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中国最强音就关注过曾一鸣,觉得他嗓音很独特,最喜欢的是他的《4400》和《我要快乐》。后来拿了最强音年度冠军之后就消失在大众视野。这几天刷微博才知道他要复出了,身份很值得玩味——「直播歌手」,是去了YY直播(就是最近很火的摩登兄弟所在的直播平台)。曾一鸣在长微博里提了原因,意在「重回线上」,之前接触过的都是主播转专业歌手,作为专业歌手拥抱直播平台做主播,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种新角色转变,以及这个会成为未来歌手们的新出路么?


应邀而答

音乐人方向选择,曾一鸣梁博有著非常相似路径,前者是出道16年却在芒果的《中国最强音》里拿到了名副其实的全国总冠军;后者是截至目前口碑和实力均得到肯定的《中国好声音》总冠军,他们在获得冠军殊荣后,不约而同地选择推掉各种商业活动与商业合约,转而潜心埋头学习音乐,谋求专业上的精进,并把所有精力投入在自己的个人专辑中。

而外界,把他们的这一系列动作,统称为「隐退」。

我相信即使是知乎上,了解曾一鸣的人也并不多,而我最早了解曾一鸣,恰恰是他出道前在网上发布的第一首单曲,准确说是网路音乐剧的插曲《当我在爱你的时候》,同年,Flash风靡中国互联网,你能看到这首歌的动画MV蝉联各大Flash音乐TOP榜单,这就是曾一鸣的成就。

而那时,还没有《老鼠爱大米》,还没有《香水有毒》,还没有《QQ爱》,还没有《丁香花》,还没有《伤不起》,还没有凤凰传奇和筷子兄弟。

毫不夸张地说,曾一鸣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批网路音乐人,同期的还有签约分贝网的王瑾玫,也就是那个唱《猪之歌》和《香飘飘》的香香。

如今再回顾小鸣这批音乐人的发展历程,不禁感慨网路时代变化太快,曾经的先驱第一人,成了圈内老炮,然而十多年的磨砺,却未能将他身上的棱角磨光,性格中依然有锐利的一面,这锐利的背后是他对当今资本游戏的不满,这锐利的背后是精进十余年演唱实力所带来的自信,绝非中二少年愣头青的愤世嫉俗。

说回音乐,曾一鸣可能是华语流行里以「年」为单位衡量,演唱练习,声音养护,唱法科学,综合素质且进步最明显的歌手之一。

通常演唱若想有明显的进步(所谓「质的飞跃」)是相当难的,其一是我们要找到问题对症下药,其次你得有那个悟性和天赋,因为演唱不像拿笔写字,你的老师无法手把手帮你精确操作,你必须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悟性去参透一系列的发声技巧,并合理地利用,让自己的声音在不同种类的歌曲里充分发挥优势,从而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既有爆发力,又有柔韧的弹性,并最终向听众传达完整准确的情感,这才是真正优秀的歌手。

这里我以曾一鸣比较有代表性的演唱为例

《你就不要想起我》

原唱田馥甄,曾一鸣的版本是目前所有男声版里,唯一融合了田馥甄女版柔性和男版爆发的版本,是真正实现刚柔并济直击人心的版本。

这首歌的演唱难度主要集中在前后副歌的程度对比,关闭唱法结合混声的应用,以及流畅的运气,让曾一鸣把歌曲情绪堆积的合理又不过分,旁观者可以听到悲悯的色彩,感受歌手的投入程度,当我们讨论到这个层级时,什么高音不高音的,已经是这个级别歌手的基本功了。

《空心》

原版很多人都听过,但是真正被Live震撼到的,是曾一鸣的版本。

理由很简单,敢直播live唱这首歌的歌手,并且还能不出错的歌手,真不多。

此外,由于这首歌的和声发展与旋律写作略特殊,副歌处气息和情感的酝酿时间更短,因而留给歌手处理的时间就更短,密集的高音太容易失误了,而且从B到A的转换中你还要清空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变得「冷静」,很难。

以上两首,我都在曾一鸣的YY直播间听了Live完整版,曾一鸣的其他经典案例如《也许明天》《袖手旁观》,以后有机会再分享。聊到这里,不由地想起那天晚上曾一鸣心直口快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些不红的歌手不比任何人差,我们需要一个舞台,对那些常年霸占资源的人,我真的很看不顺眼。」各位真觉得那些被捧上热搜,天天屠榜粉丝自嗨的流量鲜肉可以称得上是「歌手」吗?

而这一切,正是曾一鸣最近几年遇到的困境:

有一线的实力,却混得还不如一个选秀节目的小奶狗小鲜肉。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曾一鸣为什么就不红呢?

我分析的原因如下

获得最强音冠军后的曾一鸣想得有些简单,巅峰时的自信心爆棚,例如他与《我是歌手》之间的故事就能反映出很多问题,但他的出发点是没问题的,比如专注做一张高质量的唱片为今后打下更稳固的基础。但他低估了为此付出的时间成本,以至于错过了发展黄金期,要知道他那时哪怕只需要做一首歌,或者再上个更火的节目,都未必会是现在这样。

这一切你可以把问题归于曾一鸣太年轻、太自负、太偏执、太狂妄,可是那张去日本完成的《神通》,可是普遍好评的,难道他实力有问题吗?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连《我们不一样》这种口水歌都能火到港澳台,过分投入到艺术追求的曾一鸣,是否该妥协,用其他方式接一接地气,用草根的方式重新出发?

也是在我思考探寻曾一鸣事业逻辑的同时,他与他的团队,选择在YY直播平台出发了。没看错,是直播平台,他每周会抽空去YY做直播,给网友唱歌,顺便在直播里分享一些演唱心得和演唱教学。

我想,曾一鸣会选择在YY直播唱歌,无非是在自己人生的第二个拐点把握一次机遇,首先YY的资源相对集中,更注重主播艺人的培养与经营,早期从YY走出来的歌手或者网红明星就无须赘述了,最近的摩登兄弟也是很鲜活的成功案例。其次YY在对主播艺人的商业孵化及运作经验上,应该现今所有直播平台里最丰富的,毕竟资历在那儿摆著呢。

有了比较不错的平台资源,剩下的只差曾一鸣与其团队在歌手和作品的经营上下功夫了,因为曾一鸣已经吃过一次亏,许许多多被埋没的优秀歌手和优秀的音乐人也吃过一次亏,没有理由再错过这次机会。

最后:

从2002到2018,这十六年里我对曾一鸣的印象始终未变,在长达十多年里,小鸣的声音没变,身份没变,他从网路中来,现在又重新通过网路平台出发。就是这样一个面对迅速变化的繁杂世界却处变不惊的曾一鸣,这一次他求变了,他要自下而上地重新出发。

我始终坚信,有实力的歌手,终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至少我自己,不想被鲜肉花瓶和他们的脑残粉们所俘虏,我们有理由给有真本事的人才一个舞台。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感概地说:无论哪个行业,最可悲的就是当别人在谈到你的专业时,却偏偏要带上许多与专业无关的东西。可能很多人习惯了看到那些虚伪的表象,所以直率敢说真话的人,反而不被待见。

曾一鸣在音乐这个领域,在国内一大批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同行中,无疑是专业上的佼佼者,这点,就连业内人士大多数都认可(外行要杠精的可以随意)。

16年前他创作国内首部网路音乐剧《爱你是个错误》,其中一首他的原创歌曲《当我再爱你的时候》在当时创下了千万收听记录。

在那个年代,这个数据是相当惊人的,可以说,他在那个时候就火过一把了。但可惜的是当时盗版所害,以至他没能获得自己该有的利益。

之后的十几年,曾一鸣经历了几度浮沉,却还是没能实现大众意义上的「大红大紫」。有的人就觉得这是他性格问题,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客观。因为一个出色的音乐人最重要的是用作品说话,用自己的专业说话,而外界却选择性失明地忽略他的专业表现,这意思难道是只要一个歌手性格被大家觉得很好就等于是专业强了吗?挑刺他性格的人都只是因为那档节目里几个关于他的镜头,就妄下断论,活像自己就生活在曾一鸣身边一样的了解他吗?谈音乐就该回归到音乐本身

曾一鸣原创的歌曲不少,例如《当我再爱你的时候》《烟花烫》《笙歌》《把你还给我》《可惜阴晴圆缺》《神通》《无法再见的时光》《4400》《后生我辈自在》……等等很多具有他个人鲜明色彩的优质音乐,他直播的时候还说过自己有大存量的原创没发表过的。

曾一鸣是唱作俱佳的音乐人,怎么到YY去直播了?

这个问题,归根到底,理性地看待,是目前音乐大环境的问题。就像影视剧圈子有的受到某些投资人青睐的流量小生们总是曝光度最大的,而一些有演技,专业过硬的演员却越来越少出现在大众视野……

如今的音乐大环境,传统唱片业基本上是一潭死水了,原因么,呵呵,地球人都知道,版权意识向来是某朝的短板,可传统唱片却是早年间优质歌手得到认可的渠道啊,这个渠道走不通了怎么办?

去选秀吗?可电视综艺只有那几个,专业的音乐人却是不计其数,僧多粥少,最后落到音乐人头上的选择权还剩多少呢?

如果在选秀节目中熬到最后了,也不一定就能大火,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资本看重的是流量咖,流量为王的概念背后所牺牲的就是内容品质。就好比电影票房不是衡量一个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但不少的电影人却被这样的电影市场所伤害。音乐也是类似的情况。某些资本者,看重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恰恰是这类人掌握了大部分资源。

音乐本身是很美好的,但却被太多人附加上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部分听众不是真的喜欢听音乐,对他们来说可能只在乎唱这首歌的人长得好不好看,只要颜值高,哪怕那个人站台上发呆什么都不干,也会有一大批NC粉在下边摇旗呐喊「爱豆我爱你」……

这样的音乐大环境下,从业人的出路在何方?真正做音乐的人在焦灼,而身为听众的我,也害怕好的音乐会越来越少,好的音乐人会越来越少。

曾一鸣的故事只是这个行业的缩影,有很多跟他一样有实力却拿不到好资源的歌手,他们当中有的人也曾经火过,但却敌不过青春老去而被资本所抛弃,有的人是不愿被圈内各种规则所束缚……

不管出于什么,但这些沉寂的音乐人偏偏又是对音乐有著很深执念的,并且有著相当实力与才华的。他们舍不得离开舞台,舍不得那些忠实的听众们,他们该怎么办?

所以曾一鸣来到YY的3410频道直播,这并非是坏事。他只是想找个地方唱歌,渴望有更多的知音。直播平台也是新兴的舞台,他去直播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就像十几年前人们不懂电商,可现在电商却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相信音乐也会有它与时俱进的新面貌。

再说了,曾一鸣如果不来网路平台,那喜欢看他现场的歌迷们现阶段要去哪里看?

音乐没有贵贱之分,YY直播又怎样,看直播的人比看电视的多了去了。互联网时代就是要抓住年轻人的口味和脉搏。这一点,曾一鸣开始尝试了。以他对音乐的专注,可以猜测他不会只局限于直播的,这只是一条路的开始而已,将来还有无限可能,音乐输出渠道说不定会被他捣鼓出新的模式。

曾一鸣的现场是什么级别的水平,毋庸置疑的属于一线水准。能看见有的人对他存在一些争议,但争议的主题不是他的音乐,而是别的,却还没见几个专业人士说他唱歌不行的。

某些流量咖敢唱现场吗?即使有,能保持高质量的又有几个?而资源却总是被一些面孔所占据,打开哪哪儿的网站,或者看音乐节目或者综艺,晃来晃去都是那几张脸,说真的,哪怕这些美得跟神仙似的,时间久了观众也会审美疲劳。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大道万千,殊途同归。无论是什么方式什么渠道,只要曾一鸣还走在音乐这条路上,他就已经比很多人强了,他坚持做 音乐16年了,即使在最低谷的时期依然没放弃创作,就凭这一点,他已经是赢家。我很佩服他,即使经历了那么多挫折,也曾在声带动手术之后面临著担忧和恐惧,但他都熬过来了,他的歌声比从前更加精进,他还在坚持创作,他也没有随波逐流,他还一直保持著自己独有的音乐风格和理念,他还有著对音乐的虔诚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梦想的追求。百折不挠,说的就是这样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说:曾一鸣不只是歌手,他更是一个音乐人,他自己写歌,他还能当音乐制作人。

网路平台是他一个新的起步和探索,他需要多元化发展。衷心地希望他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同时也让那些有实力而又被埋没的音乐人,能看见温暖和曙光

——PS: 郑重声明:以上皆是原创内容,如有转载,请注明该文章出处。


怎么说呢,成功了怎么都是对的,不成功又像之前那样被各种不看好,认为他狂啊、傲啊之类的,直播平台适不适合专业音乐人有待考证,但不管怎么说,能迈出第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凭曾一鸣的性格,选择入驻YY也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作为专业音乐人入驻也还是要真刀真枪拿出真格的本事来,行不行拉出来溜溜一试便知,这个我们就先不要杞人忧天了。最后,建议大家去听听曾一鸣的《4400》《神通》,听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他能获得《中国最强音》的冠军,对他选择去直播平台做主播你也可能会有新的看法。


 今年,曾一鸣36岁了。撇开音乐,他渐渐变成一个愿意多方面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经纪人王姐说,他其实就是一个理工男,自己录短视频,自己放字幕自己剪辑。

  就像今年春节的时候,他学会了玩抖音,没事往那儿一坐能刷上好几个钟头。当时特别流行海草舞,曾一鸣自己也录了一段。「现在看太傻了,还好没发出去。」他乐呵呵地说。

  但是在网路上,你还能找到他对音乐「较真」过的痕迹。一个曾经给曾一鸣编过曲的曲作者说:「棚里录音的时间其实并不长,连同和音主唱一起录完收工,一共5个小时,一首6分钟的歌,他连著来了5遍,而且是one take(指一次完成)。

一般业内的人都清楚,如今要求one take的歌手是凤毛麟角。只是通常情况下,曾一鸣不怎么在外行人面前聊这些事。用他的话说,那些美妙的歌唱技艺是他的武器,而他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掌握这些非凡技艺的人。

  他非常希望,把之前华语唱片最昌盛时期的试听感和视觉感都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但他并不著急。

  而面对真正渴望听到好音乐的观众时,一切的技巧都不重要了。

  他压根没想过要告诉别人,我这个音是怎么发出来的,那首很红的曲子的哪个部分是我想出来的。但他依然具有说不清的魔力,抖音上翻唱的那首《往后余生》颇具「一鸣特色」,获赞超过170万。

  简单到完全没有摆设的背景墙,也没有专业的环形灯,一头没做过造型的头发,一件略略发旧的白T恤,一个走过了几度沧海的男人。

他一度还停留在,歌手就应该靠发唱片才能立足的阶段。最强音之后,他推掉了许多报酬丰厚的商演,自己投了三百万做了《神通》这张专辑。他专门去了日本找了金牌制作团队,「走火入魔般在专辑制作上进行不计成本地投入。」

  这张专辑曾被视作是用来冲击《歌手》舞台所准备的大杀器,没有一个唱片公司愿意买下它。唯一一家出价100万,前提是要曾一鸣做旗下的签约歌手。

  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现实法则开始生效。在娱乐圈,高人气本来就是个小概率事件。一直拥有高人气且不断攀升不断向上,更是难上加难。

不仅仅是曾一鸣,最近几年,能顺利发片的歌手越来越少。

  「唱片市场不景气已经很久了,这是时代推动的,逆转不回来。」他偶尔和之前同期出来几个歌手朋友聚在一起小酌的时候,经常看到那些喝high了的过气歌手冲到酒吧的台上拿起话筒唱歌。「你一听这歌声,就知道这些人才是真正称得上是『唱歌的』。」

  「唱歌就如同一种艺术创作,里面包含了技巧和情绪,甚至是你的内心。」曾一鸣说。只有他懂那一批歌手的孤独和脆弱,他们怀念舞台也怀念唱歌,但是被时代大潮抛到了身后,怎么都追不上。 2018年9月,他正式入驻YY,成为平台有史以来第一个专业歌手比赛的冠军选手,同时也宣布,放弃线下市场专心直播。

  如果成功了,他还计划把同门师姐金池也带入进来。「有风险啊这件事」,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去做呢?

  「因为有很多音乐人和歌手都在等,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更适合的平台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而且,真正优质的歌手应该顺应这个时代继续往前走,让喜欢的人看到。」

  在曾一鸣看来,和其他线下节目比起来,直播的意义在于是能够「以更轻松的方式去听歌」。「我觉得直播可以承载的艺术形式有很多种,当然也可以是专业级别的唱歌。甚至在将来,越来越多的专业歌手开始直播后,一场直播就可以是一场live show,也不会再有人说直播歌手唱得不好了。」

  这是让他能够倾注所有心血去做的一件事。 大爱曾一鸣!


我觉得看直播比看综艺节目有意思多了,不但能听歌,还能学唱歌知识。看曾一鸣老师的直播,全程高潮无尿点,有一种超大的满足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