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一号甲」小型运载火箭。(图/翻摄自新华网)

▲「快舟一号甲」小型运载火箭。(图/翻摄自新华网)

记者马叔安/综合报导

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高级研究员费学礼8日指出,中国大陆在2017年首次亮相了装备直径4米的固体燃料火箭「快舟-21」,以及两个助推器的「快舟-21A」运载火箭,一枚就可以携带50枚核弹头,且随著这个火箭平台的出现,大陆有可能以它为基础,发展出「世界上最大的洲际弹道飞弹」。不过《环球时报》10日回应,这篇文章的观点「错得离谱」。

费学礼在《国家利益》(The Natiomal Interst)杂志发表《下一个中国威胁:世界最大的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The Next China Military Threat: The World's Biggest Mobile ICBM?)。文章指出,俄国的 「RS-28」10吨载重液态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在2021年进入生产时,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核能攻击导弹,但在2017年中叶,中国大陆亮相了一个更大的固态燃料空间发射火箭,能够形成也许是世界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基础。

▲东风飞弹。(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东风飞弹。(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一个大陆网站2015年5月公布,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供的固态燃料空间发射车辆的资料,可以看出是「快舟-21A」运载火箭,这款火箭是以「快舟-21」作为基础,发展出世界上最大机动式洲际弹道飞弹,一枚就可以携带50枚核弹头。且解放军火箭军的每个洲际弹道飞弹,基本作战单位装备大约6枚飞弹,按照每个飞弹可以搭载50个弹头来计算,每个作战单位可以部署接近300枚弹头。

报导指出,大陆和美国、俄国一样,已有运载火箭基础,可发展洲际弹道飞弹,例如「东风-5」洲际弹道飞弹就是在「长征-1」运载火箭的基础上进行研发。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武器。(图/翻摄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网站)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武器。(图/翻摄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网站)

文章指出,至今没有「快舟-21A」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固态燃料洲际导弹的中国官方消息,「但如果假设大陆的战略策划者们打算放弃这个选择的话,那就太蠢了」。

针对这项说法《环球时报》报导回应,一位匿名的中国军事专家认为,所谓的「快舟-21」运载火箭研制洲际导弹「并没有太大实战意义」,以「快舟-21」为例,如果能够达到20吨有效载荷,那它的起飞重量将超过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级的「长征-5」运载火箭,目前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通常是在50吨以下,即便是重型的液体洲际弹道导弹,也不超过200吨,数百吨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不可想象,更不可能进行公路机动,「这样的洲际弹道导弹没有太大实战意义」,「美媒这篇文章错误百出,观点显得很业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