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一部宏伟如史诗又细腻如散文诗的电影,尤其是看了不少很有见地的影评之后,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了提笔的艰难。

清华,似乎只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时代敢于想像自己可以与之产生联系。但或许正是因为后来明白了它的分量而主动与之疏离,才让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一样,离它越来越远。就像《无问西东》片尾出现的那些颇有成就的名人,对于我也是似曾相识却又遥不可及的存在。

所以于我而言,《无问西东》很可贵的一点在于它虽献礼清华,却没有以这些神坛上的人物为主体去书写他们的伟大成就来让观众顶礼膜拜,而是把他们悄悄安放在各个时代的背景之中,去讲几位相对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人生选择,去感染比他们更加平凡的我们。

纵然清华是顶尖的名校,他的学子也是正常人,所以《无问西东》的故事虽为清华故事,却包含著共性的情感和共通的文化。

所以我认为它绝非部分带著戾气的影评人所声称的文化权贵在强行进行文化输出并借此彰显优越感,而是在这所学校的文化中择取创作者所认为的普适价值来献给大众。当然,这价值观你未必认同,但也不必臆测其用心叵测。

《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时代的故事。这四个故事在剧情上彼此独立又上下关联,在立意和主旨上更是一脉相承。所以虽然有时片中年代的转换并没有设置衔接点,依然能做到形散神不散。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这是借张果果之口给出的开场白。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因为「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

身处或盲从、或黑暗、或动荡、或浮躁的四个年代的年轻人,都遇到了世俗带给他们的困惑。

吴岭澜(1923年,北平):文科成绩出众,实科成绩很差。在是否要转科的问题上他犹豫不决,因为当时最好的学生都在学实科。(现在这问题依然存在,我和我的一些朋友也遇到过相似的困惑。)

梅贻琦老师告诉他:「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这真的是段提纲挈领的一段话,真正引入了电影的主题。

而让吴岭澜真正领略了梅老师的话,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的,是泰戈尔访问清华时,梅老师和他身边卓越的一群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用他们的自信与笃定去诠释了这段话。而当时的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

陈楚生并非职业演员,学习经历与吴岭澜也相去甚远,但他身上儒雅的气质让他成为了这个角色的合适人选。在李芳芳导演的调教下,陈楚生的吴岭澜颇具文人风骨,无论是初时的青涩且迷茫,还是后来的沧桑而从容,都极符合我对那个时代文人的想像。

沈光耀(1938年,昆明):战火纷飞的年代,他通过了测试被证实有潜质成为飞行员去参与战斗。教官告诉他们:「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内心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而当他决定去当兵,母亲亲自从香港赶来,用家训和亲情劝阻了他。

当日军的飞机在头顶盘旋之时,已身为老师的吴岭澜在壕沟里给他的学生介绍泰戈尔的诗《爱者之贻》,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告诉他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我的真实。」这群学生中就有沈光耀。

随后敌军的轰炸机血洗了这片土地,面对著眼前生灵涂炭,沈光耀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面对自己的真心去当兵。而当一次次任务执行结束时,他又总是不顾危险飞过同一个村庄的上空,为村庄里的穷人们投递食物。而下一个时代的主人公陈鹏,就长在那个村里。

王力宏的身上很有青春的气息,也有难得的不令人讨厌的贵气,这都很符合沈光耀的角色特点。在表演上,他演出了活泼灵动,也演出了热血和真性情。这段故事,无关爱情,却无比浪漫,感动了许多人。

米雪老师真的是好演员,仅有的两场戏,把一个有涵养、识大体的富家太太身上的优雅、高贵和母性光辉都诠释了出来。

陈鹏、王敏佳、李想(1962年,北京):这个故事体现了它的包容性,三位主角里有两位并非出自清华。这个故事也最丰富,充满著对比与讽刺。为了替老师打抱不平,王敏佳和李想联手伪造了一封信,当东窗事发之时,李想因为害怕失去支边名额而沉默,王敏佳不得不独自承认这件事以及其连锁反应带来的一切罪责。王敏佳被公开批斗之时正是李想正式被授予支边名额作报告之时,一边是痛苦的深渊,一边是意气风发,大有《红楼梦》续书里黛死钗嫁的讽刺意味。王敏佳万劫不复,李想也要承受无尽的悔恨。此时,自小吃百家饭长大深谙爱与被爱之道的陈鹏告诉王敏佳:「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也告诉李想:「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而整个事件源头的老师和师母,则是更彻底的悲剧。面对没有爱情的婚姻,老师不想虚假的给予,可他所谓的真实只是不作为——对老婆无休止的冷暴力,对学生维护他的行为也置若罔闻,任由更大的悲剧发生。而师母则是不愿接受丈夫早已不爱他的现实,仍然默默的给予,并将怨气化成魔鬼,去疯狂的撕打、报复,将自己逼疯,逼死。

然而无论是李想的明哲保身,还是老师师母明明不爱却不分开而祸及他人,我们似乎都没办法去过分批判,只是叹息:时代使然!比他们的行为更让人感到绝望的,是那些落井下石的人,无论是从活人到活死人的王敏佳,还是从活死人到死人的师母,他们给予过任何的同情吗?不过是煽风点火后又一哄而散。

所以敢表达为了照顾人不想去研究所意愿的陈鹏、敢于遵从内心去管老师家务事的王敏佳才显得更珍贵。

章子怡把纯真中带著些许矫情和小骄傲的王敏佳表现得很到位。也把王敏佳劫后重生从无助到坚定的过程表演得很震撼,哪怕只有半张脸。

黄晓明将陈鹏的至情至性演绎得恰到好处,一个身上却有如此强大的爱的力量的孤儿,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甘于奉献的人。当他摘下帽子露出明显脱发的脑袋时,才意识到他的爱与责任不只给了心爱的人,也给了国家和事业。

铁政很好的呈现了李想的心理状态,他与好友相处时笑容的无邪,呈递血书时眼神中的坚定,东窗事发时脸上的纠结,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也相信他对支边名额的在意除了对个人荣耀的追逐,也确实怀揣著想要去奉献的心。

李想在支边中救了一对青年男女,这对青年后来生下了张果果。

张果果(21世纪,北京):和平年代,出身名校,他要面对的是职场的尔虞我诈。

为了一家奶粉公司的广告策划,他认识了一个为了四胞胎安全降生而来到北京的困难家庭,但广告提案失败,他也成为公司高层内斗的牺牲品被迫跳槽,他选择继续去帮助这个家庭。

David:张果果的前上司,提案失败后陷害他,让他成为牺牲品;

Robert:张果果的前同事,希望张果果提供David的把柄,除掉David;并提醒张果果继续帮助四胞胎家庭可能会带来无休止的麻烦;

Susan:张果果的秘书,猜测张果果故意促成提案的失败,为自己跳槽铺路。

面对Susan的揣测,他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你猜。」但Robert的话确实让他犹豫了,但最终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去揭发David,继续帮助四胞胎家庭。他拒绝Robert的理由很简单:「我和你们不一样。」这或许从他们的名字上也早就能可见一斑:一个满是英文名的广告公司,只有他坚持使用张果果的本名。

很多人觉得这一部分的故事太平淡,但想来它实在是最接近我们:「世俗是如此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这才是大多数人需要面对的现实。我们实在无力去改变世俗中不好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去参与,不去参与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善意的回应了。

张震的表演不加用力,没有一句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没有一个狰狞抽搐的夸张表情,但人物的人格魅力却由此而生:不去做无谓的对抗,只是做好自己。

韩童生老师把Robert的圆滑表现得入木三分,纵然他对张果果说的话虚虚实实,但当他看到骑著摩托车队驶过的一句「活的多么尽兴啊」,或许无心,却绝对由衷。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说到底,《无问西东》的四个故事讨论的都是「真实的活著」。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所以我们都太能理解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践行内心的真实,但至少该对真实活著的人怀著几分敬意吧。

回过头来看,《无问西东》当然不可能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有的人愿意因为喜欢而忽略所有缺点,自然也会有人更纠结于它的缺点而给出不满意的评价。这都很正常,也正如片子主旨一样,每个人都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

不过更多的时候,我更愿意试著去理解和认同创作者,而不是急于否定。有人觉得这是谄媚,但我只是想让自己谦卑一点。尝试理解更容易让自己感受到美好,尝试认同也不代表盲目认同。基于这样的心态,我想要试著去回答一个质疑。

有人批评说四个时代的故事篇幅太不平均了,我不认为这是缺点。

25年到38年的故事,主人公亲身跨越两个年代,面对面的进行了思想和精神的传承;38年到62年则是生命与希望的传承;62年故事本身,有著同辈的思想传递(陈鹏托底王敏佳,陈鹏告诉李想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李想又传给了张果果的父母);而62年到21世纪则是代际互动的传承。

这种差异性的篇幅安排,恰恰实现了故事讲述方式的丰富性和传承的多样性。

还有人对关于真实的议题不置可否,但《无问西东》还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吴岭澜穿过校园时,一群青年在雪地里拉著小提琴;西南联大简陋教室里,被大雨淹没讲课声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沈夫人,给前来报丧的青年端上了曾经常给儿子煮的莲子汤;陈鹏带著王敏佳模仿核运动恣意的狂奔……即便不去谈大道理,也可以只问深情,只问自由。

另外要对因为片子在写清华故事就感觉自己受到了蔑视而故意唱反调恶意差评或到处高调宣誓自己因此不看的人说,你强装自己凌驾于一切的看似有个性有态度的行为并不能证明你的傲骨,倒有可能出卖了你内心深处的自卑。(注意:此处特指该限定条件下的人群,不包括理性差评和一般性的无感人群)

纵然清华有高门槛,但或许在人生的某个刻度线上,大家离它的距离一样远。区别只在于有的人在努力缩短著距离甚至最后越过了它,而有的人把它逐渐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遥不可及。


看这部电影之前,没有看任何的宣传和简介,两眼一抹黑直接进去看了,看完如饮茅台,绵柔而又充满热烈。

整部电影时间跨度有一个世纪,看似毫无关系的4个故事,冥冥中却因某个东西传承,这个东西就是「善」。

电影传承人性之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不应畏惧路途的艰辛,这就是无问西东。

米雪饰演的沈母,贵气而又从容,对儿子谆谆教导时掩面而泣的场景,令人动容难以忘怀。

说这部电影是作为北大百年校庆片的,我觉得存在一定的偏见。西南联大一定程度上是浓缩的中国近代史,影片后面打出那些赫赫有名的人名时,我分明感觉得到了整个电影院屏住呼吸的震撼。

这部电影因为有了这样的氛围,所以章子怡、黄晓明、陈楚生凑在一起,一点也不突兀,演技可圈可点,情节令人回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