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時代女性羣體中的一朵奇葩。當然,這個奇葩是褒義詞,世間難得,與眾不同。

在那一個信奉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幸虧李清照出生在一個好家庭,有著一個好父親。他的父親李格非沒有封建文人身上的酸腐味,而是把這一個獨生女當成是掌上明珠,甚至在一些教育上按照士階級的要求來培養。書香門第、萬卷藏書薰陶出了這一個驚才絕艷的「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才華勿庸置疑,用作品說話擔得上是婉約詞派的代表。就以《點絳脣》為例,「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那一個正在盪鞦韆的小姑娘突然見到男子的懵懂害羞、激動慌亂躍然紙上,把一個對愛情充滿著嚮往的懷春少女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

她的愛情令人羨艷,用事實說話擔得上是敢愛敢恨。她和趙明誠是夫妻,更是知己,意趣相投使得婚姻十分美滿。李清照沒有孩子,在那一個恪守著三綱五常的朝代,她遭遇到的不是丈夫冷冰冰的厭棄,而是趙明誠發自內心的尊重與理解。在趙明誠去世之後,或許真的是心動,或許是謬傳,她再嫁了那一個覬覦著她金石財物的張汝舟。可是在認清了張如洲真面目之後,她當斷則斷,不惜一切代價狀告張汝舟最終得以離異。只遵從於自己的內心,而沒有被外界的言語評論所擾亂。

另外是她對於家國的態度,避亂江南,途經烏江,想起了當年明明有機會重整旗鼓的項羽,又想到了現如今倉皇撤逃的朝廷,寫下了那一首震人發聵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樣看來她混然不似一個閨閣女子,反倒是比那些宋朝男兒更多了幾分膽色、多了幾分見識!

她雖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她寫的豪放之詞《漁家傲》其中瑰麗壯闊的意境、浪漫主義的情懷、暢達豪放的底色讓人驚艷。無論是「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還是「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亦或者是「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不輸鬚眉。

身在閨閣,心在天涯,這便是清照。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看到關於李清照的問題,很想回答一次。

李清照,我們熟知的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父親李恪非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家中藏書豐富,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可見家庭教育環境良好。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又資質聰慧,才華過人,所以少有詩名。

以下是幾首李清照的詞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據推測,李清照當時十六歲。作為一位名門閨秀,李清照敢於衝破封建禮教,天性率真。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李清照酒醒後向侍女詢問花事的一首詞,雖然只是短短几句,卻展現了她深厚的寫作功底,尤其是「綠肥紅瘦」,為後世文人所評賞。

李清照讀完張耒《讀中興頌碑》後寫下《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借古喻今,表現了對北宋末年朝政的擔憂。當時的李清照不過是個涉世未深的少女。

《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鹹陽草。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開。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其二】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去天尺五抱甕峯,峯頭鑿出開元字。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醜深如崖。西蜀萬裏尚能反,南內一閉何時開。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

《點絳脣》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小女兒情態嬌羞可愛,李清照也是一個懷春少女,內心渴望她的真命天子降臨。

十八歲的時候,李清照和宰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他們門當戶對,志趣相投,又夫妻恩愛。但趙挺之是王安石變法的擁護者,與蘇軾是敵對,而李恪非是蘇軾的門生。這層關係也實屬尷尬,當然什麼都不能阻止這對情深意重的戀人,此處可以看出李清照敢愛敢恨,不顧世俗觀念。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李清照婚後所作,當時與趙明誠分離兩地。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婚後第二年,李恪非被降職,直至離開京城。李清照受父親的連累,不得不與趙明誠分開一段時間。這段時期,李清照的日子過得也還算舒適,她把其室命名為「歸來室」,自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和趙明誠共同研究學術,編纂《金石錄》,收藏鑒賞古畫。

靖康之難後,李清照和趙明誠避難,途徑當年項羽自刎的地方一時激憤慷慨,寫下了《夏日絕句》。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能在這種危難時刻,烽火連天,不忘憂思國家前途,心懷天下。

後來趙明誠病逝,加上輾轉避難的途中丟失了不少字畫金石,李清照開始變得憂鬱痛苦,詞作後期風格沉重。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慼。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在精神崩潰之際,李清照遇到了張汝舟。結果張汝舟只是覬覦她收藏的字畫金石,婚後發現值錢的東西不多,便對李清照拳腳相加,李清照忍無可忍,她發現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行為。於是便告發了張汝舟並請求離婚。

最後雖然李清照勝了,但按照宋朝律法,妻告夫是要坐三年牢的。這絲毫沒有動搖李清照的決心,她寧願自己身陷囹囫,也要告倒張汝舟。在翰林學士等親友的大力保釋下,最終只關押了九日便放了。

老年的李清照慢慢地從個人的痛苦中走出來,更多的是關注國家。

在金華期間創作了《武陵春》,抒發自己身世悽慘,四處漂泊之悲感。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我看過一個關於李清照晚年的故事,也只是據說。

李清照有一日在院子裏掃地,見到一個聰慧的小女孩。她自己沒有孩子,於是想教這個孩子讀書寫字,也有人可以繼承她的文風。但是這個小女孩拒絕了並說:「才藻非女子事。」言外之意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李清照聽罷十分傷心,想著自己一生都在做的事原來在別人眼裡是可笑的。

總得來說,李清照是一位才華橫溢,天賦異稟的才女。她可以溫柔賢淑,可以活潑率真,可以至情至性,可以不懼權勢,可以憂國憂民。特別是她獨立的人格,在她所處的那個時代十分難得。她是我在歷史上最欽佩喜愛的女子,沒有之一。

很驕傲,我讀過背過易安詞。

很驕傲,我的女神是李清照。

最後補充一首我很喜歡的易安詞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如果讓你選一位女作家,作為我國古代文學的代表,你會選誰?我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多數人會選李清照。恐怕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女性文學家的盛名,可以和李清照媲美。當然,如果把武則天也算作是女性文學家的話,那可能比李清照更有名氣,但武則天畢竟還是因為政治而出名,不是因為文學。另外還有幾位女詩人,像蔡文姬、薛濤、魚玄機、朱淑真等,也都算有些文學成就,不過和李清照比,名氣還是差得遠。我們可以接受一部中國文學史著作不介紹薛濤和魚玄機,但恐怕很難接受它隻字不提李清照。


為什麼獨獨李清照能夠在文學史上如此出名?特別是人們提到宋詞的時候,必然會想到她。這個人的一生也可謂傳奇。


李清照的父親叫李格非,是和蘇軾關係很好的一位北宋文人。蘇軾能夠欣賞他,就充分說明他的文學水平有多高了。李格非生了女兒李清照後,不是一般的喜歡,而是非常喜歡。他把李清照當作男孩子來培養。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女孩子是不怎麼接受教育的,李清照之所以能有後來的成就,就得益於她的父親一直的培養。後來,她又嫁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丈夫,那就是趙明誠。李清照和趙明誠兩個人,惺惺相惜,志趣相投。大家如果讀過李清照的《〈金碌〉後序》就知道,李清照和趙明誠經常一起賭書潑茶,關係好得不得了。趙明誠能娶李清照,也確實幸福。據說趙明誠還沒結婚之前的一個晚上,他做了個夢,醒過來之後,只記得三句話,叫作「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就去找他父親問是什麼意思。他父親就給他解夢,說「言與司合」,言和司合在一起,不就是詞人的詞嗎?「安上已脫」,安的上面脫去,不就是一個女字嗎?「芝芙草拔」,芝和芙上面的草字頭都給拔掉,那不就是「之夫」嗎?三句話合一起,就是「詞女之夫」啊!看來你要娶個女詞人。結果他真的娶了李清照這個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


李清照經常寫詞贈給趙明誠,一次重陽節,李清照填了一首《醉花陰》,其中有「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之句。趙明誠覺得寫得真是太好了,但又心有不服,他就廢寢忘食寫了整整三天,一口氣另外創作了五十首《醉花陰》,然後把他寫的五十首《醉花陰》和李清照的那首混在一起,給他的朋友看。趙明誠的這個朋友也是老實人,認認真真看了半天,說這五十多首詞只有三句寫得最好。趙明誠就問是哪三句,朋友說的正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恰好是李清照寫的。可見,在文才上,李清照還勝出趙明誠一籌。在古代中國,這是非常難得的。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從詩經到紅樓夢:復旦人文經典課

一條課堂

中信出版社

¥46.80 會員免費


謝邀,首先呢,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比較高貴的世家,她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跟她小時候所受的教養是分不開關係的。從她所寫的《詞論》可以看出,李清照追求創新,並且還不怕得罪人。

說婚姻,南渡以前,李清照的婚姻生活可以說是辛福美滿的(這個可以參照另一位女詞人朱淑真,遇人不淑還被冠上失行的帽子),她遇上了對的人,也有可能再加上她女權主義比較重,追求男女平等(這一點再後來對待姚汝州是可以看出)。在李清照南渡之前的作品中,愁很多(《一剪梅》,《醉花陰》等等),所以很多人就片面的以為她很不快樂。

其實她那是閑愁,並不是一種真正的哀愁。那她在愁什麼呢?愁自己的丈夫不能時時刻刻陪在自己身邊,但那時她是快樂的。到了後期,李清照纔是正真的愁,北宋滅亡,丈夫去世,又嫁了一個官利小人。《聲聲慢》《武陵春》是也,《漁家傲》是首豪放詞,這個除外。

那為什麼李清照的詞評價會這麼高呢?現在沒時間了,等會兒再說。

李清照的詞既追求雅,也追求俗。我們可以看到,李清照經常在她的詞中運用俚語,比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但這些俚語都是被她精挑細選過的,不會讓人覺得像柳永某些詞那樣俗過頭了,也不會讓人覺得像黃庭堅那樣的惡俗(還有色情,只是艷詞這方面,不說詩)。她自己也提到過,蘇東坡以詩入詞,而且他和歐陽修,晏殊寫的詞都不符合音律,歌姬唱不了,就是參差不齊的詞句而已,而李清照和周柳姜吳一樣,是音樂家,寫詞講求清濁,宮商。

後人也提到過,除了蘇軾以詩入詞以外,還有柳永以賦入詞,辛棄疾以散文入詞,皆非詞之正體,那誰是詞之正體呢?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而已。

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李清照是個女士,還很喜歡寫閨情。那個時代,男人寫閨情已成為一種時尚,但大多帶有押玩性質(除了屯田公子的《定風波慢》),要麼就是寫閨情是假,用來隱喻自己是真,世人說寫得好,也只是隱喻得好,或者說很有意境罷了。而李清照所寫的閨情,纔是真真正正的閨情,不帶有一絲雜質的閨情!


宋朝有這樣一位女詞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是婉約的她;「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剛硬的她。這些傳世的經典詩詞,清新自然、典雅韻律,無不讓人拍案叫絕,而且她不但長相美,還特別有才情,開創了婉約派之先河,被尊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她,便是李清照。

李清照,山東濟南章丘人,出生於一個環境優渥的家庭,父親是蘇軾的學生,母親是狀元之孫女,從小浸潤於書香之中的她,文學修養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不在話下。然而,她可不是大家閨秀,外表瘦弱婉約的她,卻有著一顆剛硬的心,性格不拘一格,經常呼朋喚友,暢飲酣醉。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這首詩,就是喝醉了,乘舟找不到回家的路,誤闖進藕花深處,即興而作。關鍵還經常性的喝醉,大睡之後,酒意仍未全退,半醉微醺之際詩意上頭,再來一首。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兩首如夢令《如夢令》,兩首千古絕唱,就在酒香四溢中誕生了!這絕對是一個喝酒成癡、出口成章的妙女子。

李清照的婚姻一開始也是十分幸福的,18歲的時候嫁給了大自己三歲的金石研究專家,趙明誠,丞相之子,可謂門當戶對、郎情妾意,天作之合。其實,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志趣相投,新婚燕爾,丈夫的第一句話就是,「能飲一杯助興否?」,兩人有一樣的愛好,歡歡喜喜的享受著愛情與生活,一起喝酒賭書,一起切磋詞法,這也是李清照最幸福的時光,詞風最婉約的時候了。

爾儂我儂的時光不長,趙明誠便被朝廷啟用,去外地赴任,留下李清照一人獨守空房,思念之情愈盛,只能借酒排解思念之情。一年的重陽節,李清照喝著悶酒,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自己的靈魂伴侶。據說,收到這首詩後,趙明誠一時興起,想跟媳婦一較高下,三天三夜不喫不喝,寫了50多首,公平起見並把媳婦的夾在中間,邀友人過目、品讀哪一首最好,最終勝出的就是這首《醉花陰》,尤其最後那三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真是妙不可言,把相思的愁苦意境展現得淋漓、悽美之極。

靖康之恥,國破家亡,同時也是李清照的命運轉折點,她帶著全部家當、帶著對丈夫的思念,幾經輾轉終於找到了正在南京守城的丈夫,本來應該是戰亂中的久別重逢的欣喜與激動,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自己的一腔癡情讓這個清高的女子徹底對丈夫心灰意冷與失望頭頂,他不是她的英雄。城下兵亂,趙明誠出逃,這個心有傲骨,有家國情懷的女子徹底失望了,心痛了,她本是決心陪他與城池共存亡的,憤然寫下千古絕唱「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出逃的趙明誠不久便病入膏肓,彌留之際只能把自己的畢生心血、收藏的金石古玩託付給了李清照,這是趙明誠十分珍貴且豐厚的心血,然而在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一個婦道人家守著一大筆財富,絕對是不安全的。在亂世中,李清照背負著承諾、一大筆被人覬覦的文物,東躲西藏,顛簸流離,幾經金兵、劫匪擄掠,九死一生,最終所剩無幾,也一病不起。

在李清照身心俱疲時候 ,一個男人,一個小官,張汝舟,精心照顧她呵護她,讓她重新感受到了被疼愛的幸福,最終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再次邁進婚姻。然而,結婚之後張汝舟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不但是雞鳴狗盜之徒,而且還家暴,動不動就對李清照大打出手,最重要是他根本不她,他只是為了她前夫的財產才靠近李清照的。

李清照是何等剛烈的女子,一紙狀書把張汝舟告上了朝廷,你可知在當時,女人和丈夫官司,依據律法無論對錯,都要坐兩年牢,然而,李清照義無反顧,婚姻裏容不得半點沙子。最終,在友人的幫助下,李清照僅在牢裏9天便出來了。雖然脫離了苦海,心破碎不堪,卻還落得了一身罵名,在當時狀告夫君就是丟人、失節的醜事,是被唾棄和鄙視的。

此時,這個女人已經50歲了,沒有子女,沒有丈夫,沒有家人,頂著一世的罵名,懷著一腔家仇國恨,輾轉流離一個人來到了人間天堂,杭州,在這個美麗憂傷的地方落腳了。在杭州,她寫出了《聲聲慢》,這首詞的問世,刷新了人們對詞的概念,疊詞的使用、韻律的拿捏、意境的描述,悽美至極,曠古一絕。晚年的李清照過著孤涼悽苦的生活,倔強的完成丈夫的遺言,寫完了《金石錄》才放心的走了,去世時,她72歲。

一個美麗優雅、才華絕倫、情深義重、心懷天下的女子,就這樣走了。她喜梅,因為像她,冰清高潔,凌寒獨自開。她喜酒,因為懂她,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純情莽撞的可愛少女,幸福眩暈的初為人婦,顛簸流離的飲恨中年,悽慘孤苦的晚年,一路的命途多舛依然掩蓋不了她驚為天人的才華,詞宗大腕的地位。

彷彿恍然之間,依舊看見那個明媚的女子回眸一笑,低眉俏笑,朱脣微啟。

「莫辭醉,此花不與羣花比」

她,就是李清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