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都被军事节目误导,军迷都以为在纳粹德国的虎式和豹式坦克面前,谢尔曼坦克就是被猎杀的动物,因为它的装甲实在太薄了,最厚的前部装甲仅仅有51毫米。这在88mm和75mm坦克炮面前几乎等同于零防护。事实上,谢尔曼坦克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里面包括了众多的衍生型号。其中,小飞象(M4A3N2)坦克算是同盟国最早能够匹敌德国坦克的一款。

美国人用焊接技术在谢尔曼坦克四周加装38mm厚的钢板,再加上对车体的改进使小飞象的前装甲厚度达到了110mm到140mm,这种厚度的装甲几乎赶上了虎式坦克的防御水平(虎式侧面装甲82mm、前装甲102mm、炮盾135mm),值得解释的是小飞象之所以出现不均匀的前装甲,是因为坦克战中各国坦克手都知道坦克下部的装甲是最薄的!因此美国人反其道而行之疯狂加固正面的下部装甲。

小飞象的体重达到了38吨的水平,这已经很接近豹式坦克的体重。虽然小飞象采用了 独特GAA型500匹马力发动,单位功率为13.1匹。获得了优于虎式坦克的机动能力,后者全重57吨,发动机马力700匹单位体重功率在11左右。但是相比豹式坦克它还是处于下风!因为豹式坦克同样采用输出马力700匹的「迈巴赫12缸」发动机,但是体重限制在45吨以下,单位体重的功率超过了小飞象坦克。因此说小飞象机动性足以甩开虎式坦克却不是豹式的对手。但是在装甲防御上它可以死磕「虎王」坦克。

正面装甲最厚处达到了140mm,还具有34°到90°的倾角,超过了一般驱逐舰的防御水平。在德国齐格菲防线附近一辆失去动力的小飞象坦克,被虎王的88mm71倍径火炮8次命中却只有侧面的一枚被击穿。由此可见,虎王坦克无坚不摧的神话也是谣传。在最后是小飞象的火力优势。早期的小飞象主炮是75mm以后又出现105mm炮,以后统一采用的是76mm主炮。这一点和苏联的T-34一样,两款同盟国的坦克主炮都是76mm口径,比豹式的75mm多了「一毫米」,也算是战场上的优势了。


拥有厚实装甲的M4A3E2「小飞象」第一次亮相是1944年6月在进攻法国城市圣洛的行动中。在德国境内的一次坦克战中,一辆来自743坦克营的M4A3E2在因触雷而失去动力后,被8枚88mm炮弹击中除了一发穿过侧舷外,其余均未穿透。

意外惊喜 M4A3E2"小飞象"中型坦克

绰号「小飞象」的M4A3E2于1944年开始生产,主要是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战斗为步兵提供重装甲支援。装甲防护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在车身的前部和侧面焊接38mm轧制装甲,使得装甲厚度分别达到了101mm和76mm。传动装置同样得到额外装甲的保护。新型的铸造炮塔各个面的装甲厚度都达到了152mm,并安装了一门75mm A3主炮,这是一种用于支援步兵的理想武器。得益于福特V8柱状液冷引擎能够提供500马力,安装了额外装甲的的M4虽然达到了38吨重,在战场的表现仍然令人满意。

历史上的M4A3E2坦克完全是一个应急性的产物,但是却让人眼前一亮。在诺曼底登陆成功以后,美国人发现他们并没有预想中的势如破竹,而是被德军层层的工事防御,和已经换装黑豹坦克、虎式坦克的装甲部队击溃。装有51毫米前装甲的M4谢尔曼坦克在德国坦克面前似乎就是猎物,而M26潘兴坦克却研制还在受阻,迟迟不能到达部队。美军非常需要一种能够突破敌军阵地的坦克,贴近对手摧毁敌人的工事,以便尽早的收复法国。

于是格兰德·布兰科工厂将M4A3坦克进行了改进,通过在车身的前部和侧面焊接38mm轧制装甲,使得M4A3E2坦克的防护大大增强。而增强最大的是新的铸造炮塔,该炮塔前后左右都有152毫米厚度,正面火炮防盾厚度更是为178毫(跟虎王坦克都不逊色)。更有意思的是,跟很多坦克相反他的车体装甲比上部厚实,正面的装甲厚度为114mm-140mm,倾角34度-90度。由于采用了福特新型的GAA型500马力发动机,最大速度为35千米/每小时,转向速度也降低为30度每秒。该坦克可最初装备M3型75毫米37倍口径火炮用于支援和突破,也可加装105毫米榴弹炮,和M10坦克歼击车一样,后期它也可以换装M1A1和M1A2型76毫米炮用于反装甲作战。

美国军械委员会很快就通过了M4A3E2的生产批准,并希望能够早日投入到前线的作战之中。新的坦克一到欧洲就引起了美国士兵的欢迎,根据它硕大的体型以一家动物园里小象的名字,给它取了绰号叫做「Junbo」。

在战斗中小飞象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第一参加作战是在44年6月法国境内的圣洛伦索作战行动。而在德国齐格菲防线附近的作战中,一辆来自743坦克营的M4A3E2在因触雷而失去动力后,被虎王坦克的KWK43型坦克炮命中8发,仅有一发穿透其侧面,生存力之强让人为之侧目。但是小飞象也有他巨大的弱点,它没有安装类似M4A3E8那样的HVSS水平悬挂而是采用老式的VVSS悬挂装置,所以行进间射击没有E8稳定。过大的体重也让M4的底盘不堪重负(即便如此它的单位马力还是比虎式坦克要来的高,达到13.1马力/吨)。而且改造麻烦只生产了2个月产量为254辆,在M26坦克到达欧洲以后,小飞象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