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永遇樂元宵》說自己躲在簾子底下看人間煙火,難道不就是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嗎?那個人是不是指李清照?還有辛棄疾多處遣詞造句都從李清照那兒化用過來,也模仿了易安體。同為濟南二安,辛棄疾是不是很喜歡她?


首先,謝邀。

其次,請題主不要隨意拋出這種讓人看完之後噴飯的不負責任的可笑猜想……

其三,化用是很常見的詩詞創作手法,學習借鑒是正常行為,畢竟李清照的高度在那邊。

其四,寫小說的話倒是個腦洞,但問題是,你得查一查兩人的生卒年月日,李清照死的時候辛棄疾還只是少年,接不上啊孩子。


這麼說,真男人果然都喜歡男人。


水龍吟 過南劍雙溪樓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裏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滄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念奴嬌 和趙錄國與韻

為沽美酒,過溪來、誰道幽人難致。更覺元龍樓百尺,湖海平生豪氣。自嘆年來,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東風歸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莊周,夢中蝴蝶,花底人間世。記取江頭三月暮,風雨不為春計。萬斛愁來,金貂頭上,不抵銀瓶貴。無多笑我,此篇聊當賓戲。

賀新郎 再用前韻

鳥倦飛還矣。笑淵明、瓶中儲粟,有無能幾。蓮社高人留翁語,我醉寧論許事。試沽酒、重斟翁喜。一見蕭然音韻古,想東籬、醉臥參差是。千載下,竟誰似。 元龍百尺高樓裏。把新詩、殷勤問我,停雲情味。北夏門高從拉攞,何事須人料理。翁曾道、繁華朝起。塵土人言寧可用,顧青山、與我何如耳。歌且和,楚狂子。

賀新郎 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喚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水調歌頭 君索餘賦野秀、綠繞二詩。餘詩尋醫久矣,姑合二榜之意,賦水調歌頭以遺之。然君才氣不減流輩,豈求田問舍而獨樂其身耶

文字覷天巧,亭榭定風流。平生丘壑,歲晚也作稻粱謀。五畝園中秀野,一水田將綠繞,?稏不勝秋。飯飽對花竹,可是便忘憂。 吾老矣,探禹穴,欠東遊。君家風月幾許,白鳥去悠悠。插架牙籤萬軸,射虎南山一騎,容我攬鬚不。更欲勸君酒,百尺臥高樓。

辛棄疾是不是喜歡陳登


...差了56歲。


看了一圈回答,覺得還是要鼓勵下題主。

你這個腦洞開得還是不錯的,邏輯上沒啥問題,就是以後記得先百度下這兩位的年齡和生平,爭取下次開一個有理有據的腦洞。


題主說的是哪種喜歡?

李清照死的時候辛棄疾才十四五歲。

詩詞裏借鑒或直接引用前人的句子的,實在太多,並不算什麼事。


辛棄疾是很博學的,他一定讀過很多書且記憶力好,不然你看他那麼喜歡用典故卻沒有掉書袋的裝逼感,那麼喜歡化用前人詩句卻另有新意。

他應該就是讀過李清照的詞,覺得「哎呦不錯哦」。不過這個喜歡怎麼也扯不到兒女之情上去,兩個人年齡差太大了,又沒見過。


辛棄疾化用的詩句多著呢

用過的典也多著呢

這個問題根本邏輯不通嘛


嚇一跳,剛想說是不是李清照死的時候辛棄疾還沒有南下…你這太扯了,英雄惜英雄而已,後來者稼軒欣賞前輩女中豪傑易安居士。而已


emmm沒研究過這倆人,不過講真這種情況我們一般看做表現了李清照詞的廣泛深遠影響。

當然,搞不好這兩家人有交集,使辛對李從小印象深刻之類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