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作为清朝的著名皇帝,他好大喜功,自称“十全老人”,在乾隆的60年的皇帝生涯中,有几个“大红人”,非常出名。乾隆刚登基时,朝中权力最大的两个人,是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位是雍正留下来的肱股之臣。后来鄂、张去世之后,乾隆身边有傅恒和刘统勋,也红极一时。再往后,前身边有一位超级牛人,他担任汉臣中最高职位长达20多年,此人叫于敏中,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于敏中死后,和珅才有机会权倾朝野。

23岁高中状元,46岁担任宰相,66岁时乾隆暗示他自杀

从科举制度建立以来,状元就是稀罕之物,若某个县城出了个状元,当地的学政都能升官。在清朝雍正元年,浙江金坛有位叫于振的人中了状元,可喜可贺,但14年后,乾隆二年,金坛又出了一位状元,这位状元名叫于敏中,和上一位状元于振是堂兄弟。所以,于振、于敏中被人称为清朝罕见的“兄弟状元”。在金坛当地,可谓是佳话。

23岁高中状元,46岁担任宰相,66岁时乾隆暗示他自杀

于敏中中状元的时候23岁,他学问非常好,得到了当时上书房大臣、军机大臣张廷玉的提拔,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最初担任乾隆的起居注官,后来乾隆让他抄写《华严经》,于敏中把每一个字蜿蜒曲折的连起来,形成一个佛像的形状,而且,经书中每一个“佛”字,都恰好在曲线的峰顶位置,让乾隆佩服不已。

23岁高中状元,46岁担任宰相,66岁时乾隆暗示他自杀

于敏中后来被派往山西、浙江等地当地方官,他政绩很好,乾隆把于敏中调京城担任皇子的师傅,后来任兵部侍郎,逐渐走近权力中心。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人大学士、军机大臣,正式成为当朝“宰相”,也成为了仅次于刘统勋的汉族大臣。从这一年开始,46岁的于敏中当了20年的汉臣领袖,是乾隆身边红的最久的汉族官员。

23岁高中状元,46岁担任宰相,66岁时乾隆暗示他自杀

于敏中的主要功绩有两点,第一是建议编纂《四库全书》,并且任第一任总裁官,《四库全书》的整体框架和目录都是于敏中亲自选定的,功不可没。第二是他担任乾隆近臣20多年,不管是乾隆南巡还是北狩,于敏中都是必随人员,乾隆中期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和于敏中的关系很大。相比于张廷玉、刘统勋等汉臣,于敏中权倾朝野的时间最长。

23岁高中状元,46岁担任宰相,66岁时乾隆暗示他自杀

于敏中兢兢业业为官43年,名声很好,但在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发现了于敏中的问题。乾隆的贴身太监高云从因为泄漏机密被审讯,高云从希望于敏中能够救他,于敏中没有说话,高云从怀恨在心,就把当年于敏中找他打听宫中消息、并且贿赂高云从的事情抖露出来,乾隆非常生气,认为于敏中这是大不敬。

23岁高中状元,46岁担任宰相,66岁时乾隆暗示他自杀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另一位官员蒋赐棨也爆了料,说于敏中曾经买地被骗,打官司打不赢,曾私底下贿赂蒋赐棨,让蒋赐棨在判官司的时候对他进行照顾。乾隆万万没想到,于敏中这样的大人物,还会做这种事。乾隆好面子,于敏中在朝堂这么多年,他的这些过错如果公开,乾隆脸上也不好看。于是乾隆趁着于敏中生病,暗示他自杀,保他名声。

23岁高中状元,46岁担任宰相,66岁时乾隆暗示他自杀

于敏中官居高位,富贵满门,哪想自杀,乾隆派和珅前后三次来到于敏中家中,暗示他自杀,于敏中就是不肯。最后乾隆发怒,派太监送了于敏中一床陀罗经被子,于敏中看到这床被子后,立即喝下毒酒“病”逝。

23岁高中状元,46岁担任宰相,66岁时乾隆暗示他自杀

​原来,清朝若有大臣病逝,皇帝会赐陀罗经被子,以表示皇帝对大臣的看重。乾隆派人送被子过来,代表已经没有退路,于敏中想保住名声,这是最有一次机会了,所以饮鸩自尽,享年66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