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鋪子作為零食行業的佼佼者,大家對它一定不陌生。那一句「讓嘴巴去旅行」,早已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理念。而在去年「雙十一」和「雙十二」的狂歡購物日,它也一舉拔得頭籌。良品鋪子的「零食王國」在慢慢地建立。

「哇~這麼優秀它是怎麼做到的?」有讀者可能會問。今天我們就結合OML實驗室的「新零售九大模塊」,和大家說說一個不同於我們既往認知的良品鋪子,和它背後的故事。

羅馬非一日建成,從2006年武漢廣場第一家30多平米的小店和60款零食,到今天2000多家門店和1500款零食,十二年來良品不變的就是堅持變革的心。

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零售業的變革大幕拉開。這一年,良品鋪子將3700萬會員信息匹配到2000多家「智慧門店」系統,通過大數據平台實現單店單客的用戶群體精準分析與消費需求挖掘,最終在「雙十一」和「雙十二」大戰中取勝。它用探索和實踐成果回答了兩個關鍵問題:新零售時代,休閑零食企業如何做好產品?要做成新零售標杆,背後需要多大的決心、多深的積累?

我們就結合OML實驗室的上篇文章《實測4米5!新零售這水 其實有點深。》中介紹的「新零售」九大模塊跟大家分析一下良品鋪子的新零售模式:

大數據運營能力:

目前良品鋪子的伺服器每月新增數據容量達到1個多TB,包括服務評價數據、商品評論數據、社交媒體數據、地理位置數據、移動APP數據、活動註冊信息、門店交易信息等等,形成了龐大的數據源。

全渠道會員整合能力:

在需求提煉方面,良品鋪子的渠道十分多元,包括平台電商、社交電商、線下門店等,多渠道的信息整合是巨大的挑戰。自去年良品與阿里開始深度合作,便將會員信息全部打通。為了捕捉變化多端的消費趨勢,良品鋪子以周為單位研究消費大數據,平均每月抓取超過200萬條顧客評論,通過反饋數據來洞察消費者的行為和偏好。

強大的柔性生產能力:

良品鋪子已經擁有200多人的商品研發和品控團隊,開發了1500款零食。這些零食全部是通過消費者研究和大數據分析中獲取精確的會員畫像,將人群和消費場景進行細分,從中預測不同的消費需求。

完備的倉儲體系:

如果說線上渠道滿足便利性優勢,門店則補充了前置倉、體驗、社群經營等功能。良品鋪子上線了倉庫信息化管理系統,這套系統能夠確保門店補貨訂單在4小時內得到響應,還能篩選出加急訂單優先發貨。

重構零售供應鏈體系:

良品鋪子自建全渠道終端和供應鏈體系,早在2008年良品鋪子就開始了信息化布局,上線了門店信息化管理系統,強大的信息化系統支撐,使其高效地管理庫存管理、調度智能物流、打通會員體系。良品鋪子新改建的物流工廠「良品1號」已能實現自動化配貨,二期還將繼續建設完善。「良品1號」能保證3000家門店的精準配送和自動補貨。

單店數字化經營能力:

良品鋪子開發的新應用「城市熱力圖」,將數據銀行的數據導入他們CRM系統,以目標門店為核心,迅速掃描門店周邊三公里區域內的有效客流,形成消費者熱力圖。對購買時間進行分析,進而根據需求推送促銷信息。

大數據銷售系統:

智慧門店的建設促使了線上線下的打通,是2017年良品鋪子最重要的新零售戰略步驟。從6月開始,直到雙十一前夕,與阿里合作打通了2100家門店,完成了會員數據、支付、財務核算和大數據營銷系統的對接。

人工智慧應用能力:

良品鋪子建立了自身的物流分公司,滿足了消費者對配送速度和質量的需求,提高了用戶體驗。而人工智慧的應用降低了配送成本,2017年良品鋪子將繼續試水針對寫字樓定製的無人零食貨櫃,通過測試消費數據來挖掘辦公場景的零食消費需求。

以用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

2016年良品鋪子全面上線全網顧客心聲系統,對從海量顧客評價中獲取大數據和關鍵詞,從顧客的角度出發追溯問題。

「新零售」實現了「人、場、貨」的轉變,良品鋪子也深刻認識到一點:打造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靈活機動組織是最核心的根本。

在自己的「零食王國」里,良品鋪子不再是我們所認識的那個它,而成為了一個精準種草的「數據狂人」、一個應用人工智慧的「智慧團隊」、一個專註研發的「超級物種」。

不論你是傳統零售商、製造企業還是電商企業,如果想獲取更多關於「新零售」的資訊,歡迎關注「OML實驗室」公眾號,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和你分享我們的研究成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