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游完泳上岸后,大脑开始出现短时间的缺氧,进而导致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后来渐渐变成了眼前全是雪花。(类似于电视雪花那种)

我想要问的问题是:视觉相对其他感官而言是否最不重要?

在大脑缺氧的情况下,听觉、嗅觉和触觉全部正常,唯独变成了睁眼瞎。难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选择了将视觉当做最不重要的感官,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优先将氧气供给大脑中控制其他感官的部位?

但另一方面,人类是天生惧怕黑暗的动物,一旦失去视觉,潜意识中会更加焦躁不安,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脑缺氧后,它第一时间就放弃了视觉呢?

问题看似很无聊,但我仍希望有人能够解答,感谢!


类比一下:(不是抬杠)

人类需要脑,但是脑是很脆弱的,脑干的轻微损伤就可能会导致死亡。为何脑这么脆弱,是否说明它最不重要呢?

进化不完美,人类也不是进化的最终结果。进化是选择的结果,如果某个机制没有过大的弊端,那么这个特征就淘汰不掉,往往就不会更优化了


正因为视觉最重要,所以在大脑缺氧后反应也最激烈,不是大脑想放弃视觉,只是因为你缺氧了


相反,应该是最重要的。

一来视觉信息量丰富(形状、距离、亮度、颜色等),二来在拥有(过)视觉的人的认知里,视觉或者图形在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中的比重是占著统治性地位的(你一定没法想像没有视觉经验自己应该怎么去理解各种具体的事物)。

大脑皮层的很大比重的部分与视觉加工有关,所以供氧不足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猜想可能是眼花的原因吧(当然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猛地站起来眼花可能是脑或眼睛供血不足)。正如其他回答已经提到的,身体上脆弱的/容易受影响的部分,有时反而时候比较重要的。

然后所谓的「优先供氧」,应该是缺少这种机制的,毕竟氧是被动伴随血液一起循环的(当然也有扩散过程)。优先供血是可能的,比如大脑工作强度大的地方、饭后的消化器官等,经常回得到优先供血,但是缺氧后减少对视觉供血应该是不太可能的。比较好的例子应该是笔记本断电后,cpu频率下降,浏览器、office等不怎么吃资源的软体可能不太受影响,但是特别吃资源的一些软体(比如大型单机游戏或是压制视频)可能会变慢甚至卡死。


人类接受外界8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你敢说不重要?


人作为一个动物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自己的生存。

所以对于眼耳鼻舌身这5种感官对应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来说,重要程度的排序当然应该是以对生存的保障的重要程度来排序的。

想一想我们人类认为的对动物的高级程度是怎么划分的呢?

我们人类肯定会认为最低级的就是只有触觉的动物,就是只对动能有感知的动物。

然后是对分子分类有感知的动物,就是味觉和嗅觉。

再高级的就是对波动也有感知的动物,就是指对液体和气体中产生的波动具有了感知,也就是具有了听觉和超声波感知这些能力。

最高级的在人类的认知里,一定是对光有感知的动物。

因为在地球这个小环境里,几乎一切物体都会反射光或则吸收光,和光不发生互动的物体好像并不存在。

所以我们常说,人类是视觉动物,这可能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人类对自己的真实的认知。

人类是最依赖视觉来分类和辨认这个世界的一种动物。

所以你问视觉是否在五感里并不是最重要的?

其实只需要来这么一个试验你就能体会到了。

你面前有5个人,他们分别是只具有这五感中其中一种的人,对,我们叫他们做残疾人。

一个是只有视觉,一个是只有听觉,一个是只有嗅觉,一个只有味觉,一个只有触觉。

仔细想一想,你觉得这五个人里,谁还算比较可能能够活下去的人?

所以是否是最重要和是否被最先关闭并不是有什么必然联系的事情。

身体本身并不具有分辨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能力,他只会以自己的固定程序运转,能分辨什么重要的是你的意识,而不是你的身体。

身体的运转逻辑实际上很机械,是一套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上不断被检验而保留下来的机制。所以当资源不足的时候先关掉什么,这个仅仅取决于让你保持「活著」这种状态有哪些东西是不能关的,而非其它。

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了,只要呼吸和心跳别停,其它的谁太费资源就关谁呗。

所以实在不行了还可以关闭掉大脑这个资源大户呢,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嗯,晕过去了。

你也就不用考虑大脑是不是也不重要这件事了。


视觉提供的空间和时间安置是最优的,最节省的,最接近平等的。

其次视觉提供的大,方,等抽象概念性质目标对象明确,容易掌握,抽取,理解。由此,大方等概念可以被有限,范围,重复,嵌套等精准表达。提供给识别,计算,代偿等运作方式的好处比其它感官好太多。


我觉得吧是视觉占用的资源太多了,而不是它不重要。就像电脑里的显卡一样很占cpu的线程,所以在资源不足的时候没办法支持它运行了。

你看吧,人在睡觉的时候大多数感官都是开著待机的,唯独眼睛要闭上的。(极个别睁眼睡觉的不讨论)由于视觉在大脑处理信号中是优先顺序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当你睁开眼时候是强行调动了大部分大脑资源去去处理视觉信号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当人高强度思考某个问题时候或者需要冷静下来时候会下意识的闭上眼睛的。

第二点就是视觉接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听觉,嗅觉,触觉。除了接受不同的颜色,光线明暗,形状这种基础信号,还有各种空间上的远近,大小,时间上的快慢需要逻辑参与的复合信号。

所以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视觉这种运算量大又强行占用cpu线程的硬体就被暂时关闭了。

以上观点没有详尽的数据和实验支持,只做为一个思路。


相反,这反而是视觉最重要的表现。这不是放弃,而且一种保护手段。在身体状态有波动,不稳定的时候,第一时间关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以保护。

就像电压不稳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关闭易损的重要元件?短路一下,防止重要元件烧坏。

那么供氧不稳了,身体同样「短路」最重要的感知器官,眼睛。越进化越复杂也越脆弱。如果有了波动而不「眼前一黑」,继续接收处理视觉信号呢?那么大脑会在处理波动紊乱的视觉信号时认为,整个人都紊乱了,视线乱扭,所以你人也在乱扭。于是身体就疯掉了。这不是视觉很脆弱很没用的表现,而是说明了人认知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依靠视觉。两个人给你提意见,你听了A的意见办了错事,不能证明A这个人很没用,反而证明你更相信A,更愿意听从他的意见,对不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