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水平沒法和蘇辛周姜柳比,應該和秦觀晏幾道歐陽修一個水平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關於李清照的提問這麼多,這已經是我接到的第六個邀請了。在諸多問題中,這一個是最難回答的,因為評價一個詞人的水平有很多衡量標準,我們評價一個詞人時,不僅僅要考察他的作品,還要考察他的詞史貢獻。

柳永為什麼地位高?因為他創作了大量詞調,拓寬了詞的體式。蘇軾為什麼地位高?因為他豐富了詞的內涵,促使了詞體獨立。周邦彥為什麼地位高?因為他結北開南,注重格律,引領了一代詞風。姜夔、張炎為什麼地位高?因為他們強調意境,提高了詞體地位,影響一直延續到清代。這些詞人對詞體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少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詞都不會發展成今天這樣。但是這些詞人在當時未必知道,他們的行為會在詞體發展進程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我們再來看李清照,拋開詞人身份,她還是一位詞學理論家,其《詞論》雖篇幅不長,卻是詞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獻。《詞論》的最大貢獻在於它明確提出「詞」是獨立於「詩」的一種文體,而不是所謂的「詩餘」,並總結了詩詞之差別,所以我們才說詞體「推尊」的進程在南宋就開始了。此外,她制定了一套標準,並按此標準評價了眾多前輩詞人,這些評價對不對,我們暫且不論,引用劉毓盤先生的話:「陸遊《老學庵筆記》謂其譏彈前輩,既中其病,此但知其一也。至謂詞別是一家,此非深於詞者決不能為此說」,可見李清照的詞學素養絕對沒有問題。

一個時代的人有一個時代的任務,李清照和柳永、蘇軾等前輩詞人一樣,很好地完成了歷史交給她的任務。文人和他的文學史貢獻是不可置換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為歷史不能重來。至於這個貢獻是大還是小,要放置到那個歷史節點中去考察,李清照不可能重複完成柳永、蘇軾已經完成的任務,她只能在那個時間做好她自己。至於李清照為什麼沒有取得三大家、七大家之類的稱號,與她身為女性有關,但並不僅僅是這個原因,主要原因還是詞史影響,這就是另外一個大問題了。

說完詞史貢獻,再來說作品,李清照是兩宋之交傑出的詞人,秦觀、晏幾道、歐陽修也是當時傑出的詞人,在我看來,他們的創作水平都是一流的。如果拋開詞史貢獻,包括蘇軾、柳永、周邦彥等人在內,兩宋這些名家的創作水平都是一流的,只是各有偏重。

這就又有一個衡量標準的問題,比如你要問朱彝尊和納蘭容若誰的水平高,這就沒法回答,現在納蘭詞火的一塌糊塗,而在雍乾時期納蘭詞被批判的一錢不值,後來連批都沒人批了,因為那個時候以「清空」、「醇雅」為準的,朱彝尊是詞壇宗主,但現在有多少老百姓知道朱彝尊呢?你可以說朱彝尊的水平低嗎?可以說納蘭水平低嗎?創作路徑不同而已。

李清照的作品時隔千載,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必有過人之處,在上一個回答中,我引用了張端義評李清照《聲聲慢》之語:「一起真乃公孫大娘舞劍手。自來詞家未有連下十四疊字者,後半『點點滴滴』,又用疊字,俱無斧鑿痕。『守著窗兒,為自恁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中有此奇筆,真間氣也」。大多數人讀詩詞時只能止於文字詞採,而不會考慮聲韻格律和內涵意境。

寫了這麼多,該下一個結論:李清照是兩宋交替之際最傑出的詞人之一,是詞學史上重要的理論家之一,她的作品有難以模仿和複製的獨特風格,且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反映了宋人南渡前後的心態變化,是我們研究兩宋詞和兩宋歷史的寶貴資料。

唐人善詩而不作詩話,宋人善詞而不作詞話。此亦善易者不言易也,不知善言詞者莫如宋人。我們作為後人,在評價歷代名家時,只能總結其得失,概括其長短,至於譏嘲諷刺,我們不配。


謝邀。

首先要明確一個道理:文無第一。也就是說在文學這個方面很難判斷地位的高下,我們只能夠根據經驗和人們達成的共識來判斷,這個判斷標準的公信力比起理工學科的「定理」、「公理」是要弱很多的,肯定會有人不服,因此以下答案只能算是一家之言,我盡量客觀並爭取更多人認同,若有人不贊同,還請保留意見。

雖然人們基本上能夠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蘇辛在詞壇的地位確實是高出其他人一檔(類似於李杜在詩壇的地位吧),但是沒有任何憑據說明晏殊父子和歐陽修在詞的創作方面不如周邦彥、姜夔、柳永,至少來說很難服眾。而我恰恰認為歐陽修在詞壇的地位應該處於僅次於蘇辛那一檔的頂尖地位,與柳永在伯仲之間(恕我孤陋寡聞,周、姜的詞我讀的不多,在此就不獻醜討論他倆了)

至於李清照,我認為她在作詞方面的創作水平與歐陽修基本持平,格局不如而技藝高出一籌,這一籌主要體現在李清照身為女子特有的那一份細膩。她在花間詞派裏李清照的地位應是直逼號稱「花間鼻祖」溫庭筠的。

為何這裡單獨拎出歐陽修來討論呢? 我們來看看李清照借用歐陽修的名句創作出的《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再來看歐陽修的原詞《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雖說是借用,但是李清照在繪景和情感表達上似乎是更細膩一些。歐陽公這裡主人公的形象稍顯單薄,而李清照的最後一句神來之筆,直接讓主人公百無聊賴的愁思面容躍然紙上,可見其作詞功力之強勁。

可能憑藉一首詞的對比來比較歐陽修和李清照有些草率,畢竟歐陽公寫出過諸如:「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 這些名句;但是李清照同樣也有「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些妙筆生花的詞句。至少來說,李清照在詞的創作度方面不比歐陽公差這一點,大抵是可以達成共識的。

當然,歐陽公的文和詩寫的是極好的,這點李清照就稍差些(文有《醉翁亭》,詩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至於柳永的地位,參照蘇軾那句「我詞何如柳七?」,或可得出一些有效結論。

因此,基本上可以推斷出李清照在作詞方面應是除卻蘇辛二人之外的頂尖水平,換算成直觀的式子是: 蘇軾≈辛棄疾>柳永 ≥ 歐陽修≈李清照。

必須再次強調的是,這個答案必然是不完全嚴謹的,但是李清照並沒有被今人高估這一點,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自古紅顏多薄命」,並不完全是古代文人憐香惜玉的多情詠嘆,也是中國古代女性人生命運的真實悲歌。翻開漫漫 2000 多年來的封建文明史,哪朝哪代這一弱勢羣體的人生不是悲劇性的?


漢唐時期總算封建盛世吧,王昭君遠涉胡沙,楊玉環馬嵬殞命;就是遠在春秋時期,越女西施天天浣紗湖畔,招誰惹誰了?難道天生麗質也成了她的錯誤?竟然要替鬚眉受過,被封建正統文人罵為滅亡吳國的「禍水」,無端成了政治鬥爭祭壇上的替罪羊……


相比之下,李清照在生命的早期還真要算這一羣體中的幸運兒。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屬「後四學士」之一,是北宋著名學者;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愛女,也知書能文。家庭濃厚的學術氛圍,使李清照從小就受到翰墨薰陶,加上她生性穎悟,幼年就詩名早著。她不但是名副其實的名媛閨秀,也是父母疼愛有加的掌上明珠。父親向來說話含蓄,他曾喜不自勝地宣稱:「中郎有女堪傳業。」表面上是推崇東漢蔡邕的女兒蔡琰才華出眾,其實骨子裡還不是誇獎自己的女兒錦心繡口、卓爾不羣?這並不是乃父緣於溺愛而謬讚,時人也是這麼評說的:李格非的女兒「其文淋漓曲折,筆墨不減乃翁」(《絳雲樓書目》卷四金石類陳景雲注)。


李清照早期的生活是優裕而快樂的。她的兩首小詞就為我們打開一個窺視她平時生活的窗口: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

乍一讀,這兩首詞都是她生活的紀實:飲酒、賞花;細心一比較,時空卻並不相同:


前一首詞是寫閨幃生活。


清晨,起牀前與「捲簾人」對話——


窗外透出矇矇亮,她從睡夢中醒來,雲鬢蓬鬆,宿酲未解,懶洋洋地半躺著。也許是忽然想起昨夜雨狂風驟吧,她急忙向正在捲起帷簾的侍女詢問:枝頭的海棠花怎麼樣了?「海棠花還不是老樣子?」「捲簾人」回答得是那麼漫不經心,透出少女的一派天真與幾分稚氣。「傻孩子,你知不知道,應該是葉子長肥了,花兒減少了!」「綠肥紅瘦」的反覆解說,不但飽含著姐妹般疼愛與教誨的深情,也昭示了女主人公感知節物的細膩詩心與洞明花事的自信。


「綠肥紅瘦」的好句一經問世,便贏得詩壇好評如潮。有人甚至譽為「人工天巧,可稱絕唱」(王士禎《花草蒙拾》)。是啊,在字裡行間固然流露出一位多情少女對青春易逝的淡淡憂傷,又何嘗不足以顯示她超卓敏捷的詩才和洞燭幽微的智慧呢?


後一首詞寫結伴郊遊。


黃昏,跟女友們一道溪亭泛舟——


竟然「沉醉」到「不知歸路」,不難想見,那次溪亭野宴,該是怎樣的浮白飛觴、觥籌交錯;又是怎樣的笑聲不斷、妙語連珠!真箇是今朝興會更無前,熱鬧了好一陣子!看看日暮黃昏了,也有些意興闌珊了,是該掉舟回去了,哪知一忘乎所以,竟「誤入藕花深處」!——在她們面前呈現出一番奇麗的景象:「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是闖進了神話般的荷花世界,還是人間又一西湖?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唐宋詩人故事(下)

張學淳

廣西師大出版社

¥24.99 會員免費


審美是主觀的,對審美價值的評價更多地取決於審美主體的個人感受。

美學上所謂的客觀評價,其實並不是客觀,而只是代表了一個或大眾或小眾的人羣集體的統一意見。

所以想把歷代詩人詞家做個排名分出高下來,並不意味著有一個統一標尺,可以對誰水平高誰不行作出測量。

這就不像兵器譜,強弱說不明白還可以拉出來開撕,以結果分個生死雌雄。

排名分檔這種事,不過是人們的惡趣味罷了。

春蘭秋菊各擅勝場,對此應有平等心。

縱使李杜的好詩多名句多水平高,朱熹就一首為有源頭活水來水平有限,不妨礙我欣賞其中清澈恬淡的小風光,並不會認為只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大氣魄才值得我尊重。

李清照無疑是個優秀的詞人,在才子如雲的宋代詞壇也是獨樹一幟。重要的不是誰更工巧誰更宏大誰更高雅,重要的是她和蘇辛一樣,是不可替代的一位。她填的詞,與任何別家都不同。

所以我評價古人的時候,不說誰高誰低,只說喜歡誰不喜歡誰。我僅願代表個人意見,而不願自擬公心。

偏好而已。

歷代詞家,最愛蘇大鬍子。

李清照與辛公歐陽公同列。柳七秦觀賀鑄白石白雲這些人都很好,奈何我不那麼喜歡啊。


謝邀。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由北宋轉入南宋時的傑出的女詞人。

原本中國古代女作家就很少,因為古代女子沒有讀書受教育的機會。李清照之所以能有文學上的成就,與她的家庭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大家都知道李清照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李格非又是非常著名的學者和散文家,母親也有很深的文學修養,後來李清照嫁給了太學生趙明誠,二人志同道合。李清照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所以纔有機會發揮她的天才,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女詞人。

大家都知道,詞的特點是「要眇宜修」,本來就頗為女性化,因為詞的起源與最初是寫那這個歌姬舞女們的。歐陽炯在《花間集》序文中說道:「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自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倡風。」 「庶使西園英哲,用姿羽蓋之歡;南國嬋娟,休唱蓮舟之引。」所以李清照以女性來寫女性化的詞,不但寫的婉約、溫馨,而且還有一種駿逸之致。

晚清學者沈曾植在《菌閣瑣談》中說:「易安跌宕昭彰,氣調極類少遊,刻摯且兼山谷。篇章惜少,不過窺豹一斑。閨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自明以來,墮情者醉其芬馨,飛想者賞其神駿。易安有靈,後者當許為知己。」這段評價是很準確的。李清照確實有一些非常女性化的作品,像「薄霧濃雲愁永晝」,「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然而她的好處卻不僅僅在這一類詞。

李清照的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婉約的;第二類是外表保持了柔婉芳馨,但精神上不知不覺間有一種健舉的精神的流露;第三類是高遠飛揚的,完全脫除了女性味道的詞。

比如李清照早年寫的一首小詞《減字木蘭花》最能代表她的第一類詞。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這首詞寫的不但美麗,而且十分生動活潑。

《南歌子》則代表了李清照的第二類詞,儘管也是寫實,但寫的氣象非常開闊。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這首詞寫的是秋天的天氣,同時也感慨她自己平生一些經歷,從北宋到南宋,身經國破家亡的慘痛變遷。

李清照詞的第三類,這一類不屬於寫實風格,而且完全脫初了女性味道,寫的高遠飛揚,帶有一種象喻的意味。以她晚年時的作品《漁家傲》為主。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總的來講,李清照雖然是閨房女子,但從她某些作品來看,就是放在男性作者之中也仍然是一個傑出的人物。她本來可以寫出更多的前面講的第二類和第三類的作品,可是由於她受到「詞別是一家」這一觀點的限制,所以飛揚豪放的這一面在詞中沒有得到更好的發揮。這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謝邀。如果是評價李清照這個人,她是閨閣裏不為時俗所拘的一代才女。若評價其詞與文學思想,就像其他回答說的文無第一,我不敢說是最好的,但她是她的時代裏最懂得發揮詞的優長的人。在蘇軾以詩為詞、秦觀以〝女郎詩〞為自豪的時代,男性作家還來不及去分辨一直歸為小道末技的詞與正統的詩文,即使是蘇、秦這樣一流大文人,在創作中也不刻意區分二者的審美特性。李清照比他們大概只小一代人,卻以女性的敏感意識到,詩與詞是完全不同的文體,她的詞那樣清新婉媚,詩卻寫得豪氣衝天,不可謂不是有意而為。她甚至專寫了一篇《詞論》,這是中國古代第一篇專為詞寫的理論文字,文中提出〝詞別是一家」,十分強調詞的音樂特性,還從審美的角度對她之前最有名的男詞人作品一一褒貶,顯然此時她理想中已經有一個詞應有的樣子並十分清晰了,並且她的詞作也在踐行這些理想,如果有興趣,可以找《詞論》來讀,很短的小文章卻意蘊無窮。這是很了不起的,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相當於大家都在把豬肉和羊肉一同用來果腹的時候,有人感覺到二者口味差異並專門為羊肉的口味寫了菜譜。其感受力和創造力、前瞻性,可以說非常超羣,此後千年裏,圍繞詞本體的討論,基本也跳不出她文中那幾個關鍵詞。

至於說她的詞作是什麼水準,審美本就是非常個人化的東西,評價風格高低是沒有意義的,況且就技巧來說,總要受歷史階段的制約,拿李清照和清代人比技巧比聲律,就好比我們和魯迅爺爺比玩電腦,有點流氓之嫌。只能說,在她的時代,無論從創作還是理論講,說李清照是第一流都是當之無愧的。


宋代詞人中9-12名比較公允,前代還有溫韋,馮李穩壓她


我記得幾年前意林上有篇文章評李清照:文壇中的小S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