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八詠樓,

  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

  氣壓江城十四州。“宋朝李清照《題八詠樓》

  詩詞漫讀:站在千古風流的八詠樓上,極目開闊。那江山國事,留給了後人來憂愁。

  在你的腳下,水澤密佈,鎮住了南方三千里的水國家園,你巍峨的氣勢,如同劍一樣,籠罩了西川十四州。

  編者解詩:李清照是詞中皇后,這個天才才女生在書香門第,少小就有才名。這是一個大家閨秀式的古典女孩。18歲的時候,她和長她三歲的丈夫趙明誠結婚,也算金童玉女,郎才女貌,家庭安定,生活幸福。所以她的詞風清麗流暢。

  43歲的時候,清兵攻陷了青州,李清照被迫和丈夫帶着15車的家當南下,一路顛沛流離,到了鎮江的時候鎮江失守。直到第2年春天才到了江寧。逃難而來,自然是生活困頓。

  45歲的時候,她的丈夫,死在了南京。

  48歲的時候,她改嫁了。因爲婚姻並不幸福,兩個人的婚姻維持了幾個月。對方看重的是她的名氣。而清高的李清照,只是想託付一個真心的人。這肯定不現實。她又不肯妥協。

  晚年沒有過多的記錄。有人說她活了71歲,有人說她活了67歲。

  不過無論是67歲還是71歲,在古代也算是高壽的。這也許得益於她喜歡用詩詞來寄託自己。但現實的中國人總是以一個女人的現實圓滿來衡量這個人一生的命運。從這一點看她第一任丈夫死了之後,她就一直過得非常的不幸福。我有時候也在想,48歲以後的她是靠什麼維持生活呢?

  和她的那些哀婉悱惻的詞作不一樣,她流傳下來的詩作雖然少,卻是另外的一種極其鬚眉大氣的狀態。有一首“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爲世人所稱道,可以說是豪傑之筆,那麼這樣一首八詠樓,同樣是有的開闊沉渺的風情,如果不是特意標註是李清照寫的,你無法相信是出自於一個女子的手筆。

  這首《題八詠樓》,是李清照逃難到南方之後,和第二任丈夫已經離婚,獨自一個人決然一身,51歲的作品。

  一個51歲的古代的女子,經歷戰亂,家破人亡。站在了南朝時候所建造的八詠樓上。寥寥數筆,寫出了蒼茫無盡,又浩淼豪邁的詩句。其中不動聲色地用了兩個典故。

  所謂千古風流八詠樓,位於浙江金華市的城區,爲南朝的時候所建造。歷代著名的詩人對他它有多有歌詠,所以李清照說千古風流。

  其中最得意的最讓人回味的一句話是,江山留與後人愁。也就是說,歷朝歷代的風雲變幻,都沒有動搖過八詠樓。這個江山留與後人愁,其中這個後人也包括她自己吧。這真是江山依舊,人物全非。這句含而不盡的話,既指出了國家江山全璧的艱難,也點出了她本人的愛國之心和現實憂患。

  有人說這句話太俏皮,太豁達。那是他根本就沒有了解李清照的生活際遇。如果這個愁字不包含她自己,那她就不是李清照了。但是這個“江山留與後人愁”,遠比那些詞令裏輕愁薄恨,來得更加的深沉雋永。

  但是更開闊的在後頭。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這個很寫實。南宋已經失去了一半河山。金華重要的地理位置,作爲女性的李清照,有着比普通人更多的歷史敏感。她爲什麼用十四州呢,因爲南唐的詩人和尚貫休,寫給吳越王的詩中有“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吳越王好大喜功,叫貫休改作一劍霜寒四十州。貫休說,州難添,詩難改。這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目前的實力,就在這裏,作爲和尚不打誑語的我,不改詩。

  李清照在這裏寫十四州,致敬貫休,南宋已經政權中心南移,江山破碎,想恢復舊河山,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但是表面上來看,這首詩非常俊朗豪邁,也符合金華的地理特徵,沒有過分的誇大,也含着她不言的憂患。畢竟她是國破家亡,經歷過逃難的人。

  一個女子在人生的暮年,有如此開闊的心胸筆力,說實話,我除了佩服,別無話說。這首詩可以和小李杜的詠史詩媲美,但氣勢上,又別有劍氣。這是那個寫,綠肥紅瘦,閨閣閒情的李清照嗎?那個聽風有愁,聽雨多淚,小詞婉約的才女嗎?

  古話說,詩言志,詞言情。我想正是這種內心的堅韌的,超脫了男女的愛國情懷,這纔是她能夠真正長壽的原因。不管生活如何的漂泊苦難,這個中國古代的才女,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心志,自己的情懷,走完她的一生。

  讓我們重讀這首非常有氣勢的詩,瞭解詞之外的詩人李清照:“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編者爲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歡迎留言置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