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新闻网记者胡照鑫/台北报导

随著宽频网路普及与5G时代到来,全球视讯服务市场都面临来得有快又急的全新挑战,今(18)日举办的一场「有线电视系统业者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座谈会,邀集学界及产业界代表提出建言与见解,希望成为政府未来政策及修法方向的参考依据。学者建议,政府应该以前瞻观点对视讯产义松绑,才能让内容价值得以呈现。

视讯服务国际化竞争 开放管制才能鼓励创新

台湾经济研究院研四所所长、台湾通讯协会理事长刘柏立认为,台湾有线电视已经进入全面数位化,研究显示目前台湾不管视讯内容的家用设备、观看使用最多、或是主要连网装置,全都是以智慧型手机为主,符合全球最新趋势。

「问题是台湾收视户还没有额外付费习惯」,刘柏立指出,2017年台湾有线电视的收视户达到高峰,却因为OTT的出现让营收开始逐年下滑,显示已经进入成熟市场,无法再创造更多利基,所以政府修法是为了让数位汇流有更友善的环境,要著重在宽频网路为主的创新应用才对。

台湾数位汇流发展协会行长吴世昌表示,NCC开放有线电视跨区经营后,从数据发现五大MSO当中,有四家呈现获利衰退情况,只有中部的台数科一支独秀成长,所以有线电视除了MOD与OTT的竞争以外,内部竞争带来的压力更直得进一步探讨,「如何提供更好的加值服务,是视讯内容及平台产业当前的关键」。

前NCC委员、文化大学教授何吉森表示,台湾相关法规的问题是法律制定到通过耗时过久,已经跟产业线跨出现差距、甚至落伍。「未来立法应该往前看,将未来产业当作宽频传输为基础,以更水平管制的方向来看,以线性、非线性等方式做出区别,达到真正汇流产业的概念」。

「目前有线广播电视法是2012年环境出现的管制措施,真的过于严格,应该松绑」,何吉森建议,未来要制定传播法规时,应该要回到NCC组织法当中提到「因应数位汇流来临」,从消费者保护思维出发,在宽频网路为基础的未来世界,才不会再走回头路。

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庄春发表示,台湾有线电视比照美国进行市占率三分之一上限管制,但事实是美国早就撤销这项结构管制,因为违反宪法当中人民有经营企业的自由,但是台湾持续引用,才会造成市场扭曲发展。

「其实一点都不在意台湾只有一家有线电视集团或OTT」,台湾师范大学大众传播所教授陈炳宏表示,市场需要处于自由竞争状态,再加上消费端位于多元选择市场,结构其实不再是重点,不管目前是否为水平垂直整合或是垄断市场,该解决「如何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这个问题才对,要是消费者已经有多元选择就应该拿掉限制,否则只会恶化市场竞争态势。

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助理教授林佳欣表示,现在国际主要视讯平台都进入大者恒大,从内容竞争进展到平台竞争的状态,以英国工党提出2030年要提供免费光纤网路给所有国人的政见为例,不妨思考「网路使否为基本人权」这个议题,一但网路成为基本人权,视讯产业才能出现更多发展空间。

铭传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陈光毅透露,1989年NCC制定有线电视市占率三分之一上线管制时,其实根本就是直接引用美国标准,没有进行更多学理探讨,如今时空环境已经全然不同,不管跨区经营或是上限管制都应该全面开放,因为不管有线电视或MOD,「共同对手是OTT」,甚至认为台湾应该可以应该比照法国,针对跨国科技巨擘开征数位税才对。

加值服务将是未来视讯产业发展重点

台湾有线宽频协会(CBIT)秘书长彭淑芬表示,以费率为例,美国FCC已经准备放宽有线电视价格限制,不过台湾不但NCC要管,连地方县市政府也要管,实在讽刺,「应该全面解除费率管制」。彭淑芬认为现在加值服务是重点,但是消费者接受度还是低,期待资料使用等限制近一步松绑,才能做出精准行销,创造新商机。

中华电信数位汇流事业处协理魏惠珍表示,虽然MOD不是系统业者,但也面对OTT竞争,以及有线电视市场秩序的钳制,因此今年九月才会推出频道随选的创新服务,将主导权还给消费者,加上依照收视率跟选取率作为分润标准,让MOD成更健康的视讯平台迈进。

中华民国卫星广播电视商业同业公会秘书长陈依玫直指,「台湾视讯产业就是扭曲跟畸形,急迫需要解决方案」。陈依玫表示,现行有线电视养成大家一个费率就能吃到饱,系统业者努力将频道从五十个扩张到一百二十个,就是希望提供更多元好看的内容,现在应该解决根本的产业畸形问题,真正把饼做大,才能让产业正向发展。

凯擘副处长林雅惠表示,自从投入节目制作之后,就了解内容产制的辛苦,目前积极朝网际网路公司转型,就是要因应数位时代的挑战,未来系统业者的加值服务会是发展重点,同时创造合理版权分配,才能留住优质频道,公平会跟NCC出面界定视讯市场,决定管制范围,让产业有明确前进的方向。

更多汇流新闻网报导:

有线电视惨淡!Q3订户跌破500万 最惨的是「它」一季少了2.3万

5G竞标即将开跑 NCC目标预算收入高达440亿

新闻照来源:CNEWS资料照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