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实体内外之余的空地、空白、空余,我们时常笼统地称之为「院子」。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审美多数针对建筑物本身,建筑之余是被忽略的空白,调侃地讲,绿化、景观或院子的cad平面画的像绣花一样便是设计追求了。其实并非如此,建筑之余的意境经营才是居住的目的

最让人向往的居所,莫过于宋画小品里呈现的。那些小房子,一粒一粒,或在城市,或在山脚湖畔,或在不知何处,仅用一道高墙隔绝外界。几棵树下,是曲折尽致的房屋和廊子,这样的画面成为经得住时间磨砺的永恒意境,这是与堆砌形式与材料目的相反的建筑意图。画中山崖之间、山脚之下的居住环境在今天非常稀罕,但这种居住理想还是一粒藏在人们心里的种子。对园林的追求与现代主义矛盾吗?对园林的追求与现代主义建筑异曲同工吗?园林怎样反映在建筑设计里?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园林意境的追求仍应是主动的追求。院子不只是摆上石头桌子、摆上盆景就完成了的院子,院子是呼吸和精神。院子也不是房子之间剩余的空地,而要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居住与自然的对话。决定院子的亦不该是平面构成或生硬的概念,而是计成所说「因借与体宜」,身体的感受,植物的性情。我们回想曾经设计过的院子,也是反复推敲,并希望在现实里验证能否延续园林的信息。

在一个小住宅的设计里,基地北侧有一棵三十年树龄的香椿树,我们希望在北院里,设计一处围绕香椿树的层层叠叠的路径,不拘泥于楼板,从地下到屋顶,每走一步都体会得到香椿树繁茂的庇护,几处标高不同、错动的楼板之间是光的通道,也是面积合宜的休息平台。在不同的平台仰望天空,是鸽群、蓝天、风和香椿枝叶的立体图画。

概念方案的屋顶、与北院的关系

概念方案的屋顶

第一版方案的北院,剖面可见这一条「林荫之路」

第一版方案的北院

同样在这个设计里,依傍香椿树的厨房采光天窗,也设计成截取天空的角窗,一纵一横,没安装玻璃之前,站在角窗下望天空,像一片水平、一片垂直的蓝天被拉近至眼前。其实这一设计来自应对突然的高度修改、以及邻居的视线回避。想来园林里曲折云墙上的花窗,时常也有截取一片天空或树林之感,这些片段叠加起来,便超过了一个院子的大小。这是常见于复廊或游廊的空间法则,截取景色,戏剧化的光线效果,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角窗截取的立体天空

院子或大或小,都可适得其所,不被面积限制。在一个设计里,我们把外墙和浴室之间留出一道宽70cm的采光种植区,竹园恰好可以从南院延续至此。南面的阳光也可以在充分保障隐私的前提下给浴室投入一片阳光。

可以想见穿过竹园、照进浴室的阳光

模型上的「竹园——浴室」小单元

在一处小住宅「九方宅」里,我们设计的西园标高在地下半层,竹林云墙盘桓而上,这一处小园与地下一层楼板之间设计为三步台阶的高差,并让地下一层与一层之间留出一个通高空间,这两个空间的设想,让竹园涌入室内,地下一层与首层一起分享这一处西园。

西园延伸进地下一层的室内

西园竹园与一层、地下一层之间的关系

「小园随意芳菲」的气度不仅在「芳菲」,还在人与自然都能够舒展的「随意」,这正需要基于一点一滴的甚至琐碎的建筑构想,最终才能得到期待的「意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