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約1151),號易安居士。婉約派詞代表作家。

李清照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李格非的女兒。李格非曾中過進士,是著名學者,有《洛陽名園記》。李清照受到過很好的教育,早年在閨中,就頗有詩名。《如夢令》兩首就作於早期。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當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作了一首《讀中興頌碑》,當時和他這首詩的人很多,李清照那時年紀很小,才十幾歲,就作了兩首《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鹹陽草。

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

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

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

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甕峯,峯頭鑿出開元字。

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醜深如崖。

西蜀萬裏尚能反,南內一閉何時開。

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

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

當時頗為人稱道。從詩看來,李清照不僅僅是能作婉約詞的,也是能夠作這種風格的詠史詩的。

李清照約18歲,與太學生趙明誠成婚。趙明誠的父親是宰相趙挺之,趙挺之與元祐黨人(包括蘇軾與蘇門一干人)是對頭,打擊元祐黨人,李格非也在其列,據說李清照曾寫詩上趙挺之「炙手可熱心可寒」。不過婚後生活大體來講是比較甜蜜的,納蘭詞裡面「賭書消得潑茶香」,用的他們夫婦的典故。其《金石錄後序》雲:「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趙明誠是金石學家,除了別離,這個時候應該也沒有什麼其他事情讓其煩心。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下,擄走徽欽二宗,趙構在臨安建立南宋政權。李清照攜帶家裡收藏的很多文物南下,追隨宋高宗。1129年,趙明誠去世。國破家亡,北人南下,李清照晚年就處於這種境地中。所以前期詞作最多就閨中少女的閑愁以及夫妻離別的一點愁恨,後期就夾著家國之恨,再加上日漸衰老,所帶金石文物又喪失很多,晚年詞作就悽哀得多。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悽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臨江仙》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添字醜奴兒》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裏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孤雁兒》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牀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最悽涼的,當然是那首《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慼。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她的詩詞以婉約為主,大家提起她,自然是貼著婉約派的標籤,但是實際上,她本人也有些挺豪邁的作品。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裏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不僅寫詞,而且有《詞論》一篇,她提出「詞別是一家」,有「尊體」的意思。而且把她之前的各位詞家都批評了個遍: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獨江南李氏君臣(李璟、李煜、馮延巳)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語雖甚奇,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柳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又有張子野(張先)、宋子京兄弟(宋庠、宋祁),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獻(晏殊)、歐陽永叔(歐陽修)、蘇子瞻(蘇軾),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鞏),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後晏叔原(晏幾道)、賀方回(賀鑄)、秦少游(秦觀)、黃魯直(黃庭堅)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苦少典重。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

她之前的所有有名的詞家,她都挑了一邊,而且都指出了他們各自的不足之處。以一女子,大筆一枝,抹倒所有前人。

關於她本人,我覺得可以用她自己的詞來說: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羣花比。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此花不與羣花比」「自是花中第一流」,說她自己也很合適。


中國古代才女,她的作品和人物風格分為兩個時期,早期(靖康之難前),她的作品多圍繞自己的閨閣生活,惜花感月,閨怨離愁,是一個少女。而後期(靖康之難後),因為國破家亡、丈夫病死,流離他鄉,冤獄纏訟。所以作品裡都流露出悽苦之感,這個時候的她,又不只是以前的少女了,是一個深沉、悽美的人。


太有才了,太太有才了,在那樣的大時代背景下真的是女中豪傑


有才可愛

《點絳脣·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1、出身名門高宦,接受良好的教育,天性得到解放

2、賭書消得潑茶香,有過一段神仙眷侶的感情生活

3、敢於表達想法,敢於追求理想

4、位列宋詞四大家之三,上承東坡下開稼軒

總結下來,李清照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憑實力技壓羣雄,引無數鬚眉竟折腰。天時地利人和,都是為了成就這位天賦異稟的女子,讓她在中國漫長的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