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位数学相关职业的资深军迷。

说实话,我并不看好枭龙!

枭龙战机2002年完成设计,2003年试飞成功,据报道,整个研制周期只有四年左右。想一想,2002年的时候,歼10战斗机尚未成熟,中国的战机科研力量当时应该是很薄弱的,而且相对于一般三代机近十多年的研制周期,枭龙的研制周期太短了!平庸的设计水平,仓促的周期,注定了这款战机是一款略显潦草的型号!

成飞研制枭龙的目的,主要由两个。一是积累战机的设计经验,锻炼队伍,其次是出口创汇。枭龙战机基本上是中国出技术,巴基斯坦出钱,中国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转让,手把手教授巴基斯坦飞机的设计建造技术,双方各取所需。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款二代半的枭龙战机还是很实用的,用于替代原有的大量老式战机,并且对应印度的米格21机群也优势明显,更为重要的是,这款战机让巴基斯坦拥有了一定程度上自主制造飞机的能力,在战时可以不受制于人,即便不能完全独立地建造飞机,但是很多的维修、维护、改进等工作都可以自己做,对巴基斯坦的国力来说,这就足够了。

从技术水平来讲,个人感觉枭龙还是定义为二代半战机更为合适,说是三代机略有勉强,它的战斗力可能仅仅能胜过早期的性能较弱的三代机,与经典的F16、米格29之类还有较大的差距。

枭龙战机属于轻型战机,这一点是较大的硬伤,我们都知道,战机体型越大,载油载弹量和航程更远,在战斗中一架重型战机效率是远胜于轻型战机。此外,重型战机的改进余地更大,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战机的航电设备的性能与体积成正比,大型战机可以轻松安装更多的设备、更大功率的雷达,而轻型战机则要处处掣肘,斤斤计较。

从我们国家的歼10的使用情况,就明显能看出一点。战机正在朝著重型的方向发展,歼16、歼20无不如此,国家向重型战机倾注了更多的力量。在实际使用时也能看出,重型战机更为通用,无论是战巡南海还是绕岛飞行、防空识别区警戒等任务,苏30和歼16用起来更顺手,而歼10战斗机则很少出镜!

所以总结来说,轻型战机侧重于防御,并不是很适合国土辽阔的中国,再加上枭龙的技术水平有限,明显无法匹敌我们周边国家的空军战机,所以未能在中国空军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中国已经有了歼10,再增加一款定位类似的战机会明显增加后勤保障的压力,得不偿失。

欢迎各位关注我的头条号:博士讲军事,我会定时分享军事方面的内容给大家!


现在的中国空军早就已经不大批量列装纯轻型战斗机了(大量的还未退役的二代半轻型战斗机除外),中国空军部队目前唯一装备的体型比较小的主力战机型号,也就国产歼-10系列了。

由成飞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发的国产「枭龙」轻型系列多用途战斗机项目,虽没有成功竞标中国空军自己的项目,但也很快的找到了巴基斯坦这个合作伙伴。目前该款国产系列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已经大批量的在巴基斯坦的空军部队服役,难能可贵的是巴基斯坦也在几年前通过成飞的一对一辅导帮助,获得了该款国产系列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相关的制造生产以及大修的能力。

至于,中国空军为何不考虑装备这款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显然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其中还是有很多原因的,并且中国空军也是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这个决定的。首先的一个原因,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这款由成飞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发设计的国产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从战机一开始的相关设计,就没有考虑过日后会装备于中国空军部队,这也使得这款国产战机很多的战术指标都达不到或者说是不符合中国空军提出的相关要求。这也使得,这款物美价廉的国产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很难融入到中国空军部队的战机装备体系之中。

其次就是,这款国产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为了获得在空中足够强的空中机动性能以及最大飞行速度,按照巴基斯坦空军意思搭载的依旧是来自俄罗斯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也与中国空军意图将所有现役战机全面换装国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理念背道而驰。最后就是,也比较客观的讲,国产「枭龙」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综合作战能力还是要比中国空军自用的国产战斗机机型要差一些,这也使得中国空军也对这款国产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实在不感兴趣。当然了,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枭龙」战机肯定是可以全面「吊打」印度自产的LCA 轻型战斗机的。

不过也有好消息的就,作为成飞研发的纯外贸出口型的「枭龙」多用途轻型战斗机也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了,近些时候更是成功获得了来自缅甸空军的订单。


这是一个在以前争论很厉害的话题,多年过去了,再回首也是颇有意思(本文图片都是精选)。

FC-1「枭龙」(巴基斯坦称JF-17「雷电」)是一款为巴基斯坦定制的,由巴基斯坦投资,中巴联合研制(主要是中国研发,巴基斯坦学习)的轻型单发3代机。为了照顾巴基斯坦的国情(也就是钱不多),枭龙要求价格要十分的便宜,所以在性能上,最开始被定位为一款入门级的3代机;其最初的原型机翼神融合度并不高,机体材料尽量少用昂贵、技术要求高的复合材料,横向飞控系统还是使用的两余度控制增稳;雷达对常规战机目标最大探测距离只要求达到8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只要求达到1.6马赫,就连飞行过载也只要求达到8G(常规3代机为9G),因此一度被称为准3代机,甚至被贬低为2.5代战机。

FC-1的01架原型机,使用的还是常规边条,常规进气道,航电系统也不怎么好

FC-1首架原型机于2003年首飞,在这个时代,其原有的性能要求,就是巴基斯坦自己也不再满意,提出了升级的要求。成飞也是厉害(重点是歼20总师杨伟厉害),仅仅不到3年(2年8个月),2006年,枭龙04架原型机首飞,气动大改(类似F/A-18E/F超级大黄蜂的大边条设计、类似F-35的DSI进气道设计,更好的翼身融合设计)、航电大改(玻璃化座舱、垂尾电子舱、更好的中国产的雷达,对常规战机目标最大探测距离增加到115公里),最大挂载增加到4吨(原为3.8吨),最大飞行速度增加到1.8马赫,最大飞行过载增加到8.5G。

大改后的枭龙「脱胎换骨」,完全是一款标准的3代机(在飞行过载方面,其实美国3代舰载机经常被限制在7.5G),尤其其航电系统十分不错,甚得巴基斯坦和我国军迷的喜爱。

枭龙最早于2007年交付给巴基斯坦(先期使用,还没定型),要说正式服役,那就是2008年甚至是2009年的事了。也正是在那几年,国内网路上兴起了大片的争议声,那就是我国到要不要装备一批枭龙战机。当时我国3代机数量只有500多架,大批2代机还在服役(1000多架),急需替换,而我国军费也只有500多亿美元(2008年标准)。因此,很多人认为,我国可以适当的采购一批枭龙战机,以加快老旧战机的换装速度;而且,FC-1是一款多用途战机,拥有不错的对地能力,可以补充我国空军对地攻击能力的不足;再者,作为一款「外贸机」,如果我国自己也装备一批,能够增强客户的信心,促进外销。在当时,即使是一直自誉预测十分精准的笔者(主要是时评方面),也是比较偏向于这种观点的。

枭龙挂载我国CM-400AKG对地导弹,最大速度5.5马赫,最大射程240公里

然而,很难有人能够预料到,此后的10年,中国发展速度有这么快,军费增长幅度有这么猛。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3代机难以1:1的替换2代机,大概会采取1:2甚至是1:3替换的方法。然而后面的事实告诉大家,中国还真就是用3代机接近1:1的替换2代机的;由于替换速度过猛,甚至于现如今,笔者都有些担心2代机够不够替换了(因为很多机龄还比较新)。这个真实的历史,对于目前一些担心歼20太贵,我国装备不了多少,怀疑我国最终能装备多少架隐身战机,怀疑我国是不是只能1:2的替换隐身战机的人很有参考价值——你们只是重蹈上一代军迷/上一次的覆辙而已。

枭龙挂载巴基斯坦产的RA′AD「雷电」巡航导弹,最大射程350公里

当你有足够的资金去装备更好的歼10、歼11B时,你当然不会想著去装备整体性能差不少的FC-1。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总装备数量就那么大。而且我国空、海军似乎还比较偏爱重型机,像美国空军F16的装备数量是F-15的3倍左右(随著F-16的退役,目前还有2倍多),而我国两个系列(歼10系列、苏27/歼11系列)的数量基本是相同的。可见,我国空、海军在战机装备方面是比较有「壕」情的。对于这样一只军队,轻型的FC-1自然不怎么看在眼里。这也跟我国国情比较相关,毕竟对手很强,幅员很辽阔,有广袤的海洋利益需要守护。总之,传说部队以前有种说法,「要打赢,买30(苏30)」;而现在,要打赢,买20(以歼20为代表的系列最新型号),500-1000架歼20不是梦!

作者:晨曦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因为本身枭龙就是一款专门为巴基斯坦量身定制的战斗机。那么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适合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战斗机,未必就适合中国空军。因为两国空军的定位明显是不同的,潜在的对手也是不同的。和中国空军现役的歼-10、歼-11等主力战机相比,枭龙也显得有些「落后」。虽然该机确实廉价又好用,但是我们自然是看不上的了!让我们以一组数据来看中巴两国的本质不同:2017年,中国的国防支出预算已经突破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才有80多亿美元,尽管和往年相比涨幅较高,不过折合人民币也就500亿左右。一万亿和500亿的差别有多大?

由于巴基斯坦本身经济实力有限,相应的军费支出也不会太多。巴基斯坦空军在选购战斗机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像印度那样「只卖贵的,不买对的」了。枭龙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廉价,它瞄准的是中低端高性能的需求市场,比起西方和俄罗斯的三代机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枭龙单价只有800万美元左右,而法国的阵风是1.1亿美元。买二手的F-16、米格-29、幻影2000初始价格倒也便宜,关键后续的维修和保养又是个问题。

安装了先进的航电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枭龙足以对抗米格-29、幻影-2000、早期型号的F-16,因此巴基斯坦空军对这款中巴合研的战斗机也是相当的满意。

另外,中国帮助巴基斯坦筹建了枭龙生产线,这无疑也有助于巴基斯坦提高本国航空工业实力,掌握相应技术、培养相关人才。这款战斗机还有著很不错的外销前景,巴方还可以通过枭龙将国产战斗机出口向第三世界国家。而我们,当然有更好的选择!


枭龙战机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一款第三代多用途战斗机。它以高性价比活跃于世界军工市场,受到许多国家关注。但是作为制造者之一的中国,却迟迟没有装备这样一款战机,这是为什么呢?

想要知道问题所在,我们得先将问题的主角拿来说一说。枭龙战机是一款多用途准三代战斗机,动力方面采用了ws13发动机,加推力达81.4千牛能够实现超音速飞行。火力方面,作为一款轻型战斗机,枭龙战机的武器挂架多达七个,除了常规的近距离空空格斗导弹外,还能够挂载反舰和反鱼雷导弹,其总外挂能力可以达到3.6吨。雷达可以跟踪40个目标,并同时能够对其中两个发动攻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枭龙战机采用了新一代四冗余度纵向电传操纵系统,这使得枭龙战机既有传统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又具备电传系统的高操作效率,再还节约了成本。综合来看,新生儿枭龙战机在三代机中有它的一席之地,甚至相对于老牌三代机如f16的老型号,枭龙战机还有一定的优势。

既然枭龙战机真的有这样优异的性能,那我人民解放军为何不列装呢?诚然,相对歼7系列和米格21系列,枭龙的的确确有压倒性的优势。但与巴基斯坦不同的是,我人民解放军在中轻型战机里已经有了歼十。而歼十作为我国高度自主研发的战斗机,无论在航电还是武器系统等方面,相对枭龙又拥有全方位的优势。换句话说,枭龙战机很好很强,但是它还不够强,在我解放军的歼十面前,基本不够看。自然也就没有引入的必要了。

或许还有人疑惑,中国歼七这款在当年相当优秀的二代战斗机,我国生产了数千架,目前也并没有退役,说明中国对于低端战斗机是有需求的。为什么不列装枭龙战机来取代老旧的歼七系列战机呢?是的,现代空战中,已经没有歼七这种二代机的立足之地了。高强度的电磁对抗与雷达博弈,需要优秀的三四代机去完成。

歼七战机,在中国其实处于一种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的鸡肋地位。继续服役吧,没有足够的性能打高强度的空战,退役吧,几百上千架的规模势退役必形成巨大的空白,中国优秀的飞行员数量定会大大减少。对于歼七战机,祖国或许有更多考量,比如改进成无人机?这里不赘述了。

再者,枭龙战机再便宜它也是战机,就算只需要几百万美元乘以歼七战机的数量它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再加上要重新建设全新的保养系统,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是的,中国现在是有钱了,但是我们不能像印度那样随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歼20正在紧张的服役后期,全新一代战机也在构造当中。优秀的人总是要向前看的嘛!大国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去研发更加先进的战斗机,歼七歼八的位置可以慢慢由苏27系列和歼十系列来顶。至于枭龙战机,对不起,中国真的不需要枭龙战机。


性能难以满足我们现在需求,枭龙是作为廉价三代机解决方案而存在,其前身是与巴基斯坦上世纪80年代合作的超七计划,依据巴基斯坦这种第三世界穷国国情而设计的。

上世纪80年代是中美蜜月时期,更是美巴蜜月时期,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每年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给巴基斯坦。那时候巴基斯坦空军以此购买了批F-16,也经美国同意,以美援向中国定制以歼-7为基础,大量使用西方设备,改进的战斗机,那就是超七计划。

但是因为众所知道的原因,中美关系恶化,我们被制裁,而巴基斯坦因为支持中国也被断了美援,超七计划缺乏资金支持,又断了西方设备来源只能胎死腹中,但整个进度已经过半,巴基斯坦已经投入大量资金。

当时巴基斯坦是打算放弃的,但是成飞相当够意思,不希望就这样白白打水漂,再三建议下保留项目,暂时冻结。到了新世纪,随著我国航空技术发展,以及俄罗斯的参与,原计划中的西方设备完全可以被取代,双方继续推行,才有了现在的枭龙。

而枭龙的研发设计,是充分考虑到巴基斯坦国情进行取舍,其性能进行了很多方面进行放弃和弱化。

其弱化的第一个方面是在结构上,枭龙的机体结构设计是沿用了歼-7的设计布局,飞机整体改动需要做一大堆静力分析,比较费钱费时,沿用之前超七的整体结构,无疑最省钱省时间。

其二是复合材料,虽然当时我国已经完全攻克了复合材料技术,但是考虑到成本较高,而且巴基斯坦没有维护复合材料的能力,所以枭龙除了起落架等极少数部位,未使用复合材料,大量使用硬铝合金,因而枭龙在结构重量方面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其三是飞控电传,我们当时在歼-10上已经使用国际先进的三轴四度余完全数字电传的飞控技术,但是枭龙采用相对廉价的混合式电传操纵系统。

在纵向采用了数字式全许可权四余度加两余度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控制机动性能最关键的襟翼、全动平尾;横向则采用数字式两余度有限许可权控制增稳,以机械式操纵系统为备份,控制方向舵和副翼。简单言之,就是省钱。

同属枭龙战斗机这种轻型战斗机更适合巴基斯坦这种国土面积小的国家,其航程和作战半径小的缺点,不是问题。

所以说更适合巴基斯坦这种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和需求,他是个廉价的三代机解决方案。值得称道的是成飞在这样的框架下,通过优秀的设计布局,通过设计进行弥补性能。

除了哥特式大边条设计大幅度提高亚音速升阻比,其PPC处理器的WMMC航电构架和DSI进气道非常出色,完全是三代半水平的神来之笔,而且花费低廉,性价比非常之高。

商用PPC处理器加WMMC航电构架,使得枭龙在航电上不输给三代半战斗机水平,巴基斯坦自己的说法枭龙的处理速度是其F-16C/D的20倍。

DSI对于减重效果非常好,有效的平衡了弱化所带来的重量代价。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近期,巴基斯坦宣布将增加购买枭龙战机,现阶段,除了缅甸购买16架枭龙、奈及利亚购买三架枭龙外,再也没有别的国家要购买枭龙了。3月20日,沙特宣布将购买最新型美制F-15战斗机。打破了之前传出的沙特空军将购买100架枭龙的消息。为何性价比高的枭龙战机,没有很好的出口呢?

枭龙作为一款单发准三代机,性能一般。最大载弹量仅有3.8吨,航程不远,仅有2500公里;作战半径就更差点了,采用第三方俄制RD-93型发动机,造成战机后期的维护保养,比较麻烦。

目前,我国并未装备枭龙战机,影响了枭龙的出口。枭龙毕竟是按照巴铁的需求研制的,考虑到巴铁在军备上投资不会太大。这样巴铁既可以拥有符合自己需求的战机,又可以提升航空工业的生产技术。对巴铁来说是一举多得。

目前,我国也在研发双发版的枭龙,加大载弹量,同时加装空中加油管,增加战机的空中加油能力,增加了战机的航程。现在有需求购买枭龙类轻型战机的国家,基本没有空中加油能力。一方面,沙特这些有钱国家,更倾向于性能优异的F-15、F-16战机。一些预算小的国家,倾向于购买战斗力强大的二手F-15、F-16,也不愿意购买战斗力高不成、低不就的枭龙战机。

我国之前在出口武器装备时,基本上是「有啥卖啥」,最多就是根据客户需求,做一些小修小补。现在欧美等国在武器装备出口营销能力做的非常出色,除了武器有明显的实战经验外,还在积极游说客户,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打造相关武器装备。


采购苏27的时候已经给出答案了啊

1.中国幅员辽阔需要大航程的作战飞机才能有效巡逻,中国这么大的土地面积以米格29那种小航程的飞机根本不能有效的执行任务。

2.中国需要大载荷武器装备携带量多的,战机武器挂载量多多任务能力就强而类似于枭龙这种载荷低的飞机不能有效的对付地面或者海上目标,挂了反舰导弹就要牺牲对空导弹这种在轻型飞机上多见而重型战机挂载两中两近还能携带2-3枚重型反舰导弹或者炸弹。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国在向苏联采购苏27战机时米格公司推荐我国米格29就被拒绝,所以枭龙战机不会装备太正常了20多年前就已经证明短腿战斗机不适合我国新世纪的需求。


因为枭龙战机是一款轻型战斗机,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土范围较大,同时作战需求较多的国家来说,装备这样一款战机是十分不合适的。

枭龙战机属于轻型战机,对于巴基斯坦等这样的国家,装备使用起来还是很实用的,首先是价格低廉,其次是技术难度低,而且性能已经能够足够满足作战需要。而中国,则面积十分广大,需要防御的区域又实在太多,因此使用枭龙这样的轻型战机是无法满足需要的。

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从俄罗斯进口战机时,当时俄罗斯首先展示的是米格29战机,但是当时的中国方面负责人就认为这种航程较短的战机无法满足中国空军的实际作战需要,更需要的是像苏27这种拥有大航程重型战斗机。

同时,现代战机越来越往重型化发展。比如第三代战机,随著多用途化的发展,琦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吨位也越来越大,比如美海军的F/A18E/F战机在不断改进之后,就几乎成了一款重型战机。而像五代机,由于隐身需要,外加武器内置、大油箱等等因素,无一例外都是重型机。

而中国之所以研发枭龙战机,可以说是转为巴基斯坦等这样的国家研发的,国土范围小,同时作战需要不大,枭龙这样的物美价廉的轻型战机实际上远比阵风、苏30等这些战机更具有吸引力。


枭龙战机是一款性能中庸的要地防空战斗机,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三代机的佼佼者。它的设计开发全部都是中国成飞集团负责的,只因为为了照顾巴基斯坦拥有自己航空工业的心情,便将全部技术资料和设备移交给巴方,在巴基斯坦旁遮普邦建立总装基地,巴基斯坦也将其视为国产战机向全世界推广,这个时候中国要自己装备的话几乎要向巴基斯坦交钱了,这是国内军工业也不可能容忍的,因此国内空军部队至今没有列装枭龙战机的案例。

枭龙战机的设计是基于对战斗机的航程没有太高要求、面对南亚三哥的高精尖空优战斗机也不敢奢望有太好的高空优势的巴方实际需求而定的,巴基斯坦要求赋予枭龙战机的技术优势仅仅是较全面的中低空支援能力,以及配合巴基斯坦空军主力机型F-16战机的有限作战性能。这就与幅员辽阔、强手如林也有没有西方先进三代机的中国需求背道而驰了,我们需要的是歼-10这样具备强大多用途作战能力的装备。

解放军也不会满足于获得辅助三代机作战的一般机型,我们的追求是匹敌F-16甚至F-35的高性能三代机或者四代机,因此在上世纪末的90年代一边积极引进俄罗斯的苏27战机、一边又大力发展国产的歼-10系列,最终实现两者之间的高低搭配。再考虑到中国已经装备了3000架歼-7和歼-8等二代机,完全不缺少与三代机搭配使用的低端要地防空战斗机,这也就没有了装备枭龙战机的必要。当然,这并不是说枭龙战机的性能只配担当辅助角色,而是它的研发设计是基于巴基斯坦的需要确定的,对于我国空军来说是不必要的存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