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一部宏偉如史詩又細膩如散文詩的電影,尤其是看了不少很有見地的影評之後,前所未有的感覺到了提筆的艱難。

清華,似乎只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時代敢於想像自己可以與之產生聯繫。但或許正是因為後來明白了它的分量而主動與之疏離,才讓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一樣,離它越來越遠。就像《無問西東》片尾出現的那些頗有成就的名人,對於我也是似曾相識卻又遙不可及的存在。

所以於我而言,《無問西東》很可貴的一點在於它雖獻禮清華,卻沒有以這些神壇上的人物為主體去書寫他們的偉大成就來讓觀眾頂禮膜拜,而是把他們悄悄安放在各個時代的背景之中,去講幾位相對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人生選擇,去感染比他們更加平凡的我們。

縱然清華是頂尖的名校,他的學子也是正常人,所以《無問西東》的故事雖為清華故事,卻包含著共性的情感和共通的文化。

所以我認為它絕非部分帶著戾氣的影評人所聲稱的文化權貴在強行進行文化輸出並藉此彰顯優越感,而是在這所學校的文化中擇取創作者所認為的普適價值來獻給大眾。當然,這價值觀你未必認同,但也不必臆測其用心叵測。

《無問西東》講述了四個時代的故事。這四個故事在劇情上彼此獨立又上下關聯,在立意和主旨上更是一脈相承。所以雖然有時片中年代的轉換並沒有設置銜接點,依然能做到形散神不散。

「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有勇氣前來。」這是借張果果之口給出的開場白。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呢?因為「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

身處或盲從、或黑暗、或動蕩、或浮躁的四個年代的年輕人,都遇到了世俗帶給他們的困惑。

吳嶺瀾(1923年,北平):文科成績出眾,實科成績很差。在是否要轉科的問題上他猶豫不決,因為當時最好的學生都在學實科。(現在這問題依然存在,我和我的一些朋友也遇到過相似的困惑。)

梅貽琦老師告訴他:「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這真的是段提綱挈領的一段話,真正引入了電影的主題。

而讓吳嶺瀾真正領略了梅老師的話,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的,是泰戈爾訪問清華時,梅老師和他身邊卓越的一羣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啟超、王國維、徐志摩)用他們的自信與篤定去詮釋了這段話。而當時的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

陳楚生並非職業演員,學習經歷與吳嶺瀾也相去甚遠,但他身上儒雅的氣質讓他成為了這個角色的合適人選。在李芳芳導演的調教下,陳楚生的吳嶺瀾頗具文人風骨,無論是初時的青澀且迷茫,還是後來的滄桑而從容,都極符合我對那個時代文人的想像。

沈光耀(1938年,昆明):戰火紛飛的年代,他通過了測試被證實有潛質成為飛行員去參與戰鬥。教官告訴他們:「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內心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而當他決定去當兵,母親親自從香港趕來,用家訓和親情勸阻了他。

當日軍的飛機在頭頂盤旋之時,已身為老師的吳嶺瀾在壕溝裏給他的學生介紹泰戈爾的詩《愛者之貽》,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並告訴他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裏,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我的真實。」這羣學生中就有沈光耀。

隨後敵軍的轟炸機血洗了這片土地,面對著眼前生靈塗炭,沈光耀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面對自己的真心去當兵。而當一次次任務執行結束時,他又總是不顧危險飛過同一個村莊的上空,為村莊裏的窮人們投遞食物。而下一個時代的主人公陳鵬,就長在那個村裡。

王力宏的身上很有青春的氣息,也有難得的不令人討厭的貴氣,這都很符合沈光耀的角色特點。在表演上,他演出了活潑靈動,也演出了熱血和真性情。這段故事,無關愛情,卻無比浪漫,感動了許多人。

米雪老師真的是好演員,僅有的兩場戲,把一個有涵養、識大體的富家太太身上的優雅、高貴和母性光輝都詮釋了出來。

陳鵬、王敏佳、李想(1962年,北京):這個故事體現了它的包容性,三位主角里有兩位並非出自清華。這個故事也最豐富,充滿著對比與諷刺。為了替老師打抱不平,王敏佳和李想聯手偽造了一封信,當東窗事發之時,李想因為害怕失去支邊名額而沉默,王敏佳不得不獨自承認這件事以及其連鎖反應帶來的一切罪責。王敏佳被公開批鬥之時正是李想正式被授予支邊名額作報告之時,一邊是痛苦的深淵,一邊是意氣風發,大有《紅樓夢》續書裏黛死釵嫁的諷刺意味。王敏佳萬劫不復,李想也要承受無盡的悔恨。此時,自小喫百家飯長大深諳愛與被愛之道的陳鵬告訴王敏佳:「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我什麼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時候把我推開。」也告訴李想:「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而整個事件源頭的老師和師母,則是更徹底的悲劇。面對沒有愛情的婚姻,老師不想虛假的給予,可他所謂的真實只是不作為——對老婆無休止的冷暴力,對學生維護他的行為也置若罔聞,任由更大的悲劇發生。而師母則是不願接受丈夫早已不愛他的現實,仍然默默的給予,並將怨氣化成魔鬼,去瘋狂的撕打、報復,將自己逼瘋,逼死。

然而無論是李想的明哲保身,還是老師師母明明不愛卻不分開而禍及他人,我們似乎都沒辦法去過分批判,只是嘆息:時代使然!比他們的行為更讓人感到絕望的,是那些落井下石的人,無論是從活人到活死人的王敏佳,還是從活死人到死人的師母,他們給予過任何的同情嗎?不過是煽風點火後又一鬨而散。

所以敢表達為了照顧人不想去研究所意願的陳鵬、敢於遵從內心去管老師家務事的王敏佳才顯得更珍貴。

章子怡把純真中帶著些許矯情和小驕傲的王敏佳表現得很到位。也把王敏佳劫後重生從無助到堅定的過程表演得很震撼,哪怕只有半張臉。

黃曉明將陳鵬的至情至性演繹得恰到好處,一個身上卻有如此強大的愛的力量的孤兒,同時也是一個優秀的甘於奉獻的人。當他摘下帽子露出明顯脫髮的腦袋時,才意識到他的愛與責任不只給了心愛的人,也給了國家和事業。

鐵政很好的呈現了李想的心理狀態,他與好友相處時笑容的無邪,呈遞血書時眼神中的堅定,東窗事發時臉上的糾結,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人,也相信他對支邊名額的在意除了對個人榮耀的追逐,也確實懷揣著想要去奉獻的心。

李想在支邊中救了一對青年男女,這對青年後來生下了張果果。

張果果(21世紀,北京):和平年代,出身名校,他要面對的是職場的爾虞我詐。

為了一家奶粉公司的廣告策劃,他認識了一個為了四胞胎安全降生而來到北京的困難家庭,但廣告提案失敗,他也成為公司高層內鬥的犧牲品被迫跳槽,他選擇繼續去幫助這個家庭。

David:張果果的前上司,提案失敗後陷害他,讓他成為犧牲品;

Robert:張果果的前同事,希望張果果提供David的把柄,除掉David;並提醒張果果繼續幫助四胞胎家庭可能會帶來無休止的麻煩;

Susan:張果果的祕書,猜測張果果故意促成提案的失敗,為自己跳槽鋪路。

面對Susan的揣測,他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你猜。」但Robert的話確實讓他猶豫了,但最終他還是給出了自己的選擇:不去揭發David,繼續幫助四胞胎家庭。他拒絕Robert的理由很簡單:「我和你們不一樣。」這或許從他們的名字上也早就能可見一斑:一個滿是英文名的廣告公司,只有他堅持使用張果果的本名。

很多人覺得這一部分的故事太平淡,但想來它實在是最接近我們:「世俗是如此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這纔是大多數人需要面對的現實。我們實在無力去改變世俗中不好的東西,但我們可以選擇不去參與,不去參與可能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最善意的回應了。

張震的表演不加用力,沒有一句聲嘶力竭的吶喊,也沒有一個猙獰抽搐的誇張表情,但人物的人格魅力卻由此而生:不去做無謂的對抗,只是做好自己。

韓童生老師把Robert的圓滑表現得入木三分,縱然他對張果果說的話虛虛實實,但當他看到騎著摩托車隊駛過的一句「活的多麼盡興啊」,或許無心,卻絕對由衷。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說到底,《無問西東》的四個故事討論的都是「真實的活著」。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所以我們都太能理解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踐行內心的真實,但至少該對真實活著的人懷著幾分敬意吧。

回過頭來看,《無問西東》當然不可能是一部完美的作品,有的人願意因為喜歡而忽略所有缺點,自然也會有人更糾結於它的缺點而給出不滿意的評價。這都很正常,也正如片子主旨一樣,每個人都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

不過更多的時候,我更願意試著去理解和認同創作者,而不是急於否定。有人覺得這是諂媚,但我只是想讓自己謙卑一點。嘗試理解更容易讓自己感受到美好,嘗試認同也不代表盲目認同。基於這樣的心態,我想要試著去回答一個質疑。

有人批評說四個時代的故事篇幅太不平均了,我不認為這是缺點。

25年到38年的故事,主人公親身跨越兩個年代,面對面的進行了思想和精神的傳承;38年到62年則是生命與希望的傳承;62年故事本身,有著同輩的思想傳遞(陳鵬託底王敏佳,陳鵬告訴李想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李想又傳給了張果果的父母);而62年到21世紀則是代際互動的傳承。

這種差異性的篇幅安排,恰恰實現了故事講述方式的豐富性和傳承的多樣性。

還有人對關於真實的議題不置可否,但《無問西東》還有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吳嶺瀾穿過校園時,一羣青年在雪地裏拉著小提琴;西南聯大簡陋教室裏,被大雨淹沒講課聲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經歷了喪子之痛的沈夫人,給前來報喪的青年端上了曾經常給兒子煮的蓮子湯;陳鵬帶著王敏佳模仿核運動恣意的狂奔……即便不去談大道理,也可以只問深情,只問自由。

另外要對因為片子在寫清華故事就感覺自己受到了蔑視而故意唱反調惡意差評或到處高調宣誓自己因此不看的人說,你強裝自己凌駕於一切的看似有個性有態度的行為並不能證明你的傲骨,倒有可能出賣了你內心深處的自卑。(注意:此處特指該限定條件下的人羣,不包括理性差評和一般性的無感人羣)

縱然清華有高門檻,但或許在人生的某個刻度線上,大家離它的距離一樣遠。區別只在於有的人在努力縮短著距離甚至最後越過了它,而有的人把它逐漸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遙不可及。


看這部電影之前,沒有看任何的宣傳和簡介,兩眼一抹黑直接進去看了,看完如飲茅臺,綿柔而又充滿熱烈。

整部電影時間跨度有一個世紀,看似毫無關係的4個故事,冥冥中卻因某個東西傳承,這個東西就是「善」。

電影傳承人性之善,對於真善美的追求,不應畏懼路途的艱辛,這就是無問西東。

米雪飾演的沈母,貴氣而又從容,對兒子諄諄教導時掩面而泣的場景,令人動容難以忘懷。

說這部電影是作為北大百年校慶片的,我覺得存在一定的偏見。西南聯大一定程度上是濃縮的中國近代史,影片後面打出那些赫赫有名的人名時,我分明感覺得到了整個電影院屏住呼吸的震撼。

這部電影因為有了這樣的氛圍,所以章子怡、黃曉明、陳楚生湊在一起,一點也不突兀,演技可圈可點,情節令人回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