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局部图▲

陈列在南京博物院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1960年4月出土于南京的一座古墓葬中。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幅砖画,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砖画,是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禁止出国(境)的一级文物。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局部图▲

此砖画长244厘米,宽88厘米,由300多块古墓青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组成,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组成。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林相隔,8人皆席地而坐、宽衣博带、孤傲高雅,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或醉饮昂扬,形态各异,个性姿态鲜明,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充分地得以表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局部图▲

古墓葬砖画为何要把早于「竹林七贤」好几百年的春秋时期人物荣启期与「竹林七贤」画在一起呢?

因为荣启期的洒脱不羁的性格和怀才不遇的落魄,与「竹林七贤」极为相似,荣启期又是一位自得其乐的文人「高士」,被视为「竹林七贤」之楷模,「竹林七贤」隐逸和清高的魏晋风度被认为是传承了荣启期的思想。而砖画中七贤均坐姿散漫,赤脚露腿,放浪不羁,只有荣启期盘腿端坐,双手抚琴,形象较为庄重,正是楷模之寓。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局部图▲

「竹林七贤」在此不再多介绍了,可以翻看我的动态里面的「悟空问答」之「竹林七贤是我国哪个朝代出现的?(东篱花香的回答)」链接如下: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20859018632626439/?iid=27209020725&app=news_article&wxshare_count=1&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singlemessage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荣启期。

荣启期,字昌伯,春秋时期的隐士,享年98岁。精通音律,博学多才,思想上很有见解,但政治上却并不得志,常于郊野「鹿裘带素,鼓琴而歌」,自得其乐。

荣启期画像▲

孔子东游泰山时,路遇荣启期,见其衣不蔽体,抚琴而歌,怡然自乐,孔子问其何以为乐,其答曰:天生万物以人为贵,吾得为人而一乐;男尊女卑以男为贵,吾得为男而二乐;人生苦短,吾年逾九十而三乐。孔子听后连连点头称是,却又惋惜其空怀瑾瑜,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甚为遗憾。荣启期却不以为然地说:古往今来,读书人多如过江之鲫,而飞黄腾达能有几人?清贫落魄乃读书人之常态也,然死亡则是所有人的归宿,吾有何遗憾的呢?孔子听后被荣启期知足常乐的处世哲学态度深深地感动,大赞其善哉。这就是「知足常乐」典故的来源。

荣启期画像▲

荣启期的怀才不遇和淡泊而乐,为后世文人所景仰,将其作为「高士」的楷模。东晋陶渊明的《饮酒诗》就专门有一章为荣启期而作:「九十行带素,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为什么会和春秋时期的荣启期扯上关系?

一方面,七个人并不对称,看起来不舒服。另一方面,既然要多加一个人,为什么是他呢?我们看看荣启期其人,相传,孔子曾经在野外和荣启期相遇,孔子看见他是「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好不潇洒,又说了一番自己快乐的三个原因。很难想像,九十多岁的老人还能如此,自由自在的活著。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列子-天瑞》

荣启期,这种风度,跟竹林七贤很搭。更何况,他还是竹林七贤的偶像,《文选-嵇康琴赋》:「于是遁世之士,荣期绮季之畴」这里,嵇康把荣启期和秦汉的隐士群体商山四皓相提并论。嵇康作为粉丝能和偶像荣启期在画像砖上共存,他应该还是很开心的吧!

由东晋入南朝刘宋的著名诗人、隐士陶渊明,也是对荣启期情有独钟: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南博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出土于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宫山,为什么要强调出土地点,因为这类画像砖不止一次出土,大约总共有六座墓,江苏四座,山东两座。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画像砖应当说是有一幅画的作为粉底的,那么作画者是谁?有顾恺之说,戴逵说,还有陆探微说。各种说法都有道理,确定底本作者是谁目前是无法做到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不同的说法都能证明一点,在现有的历史记载里他们都画过这个题材的画。由此可见,竹林七贤和荣启期这种模式的画像,在南朝多么流行。而且在当时人心里,这八个人精神境界是相似的,在一起并没有什么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希望对这个问题有帮助。


荣启期,字昌伯,春秋时隐士。

竹林七贤,是对魏晋三国时期,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的美称。

二者明明相隔数百年之久,为什么会产生渊源呢?

这或许与他们有著相似的思想,相近的生活态度相关。

『竹林七贤』之闻名,在于他们贤而不仕,纵酒长歌的名士风范。

而荣启期,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据传,孔子游泰山时,见荣启期,衣不遮体,鼓琴而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好奇的上前询问,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快乐。

荣启期回答说,他的一生有三乐,一为为人,二为为男子,三为寿九十。

孔子觉得他很有才华,如果身逢盛世,定可腾达。不像现在这样,有才难施,替他感到遗憾。

可荣启期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读书有才的人如过江之鲫,飞黄腾达的却没有几个。表露出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豁达情怀。

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馆,模印于200多块出土自齐、宋时期帝、贵陵墓中的古墓砖的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也很好的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点。


我是一人。竹林七贤是魏晋风流代表,荣启期相传是和孔子交谈过的隐士。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时差有七百多年啊。他们的渊源来自我们现在的考古发现。

1960年4月,《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模画,首次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墓中被发现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发现南朝大型拼镶壁画墓。

目前全国仅在五处南朝墓葬中发现过《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五处墓葬均位于江苏省境内。三座基本确认为南齐帝王墓,两座不确定。

在南朝时期,帝王墓中都讲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绘制在一起制成砖画。

可想在南朝时期,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推崇竹林七贤和荣启期

有一个说法,为什么会有荣启期呢

荣启期绝对不是凑数的,凑够8个,让画面好看对称

这我就要说一下

荣启期

据传春秋时期的道家先驱列御寇的著作《列子》中记载的人物。

荣启期在先秦的书中记载比较少,《列子-天瑞篇》中记载了一段。就不放原文。

我说下大意

孔子游泰山,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弹琴唱歌看起来很快乐。

孔子就问荣启期,你怎么这么快乐啊

荣启期说,有三乐

1、生而为人,万物之灵

2、生为男人,古时候男尊女卑思想很重

3、生为老人,看著孔子说老夫90多岁啦

荣启期说: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像我这样,有什么好忧愁的)

孔子看著这个老大哥:善乎!能自宽者也。(说的好,高人啊)

《列子》中的这段故事,荣启期有些地方,比孔子高一些。

《列子》可能是道家思想的伪造书籍,但是在魏晋南北时期,天下大乱。

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书圣王羲之,他们一家都就是非常信奉道教。

名字中的之,和道教玄学这些有关。

道家思想中出现的人物,在当时是特别受到追捧。可以想见

荣启期,这个在孔子面前,谈笑风生的弹琴老人。活到90多岁。

荣启期成了当时,安贫乐道,心态极好,又长寿的典型代表。

也有传,荣启期是个仙人,这个对帝王来说那是绝大的诱惑。

古时候哪个帝王不想长命百岁,成仙。

我个人觉得,在那三座确定的帝王墓中的砖画。竹林七贤才是配角,荣启期更像是帝王心中所想。

荣启期真的不是硬凑上去的。

说说竹林七贤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偶像团体。李白多次为竹林七贤写诗。

成员有,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才华特长都是让人惊叹,有的真的很奇怪,都是奇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和当时的朝廷司马氏合作。

最后在司马氏的权威下,竹林七贤散了。

古代四大美男,嵇康在刑场,死之前弹了首《广林散》。

你说这么一群人物,有才有脾气。

帝王陵墓的墙壁上,画一些不和帝王合作的才子,不闹心吗?

不过能说明,竹林七贤在当时多么的受到追捧。

这样看,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放在一起非常合理。

竹林七贤也是玄虚淡泊,与道逍遥的「玄学」代表,南朝士人和贵族纷纷效仿,以示「高逸」。

不过在南北朝之后,荣启期被提及的次数不多。而竹林七贤在历朝历代都有人非常推崇。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的渊源,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玄风气为主的情况下,人们将他们放到一起,是时代的力量。在之后很多年都断了,直到1960年,在南京的考古发现。这是一段特定历史下的一次组合。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好想和嵇康,李白一起喝酒啊,我不喝做个倒酒童子也是非常愿意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