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實體內外之餘的空地、空白、空餘,我們時常籠統地稱之為「院子」。現代主義建築教育審美多數針對建築物本身,建築之餘是被忽略的空白,調侃地講,綠化、景觀或院子的cad平面畫的像繡花一樣便是設計追求了。其實並非如此,建築之餘的意境經營纔是居住的目的

最讓人嚮往的居所,莫過於宋畫小品裏呈現的。那些小房子,一粒一粒,或在城市,或在山腳湖畔,或在不知何處,僅用一道高牆隔絕外界。幾棵樹下,是曲折盡致的房屋和廊子,這樣的畫面成為經得住時間磨礪的永恆意境,這是與堆砌形式與材料目的相反的建築意圖。畫中山崖之間、山腳之下的居住環境在今天非常稀罕,但這種居住理想還是一粒藏在人們心裡的種子。對園林的追求與現代主義矛盾嗎?對園林的追求與現代主義建築異曲同工嗎?園林怎樣反映在建築設計裏?建築設計中對傳統園林意境的追求仍應是主動的追求。院子不只是擺上石頭桌子、擺上盆景就完成了的院子,院子是呼吸和精神。院子也不是房子之間剩餘的空地,而要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室內與室外的關係、居住與自然的對話。決定院子的亦不該是平面構成或生硬的概念,而是計成所說「因借與體宜」,身體的感受,植物的性情。我們回想曾經設計過的院子,也是反覆推敲,並希望在現實裏驗證能否延續園林的信息。

在一個小住宅的設計裏,基地北側有一棵三十年樹齡的香椿樹,我們希望在北院裏,設計一處圍繞香椿樹的層層疊疊的路徑,不拘泥於樓板,從地下到屋頂,每走一步都體會得到香椿樹繁茂的庇護,幾處標高不同、錯動的樓板之間是光的通道,也是面積合宜的休息平臺。在不同的平臺仰望天空,是鴿羣、藍天、風和香椿枝葉的立體圖畫。

概念方案的屋頂、與北院的關係

概念方案的屋頂

第一版方案的北院,剖面可見這一條「林蔭之路」

第一版方案的北院

同樣在這個設計裏,依傍香椿樹的廚房採光天窗,也設計成截取天空的角窗,一縱一橫,沒安裝玻璃之前,站在角窗下望天空,像一片水平、一片垂直的藍天被拉近至眼前。其實這一設計來自應對突然的高度修改、以及鄰居的視線迴避。想來園林裏曲折雲牆上的花窗,時常也有截取一片天空或樹林之感,這些片段疊加起來,便超過了一個院子的大小。這是常見於復廊或遊廊的空間法則,截取景色,戲劇化的光線效果,可謂從心所欲不逾矩。

角窗截取的立體天空

院子或大或小,都可適得其所,不被面積限制。在一個設計裏,我們把外牆和浴室之間留出一道寬70cm的採光種植區,竹園恰好可以從南院延續至此。南面的陽光也可以在充分保障隱私的前提下給浴室投入一片陽光。

可以想見穿過竹園、照進浴室的陽光

模型上的「竹園——浴室」小單元

在一處小住宅「九方宅」裏,我們設計的西園標高在地下半層,竹林雲牆盤桓而上,這一處小園與地下一層樓板之間設計為三步臺階的高差,並讓地下一層與一層之間留出一個通高空間,這兩個空間的設想,讓竹園湧入室內,地下一層與首層一起分享這一處西園。

西園延伸進地下一層的室內

西園竹園與一層、地下一層之間的關係

「小園隨意芳菲」的氣度不僅在「芳菲」,還在人與自然都能夠舒展的「隨意」,這正需要基於一點一滴的甚至瑣碎的建築構想,最終才能得到期待的「意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