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讲卫生的宝宝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现实常常不如你所愿,很多父母在教孩子养成卫生好习惯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小麻烦——

  孩子爱上了抠鼻子

  习惯性吃手指甲

  随处可见,随手乱扔的玩具与垃圾

  ............

  孩子的这些坏习惯常常让家长们很头疼,而为了让小家伙们养成卫生好习惯,爸爸妈妈们试想着给孩子们制定各种规则。

  可最后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是方法不对还是孩子太顽固?也许试试这些小招数可以让家里的邋遢宝宝变身讲卫生的小天使。

  和牙刷成为朋友,让刷牙变得有趣

  刷牙,这个在大人眼里是每日必须的天经地义的小事,而在孩子的眼里却是一个本能抗拒的大事。

  拉锯战似的纠结,每天都会在家里上演。原本可爱的孩子,一提到要刷牙,立马是耍赖秒变熊孩子。不是磨蹭不刷就是敷衍了事。如何让刷牙变成孩子的日常呢?

  当刷牙成为一个好玩的游戏,孩子们一定会爱上刷牙!

  每天一早刷牙先生就来了,带着各式各样的牙刷。

  狮子也要刷牙呦!

  来,请用牙刷,

  刷!刷!刷!

  兔子也要刷牙呦!

  来,请用牙刷,

  刷!刷!刷!

  小朋友当然也要刷牙呦!刷!刷!刷!

  当可爱的刷牙先生领着小朋友把刷牙这件事情变成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小朋友们自然会很开心的去做。

  家长们与其大吼着:“要刷牙呀!”不如说:“你看,小兔子还有大象,大家都在刷牙呦”。有趣的说法让孩子欣然接受,因为他们心中想的一定是:我也要像小兔子一样,刷!刷!刷!

  故事中不仅有刷牙先生像做游戏一样领着小朋友刷!刷!刷!还能让孩子们理解刷牙的好处和不刷牙的危害。生动的情节和有画面感的图画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看完这本书,我们一起刷牙去。

  不说教,幽默搞怪中让孩子不再抠鼻子

  家有爱抠鼻子的小鬼,有时不仅抠鼻子,抠完后还把手指往嘴里放,很多妈妈为此很是头疼,常常把“不许抠鼻子”挂在嘴边!可这句话并不会让孩子们有所收敛,倒不如给他们讲个故事。

  奈莉长了一个很好看的鼻子,可她有时候却忍不住会……抠鼻子!可万万没想到,这一次抠鼻子导致她的手指头卡在鼻孔里拔不出来了。

  在请来了医生、警察、消防员、科学家……使出各种绝招,试图帮助奈莉把手指头弄出来,却以一系列令人捧腹的失败告终。

  最后,奈莉的鼻子到底怎样了呢?

  一系列荒诞搞怪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幽默中了解抠鼻子的严重后果。在日常中的“不许”不管用时,也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里说“不许”,更容易传递“不许”的内容。

  以孩子的视角看吃手指甲的后果

  上完厕所不洗手,摸完东西吃手指……这些行为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大人们的苦口婆心反倒让孩子们更抵触,倒不如以孩子的视角看病症,让他们在病症中看到自己。

  大狗医生既是甘家的宠物,也是甘家的私人医生。他总是能对甘家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每个人的发病原因进行治疗。

  甘宝宝上完厕所总是忘记洗手,在摸完屁屁后还在吃手。果不其然,他生病了,肚子好疼。

  吃手

  大狗医生为他治疗,告诉他肚子里有寄生虫所以肚子才会疼。

  用好玩的图画,找来大狗医生以诙谐逗趣的方式给孩子们一些生活忠告,让他们更直接地了解一些病症,并从中理解什么是坏的要及时更改的习惯。不用家长的苦口婆心与啰啰嗦嗦,用孩子们轻松接受的方式养成卫生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改掉乱丢垃圾坏习惯

  家里有个小邋遢,拿了东西常常随便丢。玩具、零食、垃圾扔得家里满地都是。

  在孩子们的脑子里没有“秩序”“习惯”的概念,也不懂得什么是“卫生”、“整洁”、“干净”,他们觉得井井有条的生活环境和乱七八糟的生活环境没有什么区别。这些就需要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告诉他们了。

  在一个臭烘烘的城市里有一个爱干净的安娜,她每天都在大街上清理垃圾,可垃圾并没有因为她的打扫而变少。

  一开始有些人不但笑话她,还继续在街上乱丢垃圾。可安娜依然怀着想让城市变得更干净的梦想,并一直为此努力着。

  有一天,一个神秘的小伙伴出现了,帮她一起打扫卫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他们的打扫队伍中,最终,臭烘烘的城市变得整洁了。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是在模仿中长大,所以对于他们而言,言传身教变得更重要,想让他们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大人的我们就要像故事中的安娜一样,不用唠叨与说教,亲身示范起到榜样作用,孩子们一定会看到并学习起来。

  孩子卫生好习惯的养成让各位爸爸妈妈费尽心思,希望这些方法能在各位宝宝身上实验成功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